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翁姆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一直是教師教學任務中的重點內容。然而在針對中段小學生而言,教材中的文章已無法滿足這一階段學生的閱讀需求。在這一基礎上,為解決這一問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所謂群文閱讀,即是選取某一主題,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文章閱讀,經(jīng)過討論總結掌握文章內涵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將以小學中段學生為中心群體,以小學語文為主要學科,以群文閱讀為重點教學模式,以應用策略為最終目標展開進一步探討,希望能為廣大語文教師帶來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課堂;群文閱讀;開展
前言:
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語文學科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那么語文學科的基礎又是什么呢?筆者認為,語文學科的基礎便是識字與閱讀。其中,閱讀作為幫助學生瀏覽文字、理解文字的重要載體,其重要意義不言自明。一直以來,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課題。在小學中段教學中,教師需要做的便是幫助學生在原有閱讀基礎上進行提升。一方面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閱讀的理解能力。為此,在小學中段閱讀教學中,教師即可采取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來實現(xiàn)上述目標。
一、優(yōu)選群文閱讀主題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使得群文閱讀活動更加高效,在閱讀活動之前,教師需要做的便是根據(jù)閱讀目標以及學生理解能力,選取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的群文閱讀主題。可以說,群文閱讀的主題選擇好了,那么群文閱讀活動也就成功了一小半。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之前,則需優(yōu)選群文閱讀主題,為群文閱讀活動開一個好“頭”。
例如,在學習《司馬光》這篇課文時,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即是通過對文章中“司馬光砸缸”故事的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優(yōu)秀精神品質。基于此,教師即可在這篇文章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以《司馬光》這篇課文為切入點,開展以“讀先賢故事,品人物精神”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在這一群文閱讀活動中,為幫助學生學習、體會更多先賢人物精神品質,教師即可引導學生閱讀《草船借箭》、《臥薪嘗膽》、《孔融讓梨》、《毛遂自薦》等文章。如此一來,通過對《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的閱讀,學生便會對諸葛亮這一歷史人物產(chǎn)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所折服;通過對《臥薪嘗膽》這篇文章的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春秋時期吳國與越國的戰(zhàn)爭史,感受越王勾踐的隱忍智慧下所蘊含的刻苦自勵精神;通過對《孔融讓梨》這篇文章的閱讀,了解孔融的兒時趣事,學習孔融兒時謙讓、尊老愛幼的優(yōu)秀品質;通過對《毛遂自薦》這篇文章的閱讀,了解毛遂的“成功歷程”,學習毛遂自信、勇敢、不氣餒的精神品質,由此實現(xiàn)“讀先賢故事,品人物精神”這一群文閱讀主題的活動目標。
二、組織學生群文閱讀討論
眾所周知,閱讀的目的并非簡單的了解人物故事、掌握事件發(fā)展動態(tài)。可以說,閱讀的最終目的即是要在文章中獲取“養(yǎng)分”。所謂養(yǎng)分,即是指文章內容背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思想啟示。在現(xiàn)階段閱讀過程中,由于中段小學生認知發(fā)展的局限,學生對于文章背后的內涵往往很難理解充分,如果說一篇文章的養(yǎng)分為十分,那么學生閱讀后吸收到的養(yǎng)分則為六分、五分、甚至更低。基于此,在群文閱讀活動中國,為幫助學生吸收更多文章“養(yǎng)分”,教師即可在學生閱讀完畢后,組織學生以群文閱讀主題或閱讀文章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達到“集眾人之智”的效果,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群文閱讀主題。
例如,在學習《海的女兒》這篇文章時,教師即可根據(jù)這篇文章的學習,開展以“我愛童話故事”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請學生閱讀《拇指姑娘》、《木偶奇遇記》、《白雪公主》、《打火匣》等童話故事。也讀完畢,為幫助學生了解童話故事的特征,教師即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請問童話故事都是真實的嗎?真的有拇指一樣大的女孩、有神奇的打火匣嗎?這些童話故事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都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呢?”,經(jīng)過討論,學生得出結論:這些童話故事都是虛構的,是作者幻想出來的。在童話故事中,作者通常會用夸張、擬人、象征等表現(xiàn)手法來編織奇異的情節(jié)。如此一來,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群文閱讀討論,學生很快便會找到童話故事的基本特征,由此實現(xiàn)群文閱讀討論目標。
三、遷移寫作,升華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得二者之間互相提升、互相促進。實際上,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雖有所差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便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基于此,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即可借鑒讀寫結合的做法,在群文閱讀結束后,引導學生書寫讀后感或日記,將自己閱讀的感受通過寫作表達出出來,以達到升華閱讀文章情感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我不能失信》這篇文章時,這一課程的主要目標便是通過對文章中人物故事的學習,幫助學生懂得與人相處,要講誠信的道理。基于此,為深化這一主題,教師即可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請學生閱讀《曾子殺豬》、《一諾千金》、《二人相馬》的故事。閱讀完畢,教師即可組織學生對這一主題的文章進行討論,共同分析這一系列文章的主題,而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體會以及討論成果,將自己的感受通過寫讀后感或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此深化群文閱讀“誠信”這一主題,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分析誠信的重要性,形成誠信做人、誠信做事的人生理念,由此實現(xiàn)這一主題文章閱讀的目的。
總結:
總而言之,在中段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為達到這一目標,則需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的設計中花費更多心思,加以創(chuàng)新探索,結合學生閱讀實際,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如此一來,在群文主題的選擇、小組的合作討論、寫作情感的遷移下,隨著閱讀“量”的增長,定能實現(xiàn)閱讀“質”的飛躍。相信通過群文閱讀的開展,中段學生定能在原有閱讀基礎上實現(xiàn)能力的大幅提升,為后續(xù)高段乃至初中學習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洪小玲.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1(07):56-57.
[2]米盈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2021(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