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艷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預設和生成等新的觀念也在慢慢融入教師和學生的生活。伴隨著一些新課程的出現,預設生成也成為了新課程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基于高中數學教學的預設和生成,提出了教學中體現預設產生成的策略。
關鍵詞:預設生成;高中數學;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時不能機械地按照陳舊的觀念教學,只會一味地教學生知識點,而是要按照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學習狀況,數學教師從而做出合適的調整,將預設和生成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能夠提高課堂上的教學質量,有效地建立高效課堂,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興趣。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不足
1.1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陳舊,教學方法較為古板
有些教師在教學時,仍舊按照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學,不愿跟隨時代的步伐做出改變,仍舊跟隨課本的內容進行講解,不會靈活使用多媒體進行講課,沒有新穎的講課方式,不會在實施教學活動時引領學生學習知識點,也就是在教學中沒有預設這一教學。從而不能激發學生上課時的學習興趣,因此,導致學生上課時提不起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應當將預設融入進教學中。
1.2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夠融洽
教師應當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有些教師認為在學生面前要樹立威嚴,從而讓學生能夠聽話,但這樣往往會達到弄巧成拙的作用。在平時,教師應該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拉進與學生的距離,不應該讓學生認為教師是一個不好相處且嚴肅嚴厲的人。在課上時,教師要對學生適當的嚴肅,但也要有一些幽默的語句來活躍課堂氛圍,否則學生會感到課堂十分沉悶,下課時,教師應將學生當做是朋友,這樣學生才會將老師當做是朋友,從而不會對老師產生畏懼感,只有學生和教師關系融洽,教學效率才會提高。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需要交流合作,產生碰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這便是生成這一理念。
1.3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不夠靈活
有的教師在講解數學題時,不給學生仔細講解解題的思路,只給學生講解數學題的解題過程,學生不能將題的過程和相關知識點結合起來,在遇到相同類型的數學題時只能套用公式或者教師講過的解題過程,遇到稍微變化一點的題型,學生的思維就轉變不過來,導致學生的思維不夠靈活,因此學生學習效率就會降低,學習成績也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二、高中數學教學基于預設和生成的策略
2.1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高中數學教學就是將預設和生成緊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尋找有效預設方法,從而讓預設促進生成。預設是生成的基礎,教師在課前創設相關情境,預想在課堂上會出現哪些新的思路,最后生成新的問題。從有趣的情景中作為出發點,學生容易被激起學習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備課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一章立體幾何初步第一課簡單幾何體的第二課時簡單多面體一課時,學生會學習到“棱柱、棱錐和棱臺”,在教師教學前,教師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想象一下建筑工人建筑房屋時的磚塊,金字塔的樣子。”讓學生想象的磚塊和金字塔的樣子在準備好的A4紙上畫出來,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幾何的道路上打好基礎。教師可以設想一下,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設想一下,是否大部分學生你能夠畫出教師所要求的樣子,若是學生不會畫,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思路,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觀看磚塊和金字塔的圖片。
2.2教師預設生成活躍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該創造有效的課堂氛圍,教師預設有效的課堂氛圍體現在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對課堂教學的熟悉程度,也有教師創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教師要想預設生成活躍的課堂氛圍,應該提升與學生的互動,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也應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素質。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會被激發出來,學生因此愿意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給學生一種易親近的感覺,學生的思維容易被發散出來。
例如,教師在講解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三第二課抽樣方法第一課時簡單隨機抽樣一課時,教師在課前準備一個箱子,在箱子的頂上剪出一個小口,在箱子里準備紅、黃、藍三種顏色,相同大小,相同材質的小球,箱子內的球和本班學生人數一樣,在學習這一課時,教師給出一道題,“全班學生抽取三種不同顏色的小球,每個顏色的小球占全部球的比例是多少?”然后讓學生開始抽取箱子里的小球,最終抽取完畢后,教師挑出三名學生分別收集三種顏色的小球,最后數出三種顏色分別有多少個。這種方法會讓學生清楚明白本課學習的隨機抽樣是一種怎樣的抽樣方法,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的氛圍變得活躍起來,不會讓學生在高中數學課上感覺到枯燥乏味,提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一整堂課都會變得活躍。
2.3教師善于捕捉課堂上的生成
數學教師應該善于捕捉數學課堂上的生成點。教師可以在與學生互動時捕捉生成點,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多了以后,學生就愿意將自己的意見說出來,而不是課堂上只有教師一個人在講課,底下的學生沒有回應。這樣的課堂教師不僅捕捉不到生動點,而且教師的教學質量不會提高。
例如,教師在講解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一第一章第一課集合第一課時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時,教師在引入集合這和觀念時,一定會用一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給學生進行教學,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我國在2000年到2021年內發射的所有的人造衛星的集合。”教師就會發現,一些女生對教師舉的這個例子顯得很懵懂,教師舉的例子應該考慮到全班同學,因此,可以將例子的內容改成男生女生都感興趣的。這會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變得積極。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時要將預設生成引入課堂,根據課堂上發生的情況做出相應的改變。部分教師陳舊的觀念,和學生之間不夠融洽的關系,學生的思維能力弱,都是高中數學教學中出現的不足。因此,教師應該準備好課前工作,以防萬一出現在教師預想外的事件時,教。師能夠輕松應對;教師也要適當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上課時的積極性和熱情;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上的生成點,在實踐中才能發現不足,在課堂上教師就會發現一些預想外的事情,從而能夠做出改變。
參考文獻:
[1]吳年鳳.高中數學通過預設與生成組織課堂提問的教學策略——以函數教學為例[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