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今中外,詩人都愛歌頌春天,贊美春天,是因為春天充滿新的生命,春天景色宜人,處處皆可入詩。中西不同的文化對春天的理解通常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英國詩人托馬斯·納什的《春》是一首關于春天的詩作,整首詩語言簡練生動,格律整齊和諧,極具浪漫的詩情畫意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人感覺歡樂、活潑、幸福、和諧,是一首贊美春主題的典范。本文將主要從意象和韻律兩個角度分析這首詩,深入理解詩人歌頌春天,贊美大自然這一主題。
關鍵詞:托馬斯·納什 《春》 意象 韻律
一、引言
詩歌(poetry)是除了散文(prose)、戲劇(Drama)、小說(novel)之外的一種主要文學藝術形式,詩歌通常通過凝練、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整齊、和諧的韻律來表達作者豐富的內心情感。正如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語言往往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通常可以歸結詩歌的特點有:第一,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第二,詩歌往往是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詩歌的語言凝練、生動、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第四,通過一定的格律和韻律表現出的音樂美。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有迷人繽紛的花朵,生機盎然的綠草,溫暖和煦的春陽,溫柔輕撫的春風,盈盈歡暢的鳥語。春天是濃濃詩情,春天是勃勃生機! 古今中外,無數的詩人歌詠春天,贊美春天。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輕靈的鳥鳴吹奏起柳葉聲聲,絲絳拂堤喚醒了春天的翠綠。白居易的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讓人們看到了草長鶯飛,漫野無邊的嫩綠,感受到了沁脾的清爽與溫柔。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以及南宋朱熹的“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描述了被風簇擁著的春天,陽光和煦,春雨滋潤,萬物生機勃勃。中文詩中對春的描述處處洋溢著溫暖的氣息,奏響著和諧的篇章,演繹著扣人心弦的春之夢幻瞬間。同樣,英語詩歌中也有不乏贊美春天詩篇,例如美國詩人肯明斯(Edward Estlin Cummings)的 Spring Is Like a Perhaps Hand中“Spring is like a perhaps hand春天像一只或許的手/(which comes carefully out of Nowhere) arranging a window(小心地來自烏有)布置一面櫥窗/into which people look /(while people stare給人張望/(讓人們看著它arranging and changing placing小心翼翼地布置/carefully there a strange調換位置/這里一件thing and a known thing here) and陌生的那里一件熟悉的)/而且changing everything carefully小心地變換每件東西,在這首詩中,肯明斯用一種新鮮的想象來描述春,將本是一個抽象靜止的自然現象比喻成 “一只或許的手”,新穎而獨特。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Spring :Little Boy小男孩心里/Full of joy充滿了歡喜/Little Girl小女孩呢/Sweet and small,又小又甜蜜/Cock does crow公雞啼叫/So do you.你們也歡叫/Merry voice快活的嗓音/infant noise小孩的鬧聲/Merrily Merrily to welcome in the year歡歡喜喜迎接新年來臨/,描述了男孩、女孩、公雞等用一個幸福的表情迎接新的生活的開始。
總之,在中西詩文中,春天往往被描繪成一幅飽蘸著生命繁華的畫卷,在詩人的筆下,春是美好、是和煦、是生機。接下來本文將重點從意象和韻律角度分析英文詩篇中的贊美春之典范詩篇《春》,深入理解詩人歌頌春天,贊美大自然這一主題。
二.《春》詩文
Spring--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春,甜美的春,四季中的歡樂之王;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花兒競相綻放,少女們圍成一圈,翩然起舞,
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曉寒輕拂,美麗的鳥兒婉轉啼唱: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咕咕,啾-啾,撲-喂,嘟-喂嗒-嗚!
The palm and may make country houses gay,
棕櫚樹與山楂樹為農家小院增光添輝,
Lambs frisk and play, the shepherds pipe all day,
羊羔追逐嬉鬧,牧笛聲終日盤桓縈繞,
And we hear aye birds tune this merry lay:
我們聆聽著鳥兒們歡快的啼囀: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咕咕,啾-啾,撲-喂,嘟-喂嗒-嗚!
