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 石磊
【摘要】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實施,要求高校現代文學課程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腳步,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與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有機融合在一起。高校現代文學課程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在明確現代文學活動教學整體思路的基礎上,加大學生英語能力培養的力度,同時通過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優勢,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促進學生思考、分析以及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推動高新現代文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中國現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
1、明確教學的總體思路
高校在設置中國現代文學課程時,應該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各方面都必須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有機的銜接在一起,通過對新時期大學生閱讀能力、分析鑒賞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全方位培養,才能體現出該專業課程教學的特點。比如,由錢理群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教材不僅具有極強的學理性特點,而且教材中清晰的文學史線索,為教師畫出了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框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自主分析和補充,將教材中的知識和內容呈現出來,以便于教師和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加深對現代文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高校在分配該學科的課時時,應該嚴格的按照作家作品教學和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原則和要求,作家作品的講授占到了專業課程學時的60一70%,像文學運動、文藝思潮、社團流派、問題發展等相關內容的教學課時則占到了專業課程教學課時的30—40%。所以,教師應該在深入分析教材中具體內容的同時,賺錢的把握和概括作家創作的特色以及作品所要表達的藝術風格,確保中國現代文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促進大學生專業素質與綜合能力的穩步提升,培養更多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2、采用多元教學方法
2.1“文本細讀”教學法
我國著名的現代文學家陳思和曾經明確指出了,新方法、新觀念的迅速普及和應用為新時期高校現代文學專業教學的開展注入了充足的活力,但專業教學中出現的忽略文本細讀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文本細讀在知識分子追尋人文精神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積極推動中國現代文化教育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1)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內容,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現代文學作品主旨的理解和認識。(2)教師應該在深入分析文本閱讀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將正確的文本細讀方法傳授給學生,鼓勵學生從理解文本著手,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2“文本比較”教學法
高校在開展中國現代文學的教育教學活動時,應該將現代文學作品的分析納入到同時期或不同時期相關作家群體的比較領域中,幫助學生加深對現代文學作品內涵的理解和認識。所謂的文本比較教學法實際上就是由教師引導學生在認真閱讀不同作家創作的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分析和理解不同類型的現代文學作品之間存在的差異,通過對同一作家原文本與改編文本的比較分析,分析員文本具有的風格特征或意蘊,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和認識,提高高校現代文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比如,教師在教授蕭紅的《呼蘭河傳》這部文學作品時,與學生共同分析文本中小團圓媳婦這一具體的人物形象,要求學生將思考過程與冰心的《最后的安息》中出現的翠兒、出現的翠兒、王西彥《命運》中的路三嫂子、老舍《柳家大院》中的小王媳婦、沈從文《蕭蕭》中的蕭蕭等不同各種現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結合在一起,然后再引導學生認真思考不同文學作品中出現的童養媳形象的差異。再比如,教師在講授老舍的《月牙兒》時,就會很自然的聯想到魯迅《傷逝》中的子君,啟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西褲導致女性悲慘命運出現的關鍵因素,了解和認識作者創作文學作品時的時代特色,為學生后期學習現代文學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來說,在開展現代文學課程教學時,不能只是簡單的局限于某一個作家的某一步作品,而是應該通過橫向和縱向的延伸,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分析和比較不同文本的方法,促進學生文學作品獨立賞析、評價以及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
2.3“專題討論”教學法
就目前來說,高校在現代文學課程教學時,采用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啟蒙教學模式,是導致學生長期處在被動學習狀態的主要原因,這種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現代文學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為了激發出學生學習現代文學課程的熱情,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腳步,為學生創造發言的機會,通過設計符合新時期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的專題討論課程的方式,將內容豐富的經典文學作品納入到專題討論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就作品主題、人物形象等各方面內容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討論和分析,要求學生在自主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同時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才能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內涵的理解和認識。比如,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蕭紅的《生死場》的主題問題的討論后學生發現,這部文學作品雖然是一部以抗日為主題的文學作品,但是卻超越了抗日主題,將人的生存問題、社會制度問題等融入其中。此外,高校現代文學討論課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真閱讀、思考、討論以及發言后陳述觀點的訓練過程中,既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思維問題意識的培養,而且在鍛煉學生文學作品閱讀能力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總之,通過對當前高校中國現代文學課程教學實踐效果的分析后發現,高校在開展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時,必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各個方面著手積極的探索和研究課程改革與創新的思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面廣、實踐能力突出且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江臘生,謝小平.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研究型教學改革與思考[J].讀寫月報,2020,03:15-19.
[2]孫穎.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2020,705:177-178.
(1.南昌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330000;2.南昌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 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