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宇
摘要:核心素養理念的持續深入,要求學校的教學態度也要隨之變換,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在課堂中引入更多的人文知識和觀念,在培養學生價值觀的同時可以提升教學能力。下文就初中語文教學與核心素養的融合進行闡述,表達出了新的教學觀念,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引言
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的教學也越來越被家長和學生所關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不斷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下文就是講述了核心素養概念下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以期可以引起所有教師的重視。
一、理論概述
在初中的教育階段,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要順應教育的創新,要跟隨教育的趨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核心素養,能夠把學生培養為綜合人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理念,提要初中生的思想品質,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不同凡響的學習效果。核心素養是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能力。在核心素養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當下的學習和生活,要讓學生能夠樹立終身的學習理念,通過核心素養的滲透,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都得到提升。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下,在語言的實踐過程中得到更好地突破,并且能夠形成較強的思維力和表達力。因此,教師要嚴格遵照教學原則去培養學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還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才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才能實現核心理念的教學目標。此外,教師要認識到核心素養對學生的長期發展,也要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樹立核心素養的學習理念。
二、核心素養下,語文教學的改變
(一)加強感情的融入,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
首先,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考慮到學生內心所需的情感,要將語文教材進行充分地利用和挖掘,讓語文教材發揮出更多的作用,滿足學生內心的情感需求。其次,教師也要采用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進行教學,要對以前的學習方法進行完善和補充,采用多元化的語文教學理念,為學生創設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情感也會得到熏陶,能夠具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也能夠盡快達到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再次,在語文的閱讀教學階段,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學習的重要價值,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題材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展開閱讀教學,還要引導學生對于一篇文章要進行反復的閱讀,這樣初中生會在語文的閱讀過程中,去打破原有的認識,讓學生的學習也能夠得到進步,從而對文章有更加深入地認識和理解。
例如,教師在學習《春》的這篇文章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文章中的魅力之處,感受到大自然為我們帶來的美感,也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最后,教師要充分借助課外教材,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搜集各種有趣的視頻和圖片,將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多媒體來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全神貫注,讓學生通過多媒體進行情感的體會,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語文知識的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慢慢積累的學習過程,也是讓學生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形成語文的核心素養,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改變,也能夠更好的輔助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素養的滲透,把學生培養為更加優秀的人才。
(二)重視語文教學,提升語言能力
語文學科是初中教育教學中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和鍛煉。首先,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關注,要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養成善于表達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中多延伸一些語言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多嘗試語言的表達,通過字詞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多積累語文素養,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這樣學生的語言能力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提升,也會更加享受語文的學習過程。
例如,教師在學習《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就可以通過先通讀全文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文章去了解課文中的詞語和句子,再去觀察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所使用的一些寫作手法,讓學生去分析和思考,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中也會受到影響,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展開探究的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探究能力對學生的整體發展,讓學生能夠具有探究的學習意識,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種核心素養的鍛煉。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中積極展開探究的學習活動,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提高學生對探究素養的重視,讓學生在日積月累的學習過程中,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獨立探索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學習《孔乙己》這篇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進行分析這個人物的特點。此外,教師還要啟發學生,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去探究作者對整篇文章的教育理念及人物的塑造等,通過文章中的線索而找到問題的答案。語文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的學習時間,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要讓學生打開思維,不要將思維局限在教材中,要讓學生勇于想象,敢于表達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認識,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再次,教師還要通過一些問題,讓學生去進行深入地思考。例如,孔乙己之所以做出“排出九文大錢”的“大舉動”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尋找答案,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才能提升理解水平。通過對這種自主學習自發探索的訓練,可以時刻體會到語文的人文特性,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落實核心素養的教學發展,要制定高效的核心素養目標,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此外,教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核心素養的重要價值,引導學生不斷的完善自己,發揮學生的價值,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章旭.讓民俗文化在初中語文課堂因“趣”生“情”——以《端午的鴨蛋》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40):50-51.
[2]張雨晨.初中語文課堂現代文閱讀教學的三種模式研究——以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9):71-72.
(延邊大學 吉林省延吉市 1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