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思政課承擔了“立德樹人”主渠道作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在新形勢下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逐步深入。本文探討了高職院校開展混合式教學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課前、課中、課后這三個階段實施路徑,強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在教育過程中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和魅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教育模式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室教育的有機結合,在完成網絡教育空間建設基礎上,開展在線+離線教育 [1],與簡單的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模式相比,混合式教育模式更好地融合了兩種教育方法的優點,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效果,日益成為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的常態化。高職院校思政課作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立足新時代高職學生的成長期待和全面發展需要,充分利用不斷發展的信息化技術和豐富的多媒體新形式,改革和革新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育模式,變本來單調的思政課為生氣勃勃。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的應用現狀
思政課自推行混合式教學改革以來,呈現了較多的成果,內涵進一步得到發展,例如,把教室翻過來、云教室、微教室等信息技術在思政課中被應用,建立了將在線教學和離線教學有機結合的混合教學和學習模式等。思政課混合教育模式的實踐應用來看,本科院校的應用比較廣泛,高職院校來還處于探索和實踐階段,少了創新和可推廣的模式,尤其是基于思政課教學規律的實踐運用。高職院校和本科高校有著不同的辦學指導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與本科生相比,高職學生也有自身的特點和成長需求,如何革新“產教融合”、“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模式下的思政課混合式改革,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有效提升學生對思政理論學習的深度,提高思政課的有效性,是高職教師深入探索和追求的目標[2]。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制度層面
混合式教學基于信息化的硬件條件開展,一些學校雖然構建了智慧校園平臺,但對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缺乏一體化協同推進機制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如何保證提升效果未進行合理的頂層設計,相關制度不健全、配套政策落實不到位、對課程建設的支持力度不夠、管理和服務水平較低、不能滿足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現實需要。
2、信息服務層面
由于管理重視程度和建設資金問題的不同,各高校在網絡、平臺等軟硬件設施建設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部分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應用不普遍,管理和服務團隊建設跟不上信息化教學節奏,特別是高職院校基層單位相關服務人員能力不足,不能更好地做好信息支持服務工作[3],對信息化的教學改革與運用不能形成有效支撐。
3、教師層面
(1)高職院校有教師認為互聯網+教育理念的混合教育不適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課,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有獨特性,而面對面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進行思想的溝通。(2)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實施混合式教學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在教學設計、課程資源的建設、教育組織和實施以及課后溝通等方面,這對于習慣了傳統教法的思政課教師來說,需要付出大量的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3)混合教育能力和創新性不足。在線和離線教育是統一的有機整體,高職思政課教師對混合教育的內涵理解較片面,不僅將網絡教育作為教學輔助工具,還將教學模式改為“授課+在線資源+在線測試(作業)”的簡單相加。有的教師信息素養不足,無法開發和利用資源圖書館,缺乏基于教學平臺數據的學習分析、教學優化和實時評價反饋的研究能力。
4、學生層面
(1)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混合教育對學生的主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識,并將其內化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但是,一些高職學生“想學習”的角色轉換還沒有實現。(2)高職學生的態度和心理狀態不符合混合學習的要求,一般表現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能力不足等,主要緣于長久的負面評價環境中成長,缺乏價值感成就感,自我認同感較低。(3)高職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和信息素養。一部分學生不會整理和總結知識,知識的轉移是知識活用的一種表現,能夠客觀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反省的學生很少,整體上缺乏在復雜信息中快速準確地篩選有價值信息的能力。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開展的必要性
混合教育模式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進步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而出現的新教育模式和教學理念,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升,其本身就是順應產業發展需要,直接關系到能否為新時代經濟建設發展、現代經濟產業升級、構建大國智制提供優質的人才資源。
1、充分配置教學資源,培養學習興趣和自覺力
混合教育模式構建了網絡教育環境,為學生配備了豐富的教育資源。例如,對應的在線教室平臺和電子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方案、教學內容、電子資料、案例圖像、案例視頻、學習視頻、短片視頻、微課等教育資源,既滿足學生的需求,激發興趣和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的自我意識,也利于學生靈活掌握學習的場所和時間。
2、改善傳統學習方式,增強學習的參與度和獲得感
混合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改進了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采取更靈活的教學策略。例如,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師可以使用主題討論、頭腦風暴、上傳作業、評價等具體教學手段。學生可在網絡教學平臺參加討論和答辯,共享意見和經驗,進一步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提高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表現能力和學習能力[4]。
3、教與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彰顯,提升實際教學效果
混合教學模式與以傳統教師講課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教師通過網絡云教室能立即關心和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動態的回答,進行即時的指導和溝通,學生可以與老師進行一對一的交流,避免了和老師溝通不融洽等問題,使教育效果更加深刻和優化[5]。
四、高職院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高職院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路徑可以分為課前、課中、課后這三個階段,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有效實施教學。
1、課前:線上課堂的自主和互動學習
在上課前的階段,教師必須將授課相關的教育資料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充分開展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及時尋求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可以及時、動態地把握學生的參與情況,隨時了解學生的問題并進行指導和交流,并調整相關的教育進度、教育內容,改善教育方法和手段[6]。
2、課中:線下課堂師生、生生的交互學習
課堂階段主要是面對面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借助信息化教學平臺開展教學。課堂教學可以設計學生主題討論、主題演講、案例分析、主題辯論、小組調查結果展示等活動,教師課堂案例分析、重點難點講解、小組調查結果展示評價、改善糾錯等任務。對課堂前期所學知識體系進行深入學習,強化和提高理論知識的理解,達成教學目標。
3、課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拓展學習
課后的學習主要是完成老師布置的拓展項目。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進行課堂的測試,以鞏固知識基礎。同時,結合專業特色、政治熱點、經典閱讀、理論學習、紅影視、優秀傳統文化等學習資源開展探究和實踐活動。例如,讀書和征文比賽,主題實踐活動,職業發展校園文化,微錄像等新媒體創作比賽,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讓學生將理論內化于心,在實踐中領悟和升華。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工作方案》明確指出,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基于優質在線開放課程應用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講授思政課,激發思政課課堂活力。任何教學模式都有其固有的優點和缺點,高職院校思政課要呼應時代發展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方法和手段,積極變革教育模式,為新時代培育復合型高技能技術人才起到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鄧兆娟. 基于以職業素質為基點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 大眾科技,2018,18(12):66-68.
[2]高峰,陸玲. 高職院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01):17-18.
[3]葉琛. 高職思政課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陜西教育(高教),2020(04):43-44.
[4]張海鴻. 在線課程平臺下的高職思政課混合式教學設計研究[J]. 文學教育(上),2019(05):114-117.
[5]王岳喜,張云芳. 職業院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特征分析及實施路徑[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1):46-50.
[6]胡新建.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多平臺互動新型思政課融合式教學實踐與探索――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8(02):86-90.
【作者簡介】1.魯鳳 男 漢族(1983.08—) 講師 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育2.周倩宇 女 漢族 (1994.07—) 助教 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法律與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是基金項目:1.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高職院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G2020B0012)2.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示范課程(KCSZSFK2020014)研究成果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成都龍泉 6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