The fields breathe sweet, the daisies kiss our feet,
原野四處飄香,雛菊親吻著我們的腳,
Young lovers meet, old wives a-sunning sit,
年輕的戀人相會一起,年老的婦人在陽光下悠然休憩,
In every street these tunes our ears do greet:
每條街道都有這樣的旋律在耳際繚繞:
Cuckoo, jug-jug, pu-we, to witta-woo!
咕咕,啾-啾,撲-喂,嘟-喂嗒-嗚!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春,甜美的春!
三.意象( imagery)
所謂意象指的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作者對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將之寄托給一個所選定的具象,使之融入意象的種類很多,有視覺意象、聽覺意象、觸覺意象、嗅覺意象等。在托馬斯·納什的《春》中的主要意象有“君王(king)”、“少女(maids)” 、“鳥(birds)” 、 “棕櫚樹 (palm) ”、“山楂樹 (may) ”、“農家小院 (country houses) ”、“羊羔 (lamb) ”、“牧羊人 (shepherds) ”、“田野(fields)”、“雛菊(daisies)”、“年輕的戀人(Young lovers)”、“年老的婦人(old wives)”等,它們或抽象或視覺或聽覺,或遠或近、或動或靜構成了一幅動人心弦的田園畫。
四.格律(Metre)
首先,關于音步(foot)。相對漢語的Syllable-timed language(音節型語言),即每個音節(字)都幾乎一樣長,英語是Stress-timed language, 有輕讀音節重讀音節之分,通常會根據輕重音節,把重讀音節拖長,輕讀音節縮短,按一個輕重音節奏表達語言( Alan &Gimson 271)。英文詩中重讀與輕讀音節的組合叫作音步(foot),是韻律最小的單位。一個音步的音節數量可能為兩個或三個音節,但不能少于兩個或多于三個音節,而且其中只有一個必須重讀。根據重讀與輕讀搭配方式的不同,可以劃分出不同的音步類型:“單音步”(monometer)指一個詩行里只有一個音步;“雙音步”(dimeter)指一詩行里有兩個音步;“三音步(trimeter)”指三個音步等以此類推一直到八音步(octameter)。例如,莎士比亞的第18首十四行詩第一句“Shall I comparethee to a summer's day”是由五個輕重音節組成 ,音步類型為五音步(pentameter)。
其次,關于格律(Metre)。 音步韻律是指音步在朗讀時的輕重長短的節奏或規律,主要依據音步所含音節的數量及重讀音節的位置來區分,通常用“抑”來表示輕讀音節,“揚”為重讀音節。傳統英文詩的韻律(Metre)分為六種,即抑揚格(Iambus) 、揚抑格(Trochee) 、抑抑揚格(Anapaest) 、揚抑抑格(Dactyl) 、抑揚抑格(Amphibrach) 、揚抑揚格(Dactyl)。比如,“抑揚格”指一個音步中有兩個音節,前者為輕讀音節,后者為重讀音節;“揚抑格”指的是一個音步有兩個音節,前面是重讀音節,后面是非重讀音節。同樣,“揚抑揚格”即一個音步有三個音節,第一個音節重讀,中間輕讀,最后一個重讀。英文詩中的音步類型用得最多是抑揚格,例如:詩行“As fair| art thou, |my bon|nie lass,,So deep| in luve | am I”的音步韻律為輕重音,為“抑揚格”。詩中音步韻律就像是有節奏的音樂一樣,通過停頓和輕重音加強語言的樂感,增強語言的美感。
一首詩的音步韻律類型和詩行所含的音步數目構成格律類型有: 抑揚格一音步(iambic monometer),揚抑格一音步(trochaic monometer),抑抑揚格三音步(anapaestic trimeter) ,揚抑格四音步(trochaic tetrameter) 或用抑揚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抑揚格六音步( iambic hexameter)等。從音步數目上看,三音步、四音步和五音步最為常見,尤其是抑揚格五音步,如十四行詩體(sonnet)、英雄雙行體(heroic couplet)、無韻詩(blank verse)等均以抑揚格五音步的詩行形成。(羅良功 2002)
托馬斯·納什的《春》全詩共三節,每一節的最后一行是疊句。根據詩行所含的音步數目構成格律類型,這首詩行音步數是五步,可以稱其為五音步詩,其音步韻律類型為 抑揚格,通過音步類型和音步韻律可以分析出托馬斯·納什的《春》一詩采用的格律是“抑揚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具體分析如下:Spring,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Cold doth| not sting, |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 | jug-jug, | pu-we, | to-wi|tta-woo!
