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東明
【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教學內容中,時政資源是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恰當使用時政資源能夠實現政治理論與現實有效結合,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當前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有效彌補教材的時效性,提高教學水準。本人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著重就時政資源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兩個方面分析。
【關鍵詞】時政資源;政治教學;應用研究
一、時政資源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時政資源是高中生了解社會,樹立理性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一個重要內涵,是高中政治課教學的重要部分。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在時政資源教學的運行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教師層面:偏重視分數目標,忽略素質提升
時政資源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有重大的價值,但基于高考教育的大棒,教師、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只看到的是滿意的分數,對于時政資源偏重于目標價值方向,對學生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不加過問。高中老師課業重、時間緊,只能更多地選擇利用那些已有的時政資源,幾乎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搜集與教學內容結合度最高的思想政治資源。老師也只是指導學生對其蘊涵理論原理進行簡單的分析而不進行深入的挖掘,學生應付考試。時政資源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無法發揮對學生的政治素養的提高。
2.學生層面: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分析能力
現代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對時政資源的態度直接影響時政資源的開發利用。在當前的形勢下,很少有學生能真正對時政感興趣,學生在課堂往往對教師的講解和提問的時政資源興趣不濃。根據筆者的查悉,造成學生缺乏主動性和時政分析能力的原因主要有三:1、時政資源在考試分數比例所占不夠多,且分析難度大,因此學生也覺得在時政資源上的過多投入不劃算。2、在客觀上,高中階段繁重的作業和緊張的課時安排,讓學生沒有空暇去關心時政。3、在主觀上,大部分學生對時政資源的關注卻大多是源于考試的需求,而不是自身的興趣,這就造成了他們在自己擠牙膏擠出來的時間里利用各種手段去關注的是自己喜歡的游戲和明星八卦,而不去關注什么時政新聞。基于這些原因,學生是被動接觸學習,主體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發揮,那還有什么學習的主動性呢。
二、時政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策略
在日常的教學和查閱資料過程中,筆者總結了高中政治課的時政資源運用方面存在的幾個問題。筆者將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試圖提出解決方案和策略,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以教學目標為綱,合理選擇時政資源
政治教師在時政資源的開發利用一直處于一種自發的薄弱狀態,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這就需要政治教師在實踐基礎上積極探索,敢于跳出傳統教育的束縛,積極探索時政資源的有效利用的新模式。時政資源的運用最終是為提高學生政治素養為目標的,不完全是分數的體現,因此資源的選取必須以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為綱領,筆者認為,時政資源的選擇要做到如下“兩結合”:
①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相吻合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帶來了信息大爆炸,冗雜混亂的信息反而給老師的篩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老師只有從眾多的信息中選擇出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最匹配的時政資源,才能順利進行下一步地教案設計和課堂設計。例如我們甘肅這邊的教師想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便可以選擇家鄉近幾年建設的蘭渝鐵路的成功通車這一案例來作為時政資源,告訴學生鐵路的建設資金便來自于政府的財政支持,因此財政可以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社會的持續發展。還可以從精準脫貧的社會效益出發,更加精準的體會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與學生生活相契合
高中政治教師在選擇時政資源時,應慎重考慮到學生最近的發展領域,一切從學生出發。教師所選擇的時政資源不宜太簡單,因為這也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也不宜太難,否則容易挫傷學生的思維主動性。比如,政治老師在講解“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部分時,可以引用“校園貸”、“套路貸”這些時事熱點,這既能激發學生對正確消費觀的思考,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普及知識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實現知識與生活的雙重收獲。
2.巧用方法使用時政資源,提高教學水平
筆者將從課堂導入、課堂講解兩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妙用用時政資源:
①課堂導入“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端,極大程度地決定著該堂課能否生動有趣的開展。比如教師想講授“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部分,可以選擇“省城蘭州及周邊房價突然下跌”這一時政話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國家政策”是影響房價的間接因素,“供求關系”是影響房價的直接因素,然后開始正課的講授。時政資源的導入對于激發學生思考實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蘭州房價”當前這一政治熱點的分析,學生可以初步了解影響房價變化的因素。
②課堂講解新課改對政治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從原來的“主導地位”轉變為“配合地位”,更多要以生為本,以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出發點,在“備教材、備學生”的過程中很好的把握滲透時政資源的百分比,啟發指導學生積極發現、研究和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社會現實問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社會認識有限,對時政資源的分析可能會出現偏差,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充分發揮政治教師的引導作用,協助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采取多種方式采集時政資源,參與課堂中時政討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闊思路,使其真正成為政治課堂教學的主體。
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老師,只有根據政治課學科性質和特點,把時政資源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才能更好完成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和智育的雙目標,真正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卓.高中政治課課堂教學中時政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15.
[2]孟慶男.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舊教材的比較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2(8).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中等職業專業學校 甘肅定西 74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