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寶玉
摘要:作業是幫助學生開展復習、加深對知識理解的重要環節。對此,本文主要闡述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作業規劃的有效性舉措,以期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高品質開展帶來可參考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政治;作業設計
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育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者,在核心素養大背景下積極開展高中政治教學活動,要做好各個環節的教學設計工作。作業作為開展政治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學生成長發展和貫徹落實核心素養有著積極助推作用。因此,教師首先要提高作業設計的重視度,其次要認真分析作業設計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依照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知識素養與綜合能力。
一、借助挑戰性的學習目標,精選與編制題目
作業是對學生具體學科相關學習目標完成狀況的有效考評,任課教師在開展挑選以及編制專業課程的階段,需要全面秉持有助于學生專業學科學習力提升為基礎的目標。所以,任課教師需要全面探究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與學生一同創建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特別是在進入相關全新的學習章節以及學習課題的時候,學生自身所具有的學習習慣、方式以及相關知識以及技能等都會對全新知識點的學習品質與效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高中思想政治任課教師需要解析并且有效確認學生的起點狀態以及能力。學生的學習態度的核心是學生的情感與意志,這當中主要包含有學習開展的興趣與動機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是,所有學生的學習目標在自身最近的發展區域之中,都是對自身現有水準的挑戰與提升,其核心的目標便是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因此,高中思想政治任課教師在精選與編制練習題目的過程中,需要依據所創建的挑戰性學習目標,認真解析目標中的相關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各項構成環節,做到全面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目標明晰。借助以上對作業的探究,任課教師需要尤為關注,細致挑選、編制可以增進學生深入探究、系統融合以及運用所學習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題目,同時關注作業所包含的教育作用以及為預先設置作業準備的素材。
二、作業規劃需要通過教材知識向生活實踐全面轉變
較長的周期以來,我國的高中教育工作普遍受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這也導致諸如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太過于關注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嚴重忽略了學生作為生命個體自身的特征,這也造成了教學開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嚴重脫離。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作業的規劃太過于偏向理論性的內容,這也讓很多學生認為進行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不會對日常的生活帶來實質性的作用,這無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功能的全面展現。在全新的課程改革要求下,也更需要課程教學與生活實際生活的融合,因此,在開展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作業布置環節時則需要切實增強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密切關聯。需要全面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開展的基礎,讓學生全面感知到所學習的思想政治課程是其人生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倘若不對思想政治課程內容開展系統化的學習,則在日后進入社會中無法更好地生存與立足。比如,經濟生活中價值的基本內容,其作業布置任課教師便可以全面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設置題目。第一,調動學生展開深入的調查。可提出下述題目:超市中時蔬類產品上午與晚上的價格為什么會有差別,其核心的因素是什么?第二,讓學生展開自覺的對比運作。可提出下述題目:一斤蘋果與一輛自行車的價格有著差別,究其原因是什么?這些題目的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結合度較為緊密,學生可以充分地認知到自身日常生活與思想政治課程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從而無形中增進了對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關注度,也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理論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的基礎能力,從而有效增進了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基礎意識。
三、重視作業創新,精簡作業數量
在核心素養大背景下,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作業效率,作為其引導者和教學方案的制定者,教師要能夠提高對作業的創新度,并發揮自身創新意識,根據教材內容,制定出具有趣味性實效性的作業內容,并促使學生獲得具有針對性的提升與發展。同時,教師還要注重精簡作業量,促使學生能夠在定量作業中感受政治學習的樂趣,并能夠全面提升學生對政治學習的參與興趣,同時發展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財政與稅收》這部分內容時,在課后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內容,促使學生發展學科素養,切實增強學習效率。例如為了促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并把握財政的含義和實質,了解國家預算和決算的含義,了解財政的作用及財政收入的含義及具體獲取渠道,同時理解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了解財政支出的含義和具體用途,了解財政收支的對比關系。教師可以在設計作業過程中,減少作業量,提高創新度,例如組織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使其能夠在小組活動中,依照教材內容,自主設計相關情景劇,并在多個人物對話中,引入課堂所學知識,從而促使學生能夠一邊深入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一邊感受課后作業的創新性,從而提升參與政治學習的熱情以及和核心素養。
四、提升實踐效果,滲透核心素養
實踐活動是開展政治學習的重要內容,在引導學生探究政治知識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注重設計多樣化實踐活動方案,引導學生在課后作業過程中積極參與完成,從而全面提升自主學習效率,發展綜合能力。實踐活動類型多種多樣,當學生能夠積極投身于實踐活動中,并感受政治學科的知識,能夠更加靈活地吸收和理解相關內容,這樣要比教師一味地進行理論灌輸更具有實效性。例如在學習《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這部分內容時,為了促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體驗以及核心素養得以切實發展,在課后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做好教學引導工作,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選舉”氛圍的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在活動氛圍中,對不同的選舉方式進行比較,并列舉出選舉方式的優勢性和局限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參與度,同時提升發展其政治認同感。
總而言之,在制定高中政治作業過程中,需要教師摒棄以往的教學理念,不斷進行革新,有效結合班級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優化作業設計,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參與作業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
參考文獻:
[1]吳志平.高中政治作業整體性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5(13):63-65.
[2]祁德兵.高中政治學科作業設計創新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