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鵬
摘要:隨著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當前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了每個課堂中,整體的教育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高中階段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時間段,而高中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其具有非常強的邏輯性、思維性,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數學的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滲透數學文化,體現出數學的人文性特點,以此保證能夠培養出更多的綜合數學人才。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文化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數學教學以培養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標,忽視了對數學中文化內涵的發掘,導致學生只會做題,無法領略數學知識的文化魅力。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關注數學中的文化因素,挖掘數學的美學價值,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同時,也能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
1.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部分高中學生對數學的印象都停留在“做不完的習題、背不完的公式和定理”學生認為數學知識不僅抽象,并且學習起來非常無趣,因此也就不樂于積極主動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生并沒有真正感受數學中包含的樂趣。而數學文化的有效滲透,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平時枯燥、無趣的教學氛圍進行轉變,并且通過將數學知識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文化結合在一起,有效活躍課堂的氣氛,轉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思想觀念,從而促使學生更加熱情地對數學知識進行研究和探索。
2.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當前素質教育是教育領域大力提倡的一個理念,而數學的學科素養就體現在數學思維能力方而,具體來講就是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擁有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創新思維、逆向思維等各種能力。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想要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學生能夠體會到數學思維的作用。而有效的融入數學文化,能夠保證學生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鍛煉自身思維能力,保證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有條理、合理、嚴謹。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學生真正學會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還可以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途徑
1.講述數學史,進行數學文化滲透
通過對數學發展歷史的回顧,能夠將數學文化融入數學學科中,強化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人類發展的密切關系,從而有效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在學習數學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這樣就能深化他們對所學概念、定理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初次學習復數的概念時,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理解透徹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此時教師就應當引導他們了解有關復數的數學史,比如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查找有關復數發展史的知識。經過仔細了解后,學生發現原來18世紀的數學家也難以理解復數的概念和性質,人們對于復數的認識是一步一步向前推進的,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畏懼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學生也能從數學發展史中獲得學習的靈感,理清學習思路,比如通過對勾股定理的了解,學生能夠總結出數形結合的相關思想。
2.積極開展教學創新,有效滲透數學文化
基于教育改革的背景,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全新教學模式、方法,為教師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教學創新空間,如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教學等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當前實際數學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需求選擇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將數學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師生討論過程中,盡可能將數學文化作為一個切入點,為學生創建出和諧、有效的教學氛圍。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樣能夠幫助教師全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保證教師能夠客觀、有效的引導學生,保證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點,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例如在學習“隨機事件”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傳統的成語故事有效融入教學中,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了解必然、隨機、不可能三種事件的意義以及概念,如飛來橫禍、種瓜得瓜、守株待兔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引導學生積極的應用數學知識點,解釋這個典故中包含的事件,同時也能夠改變課堂乏味無趣的氛圍,全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將培養全新綜合人才落實在實處。或者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隨機事件融入教學中,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明天的天氣情況作為“隨機事件”學習的切入點,合理地將三種事件概念融入教學中。并且通過用數學語言總結,使學生更加科學、合理對生活中真實發生事件進行解釋,加強數學、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
3.開展實踐活動,強化數學文化教育
除了在課堂上積極開展文化教育以外,教師還應當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文化的感知,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獨特魅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數學文化。教師不妨采取專題演講的手段,引導學生閱讀和學習數學文化知識,使教學效果得到強化。
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體”時,有的學生由于空間想象能力不強,對空間幾何的知識理解不到位,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幾何圖形相關性質的把握,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評比競賽,讓他們通過親身探究來學習課本知識,以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為參照,全面準確地理解空間幾何圖形的有關性質。學生在互相評比和交流中,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改進,既能獲得共同進步,又可以體會到數學文化的深刻內涵,從而顯著增強學習效果,這就是實踐活動在數學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三、結語
按照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教學全過程中,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保證學生更加有效率的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講述數學史、創新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活動等方式,保證數學文化能夠真正滲透到實際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能夠促使數學教育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婷.讓數學課堂綻放文化魅力:淺析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課堂滲透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3):67-68.
[2]楊勇.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和途徑探討[J].華夏教師,201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