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逐漸占據著我們的生活。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感知能力以及相關的信息技術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十分有利。在目前很多城市中的小學,大多數都已經進行了信息技術教學,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著地域差異,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這對于小學生的發展十分不利。本文主要探究了目前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教學的狀況,探討其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提高小學高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相關的信息技術能力成為了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但在我國部分地區,由于教學條件落后,很多的小學沒有完善的信息技術教學設備,缺乏相關的信息技術老師,學生缺乏信息技術教學,這就造成了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較為薄弱,這對于學生的發展十分不利。其次,很多的老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教學缺乏一定的認知,也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也較為不利。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
1.存在信息技教學定位不明確現象
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開設,為小學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是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很多的老師對于信息技術的認識并不是十分完善,認為信息技術對于學生的成長并沒有很好的幫助。部分信息技術的教師、學生、學生家長都認為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是帶著學生“放松”,并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的教學意識導致教師、學校以及家長對學生的信息素養形成過程缺少一定的關注,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得不到一定的提高。
2.教學目標的轉變缺少一定的落實
在以往的信息課程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大力講解相關的教學內容,采用模板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自身的信息技術儲備能力以及知識能夠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在目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十分不利,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思維也沒有得到一定的提升。
3.學校的相關設備不完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在很多的小學中,由于地處偏遠,政府以及相關的部門不能及時地對學校投資,很多學校沒有相應的設備,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只是進行純理論式的教學,由于缺乏一定的操作環境,學生對于其中的知識不能進行很好的理解,實踐能力并不強。此外,的信息技術教學 過程中,老師的專業性并不是很強,缺乏一定的專業老師,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對于學生的發展不能進行及時地了解,不能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1]
二、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相關策略
1.老師要對信息技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信息技術教學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它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有一個更加充分的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對信息技術教學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信息技術教學并不是教學生如何打游戲,如何上網等,而是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信息技術技巧,例如發送電子郵件、用電腦寫信等,在老師進行教學時,要對學生的發展做一個適當的了解,明確信息技術的作用,可以將各個學科進行一個整合,進行信息的整合,是新時期教學理念下,素質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時,要向學生以及學生家長進行宣講,使他們改變對信息技術的看法,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2.明確教學目標,實行游戲化的教學
在教學時,老師 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在進行教學時,對于學生的教學模式也要進行一定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來說沒有很大的幫助。老師也要轉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引用一個小案例進行課程的引入。例如,在學習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認識文件和文件夾》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不同的教學任務。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將不同類型的文件歸在一處,說“同學們,可以幫老師把這些文件歸類嘛?我們看看是誰先完成哦!”初中學生的心性還是愛玩,好動,活躍的。在如此充滿競爭性的環境中,同學們會自然而然將理論聯系實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之后,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綜合的利用,將這些基本知識運用到文件歸類和文件夾的創建過程中。老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單一的文件分類,在學生逐漸熟悉相關的操作流程后,可以增大難度,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游戲化的教學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目的。
3.加大對信息技術設備的建設力度
很多小學在進行教學時,缺乏一定的教學設備,學生沒有辦法進行具體的實踐。因此,政府以及國家的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小學的教學投資力度,給小學裝備一定的設備,讓學生有機會進行實際的操作。其次,政府也要做好人才招聘工作,吸引大量的專業人才來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老師能夠進行及時地解決,制定出 適當的教學方案,彌補學生的不足之處。此外,學校方面要對網絡設備進行定期的檢查,確保學生的學習環境安全穩定。
4.設置疑問,激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主觀能動性可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探究,使學生能夠進行一個主動的探究、有效地解決問題并且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同時也是學生品質形成以及綜合內涵形成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的學習經驗較少,對于部分問題的思考能力較差。因此,要明確的一點是,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對于一些具有疑問的地方總能夠保持很久的好奇心以及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這樣的心理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把握,要對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有針對的設計一些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的“疑問”,激發起學生的質疑意識以及探索意識,啟發學生的思考潛能。[2]
結語
信息技術能力逐漸成為了人們必備的一項技能。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對信息技術進行一個明確地定位,學校方面要加大投資力度,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一個穩定的學習環境。積極引入專業型老師對學生進行教學,適時改變教學方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朱蔓. 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教學有效策略探析[J]. 小學生(中旬刊),2020(11).
[2]段蕾. 新形勢下探究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策略[J]. 新課程(小學),2015(8):17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