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
當前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狀況并不樂觀,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個人意愿未能真正、有效轉化為積極鍛煉行為,沒有對學生的全面健康形成直接、明顯的促進效果。體育社團依據興趣組建,以助力學生養成體育習慣為目標,對當前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有重要影響。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高校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進行研究,結合高校體育教學實際,提出相關建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高校體育社團對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以“體育社團”、“體育行為”為關鍵詞,主要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等數據平臺、官方新聞報道、圖書書籍和期刊來查閱當前有關體育教學、高校體育社團及學生體育行為影響因素的文獻,完善研究理論。
1.2.2 問卷調查法
本文圍繞研究主題,依據德爾菲法主要面向參與體育社團、未參與體育社團和相關社團教師研制調查問卷,通過采用隨機抽樣法對校內相關體育社團成員、其他學生進行隨機調查,通過開展效度檢驗,為后續研究提供建議。
1.2.3 數理統計法
本文采用數理統計方法對某三所高校體育社團組織狀況、校內體育活動狀況進行研究,并針對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進而對體育社團與學生體育行為的關聯性形成合理認知。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健康行為對比結果
通過對體育社團成員與非社員成員的體育參與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可以看到:與非社團成員相比,體育社團成員的鍛煉強度高、持續性強,且具備較高的體育運動推廣熱情;從身體素質看,體育社團成員顯著優于非社團成員;從體育活動的組織效果看,與非社團成員相比,體育社團成員普遍支持相關體育活動開展,為學校營造了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
2.2 健康行為影響分析
研究表明,體育社團對學生健康行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體育意識的影響,體育社團依據學生體育興趣建設,采取學生自建自治的管理模式。通過發揮體育社團的平臺優勢,為學生高質量、系統化參與體育訓練提供了良好基礎。同時,體育社團各成員具有同樣的運動愛好、興趣,通過發揮社團的凝聚優勢,為學生展示個人技能、深化互動交流和強化體育意識提供良好基礎;二是身心素質狀況的影響,體育社團的組建與運行,為學生發展體育興趣,開展課下交流實踐提供了新的開放式空間,通過按照社團活動制度,系統化、規范化開展體育實踐,為學生形成健康身心提供了直接影響。三是體育學習方法的具體影響,參與體育社團,發揮社團指導教師的專業優勢,為學生掌握體育技能方法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專業引導,確保學生熟練掌握具體體育方法。
3 結論及建議
3.1 結論
高校教學是學生體育技能培養與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既是發揮體育學科優勢的客觀要求,也是回歸育人本質的規律體現。以往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訴求,對影響學生體育行為的心理因素、內在本質與基本規律缺乏全面認識,對學生體育行為缺少合理引導,影響了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與綜合技能的持續成長。因此,在全面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時,要突出體育教學興趣導向,通過凝聚推動體育教學創新的優勢力量,成立學生主導、主建的體育社團,充分發揮體育社團在精神引領、習慣引導和方法引入等領域的多元優勢,促進學生實現身心健康。
3.2 建議
3.2.1 強化社團管理,全面提升體育社團效能
推動體育社團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是充分發揮體育社團價值的前提。為更好發揮社團對學生體育行為的積極影響,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運動習慣,高校應重視做好體育社團的宣傳、引導工作,通過為體育社團發展提供充分支持,吸引、動員學生積極參與體育社團活動,使體育社團成為學生發展體育興趣,延伸學生體育學習空間的重要載體。
3.2.2 優化社團項目,全面擴大體育社團影響
凝聚學生興趣共識是推動體育社團良性發展的核心要求,通過制定體育社團方案、開展體育社團教育和舉辦社團活動,全面提升社員的存在感,助力體育社團發揮更大成效。要立足校內體育社團分布、設置狀況,組織體育社團聯合活動,構建“大社團觀”,使體育教學有效融入學生成長的全過程。
3.2.3 堅持一體發展,推動體育社團與教學、賽事協同發展
要將體育社團發展與課堂教學、體育賽事融合發展,通過整合、利用各類體育資源,持續擴大體育社團的影響力。要針對體育教學項目,開設針對性體育社團,實現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針對尚未開設的體育公共課項目,學校應設置相應的選修課程,補充體育社團教學。要針對體育社團項目設置,組織開展相關賽事活動,通過擴大體育社團的影響力,實現體育社團與校園體育文化的一體融合。
(作者單位:荊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