沈崇浩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與個體的差異,對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差異性作業設計是基于新課標的課程理念與校情、生情實際,而提出的一種創新型作業設計策略。本文結合上海市曹楊學校化學組的教學實踐,對差異性作業的設計原則進行了思考,提出了差異性作業設計的分層原則、可選擇性原則,與多樣化原則。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標;差異性;作業設計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設置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的高中化學課程,通過有層次、多樣化、可選擇的化學課程,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在保證學生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引導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化學,以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多樣化需求。[ 普通高中化學學科課程標準
]而作業設計則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如何創新作業類型方式,實現作業差異性設計,滿足不同學生多樣化需求?筆者對此作了一些思考。
“差異性作業”主要是基于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需求的差異而設計。在新課改背景下,差異性作業設計與傳統的分層作業設計有相似之處,但又不盡相同。差異性作業不盡要體現分層原則,還需要體現多樣性,可選擇性的原則。
一、差異性作業設計的分層原則
差異性作業設計首先要考慮作業分層,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作業難度、作業量上體現分層要求。例如:關于SO2的化學性質的課后作業,我們設計了以下練習:
【0510610520】根據SO2的氧化性、還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學性質,試判斷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會產生沉淀的是
A.Ba(OH)2 B.Ca(OH)2 C.Na2S D.BaCl2
【0510621820】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氣體,溶液仍是澄清的。若將BaCl2溶液分盛兩支試管,一支內加入硝酸,另一支內加入燒堿溶液,然后再向兩支試管中分別通入SO2氣體,結果兩支試管中都產生了白色沉淀。由此得到的下列結論合理的是
A.BaCl2有兩性
B.加入硝酸的試管里,白色沉淀是BaSO4
C.SO2有氧化性和酸性
D.兩支試管里的白色沉淀都是BaSO4
【0510632120】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實驗。(a、b 為彈簧夾,其他裝置略去)
Ⅰ驗證SO2具有氧化性、還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連接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加藥品后,打開b(關閉a),然后滴入濃硫酸,加熱。
裝有濃硫酸的儀器名稱是 ________,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能驗證SO2具有氧化性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裝有BaCl2溶液的試管中無任何現象,將其分成兩份,分別滴加氨水和氯水,均產生白色沉淀,沉淀的化學式分別是 ,。寫出其中SO2 顯示還原性并生成白色沉淀的總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
以上三道練習都是為鞏固SO2化學性質而選擇的練習,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讀題能力、分析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的差異,我們選擇了不同層次的練習。如上第一題題干簡單,知識要求也只是要求學生重現SO2的氧化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力要求也較低。第二題顯然要復雜的多,不僅要理解SO2的化學性質,而且還需理解表現不同性質時的產物差異進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第三題是一道綜合性試題,不僅考查了SO2的化學性質,而且對實驗設計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都有較高要求。通過這樣的分層練習,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既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同時,較容易的練習完成后也可挑戰較難的練習,享受類似游戲通關的樂趣。
二、差異性作業設計的可選擇性原則
可選擇性原則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體現了“為了每個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的教育改革與發展理念。過去學生做作業完全是被動,作業內容是統一的,而學生之間的實際差異往往被忽略。一份好的差異性作業,能每位學生提供個性化、可選擇的作業內容,且能充分發揮作業的診斷、評價與鞏固功能,提升作業品質。
可選擇性作業在類型上可分為長作業和短作業。所謂短作業,是指設計比較簡單,以鞏固性練習為目的的必做作業,一般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例如半小時左右。短作業的內容通常由教師根據學情來選擇,分別提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其好處是有針對性性,且能及時批改,及時反饋,便于教師盡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所謂長作業,是指設計較為復雜,以知識綜合應用為目的的選做作業,如實踐類作業,一般需要學生利用較長的課外時間完成。長作業不由老師選擇完成對象,而是由學生自己按需求和興趣選做,其作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差異性作業設計的多樣性原則
差異性作業的可擇性的前提是作業設計多樣化。作業設計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形式思維多樣與內容的多元。如完成形式的不同,既有書面作業,也有非書面作業;又如完成要求不同,既有長作業、又有短作業等等。力求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內容多元化,盡可能豐富學生的選擇,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一份高質量的差異化作業,能使每位學生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己也比較喜歡、擅長的作業,能極大程度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主動性,提升作業效率。
例:原電池的原理的課后作業,我們設計了以下作業:
【0811410417】右圖是Cu-Zn原電池的裝置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Zn片是陽極
B.H+在銅片上得電子
C.反應過程中電能轉變為化學能
D.電子從鋅片通過硫酸溶液流向銅片
【0811432320】請你用生活中常見的水果或蔬菜,以及簡單的電極自制一個原電池?(請在一周內完成)
要求:描述設計原理、制作出實物并能點亮發光二極管
以上兩道習題分別采用短作業和長作業的形式考查學生對原電池原理的理解。第一題短作業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呈現,學生能很快完成,老師也能根據答題情況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第二題長作業是實踐類作業,需要學生根據所學原電池原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通過實踐完成,時間跨度長,完成過程相對復雜,但作業形式更能調動學生興趣,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
以上是筆者在實踐中的一點思考。作業作為課程實施、課堂教學的延承,它是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重要一環。設計差異性作業,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使學生免于機械、重復性地操練,自主、高效地建構與發展學科知識與能力,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出更豐富的內容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