做為英文詩最基本的格律形式的抑揚格五音步使用使得本詩讀起來清新悅耳,正如那鳥兒的鳴唱奏響了春之曲。
五.韻式(Ryhme scheme)
英語詩歌的押韻在形式上,通常比古漢語格律詩更復雜。就押韻功能的單詞而言,包括頭韻(alliteration)、腹韻(assonance)韻腳(rhyme proper);從音節數目上可分為:陽性韻(masculine rhyme)、陰性韻(feminine rhyme);從位置上可分為:行末韻(end rhyme)、行內韻(internal rhyme);從是否完全滿足韻腳要求上可分為:完全韻(perfect rhyme)、不完全韻(imperfect rhyme)等。這里以押韻功能的單詞舉例,如:great和grew兩個單詞開頭字母相同,可以理解為押頭韻(alliteration), great和fail兩個單詞重讀元音相同可稱為諧元韻(assonance),great和bait兩個單詞結尾的輔音字母相同,可稱為尾韻(rhyme)。另外,一詩行中也有可能存在多種押韻形式,比如:The light that lies in women's eyes. 詩行中有頭韻light和lies,諧元韻light、lies、eyes,還有尾韻lies和eyes。
英語詩歌的行與行之間的押韻格式通常被稱為韻式(Rhyme scheme)。常見的有兩行轉韻(AABB)、隔行押韻(ABCB)、隔行交互押韻(ABAB)和交錯押韻(ABBA)等。這些韻式(Rhyme scheme)還被分為“抱韻”或“首尾韻”(enclosing rhyme scheme—ABBA)、連續韻(running rhyme—AABB)、交叉韻或換行韻(alternating rhyme scheme—ABAB)。例如,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三個四行詩體,韻腳交替進行,第二部分是雙行詩,雙行詩體押韻,全詩的韻式為ABAB,CDCD, EFEF, GG。這些韻式的表達往往能達成了特有的意境。
托馬斯·納什的《春》這首詩的韻式整齊,韻腳明顯,整首詩的韻式為AAAB,CCCB和DDDB A,即第一節是AAAB,第二節是 CCCB,第三節是 DDDB A。詳細分解如下:Spring,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A),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A),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A):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B)!此外,詩行內還使用了頭韻(alliteration)和行內韻(internal rime),比如: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中的“c”,“j”“w”是頭韻;“spring”和“king”,“thing”和“ring”,“sting”和“ring”是行內韻。特別指出的是,該詩在每一節的最后一句都使用了一組象聲詞“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分別代表了布谷鳥、夜鶯、田鳧鳥和貓頭鷹四種鳥的叫聲,這些擬聲詞里的行內韻和尾韻(rhyme)增加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樂感,讀到這里我們似乎能感受到這些鳥兒們就像精心排練的合唱團,在演唱著最優美的春之交響曲。
六.結語
《春》是英國詩人托馬斯·納什寫的一首春天的贊歌。它勾畫了一幅春暖花開、萬物復蘇、鶯歌燕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景象,表現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對大自然的歌頌和熱愛。整首詩通過豐富多彩的意象和優美和諧的韻律描繪出了萬紫千紅、百鳥爭鳴的春天景象。總之,該詩語言簡練生動,格律整齊和諧,極具浪漫的詩情畫意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閱讀完這首詩,使人感覺歡樂、活潑、幸福、和諧,不愧是一首贊美春主題的經典詩作。
參考文獻
[1]Cruttenden, Alan ,A. C. Gimson.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M], Eighth Edition.271-272.
[2]邊莉娟.春 之 贊--賞析托馬斯·納什的詩歌《春》的藝術特色[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5).
[3]黨磊磊.春之交響曲——解讀托馬斯·納什《春》中的意象與韻律[J].安徽文學.2010(7).
[4]羅良功. 英詩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5]胡家巒.英語詩歌精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
徐玉青(1980 - ),女,廣西陽朔人,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英語語言文化學院講師,文學碩士,主要從事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福建漳州 36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