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
隨著核心素養的實施,學校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學生的教育目標不再只是注重知識儲備和個人技能,而是要求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此,體育課程也逐漸受到師生的重視。作為個人多方面發展方向之一的健美操運動,也得到了人們的重視。
今天的健美操課程在小學多時就已開始實施,它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協調性和節奏感,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如審美能力有很大的影響,更符合現代學生講究個性的性格特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健美操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健美操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對小學健美操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總結,希望能與各位教師一起學習和借鑒。
1 提高重視程度,明確教學目標
盡管健美操項目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但由于健美操項目不是考試科目,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對健美操課教學重視不夠,有時甚至把它的課時交給語文、數學科目的教師,這種現象并不少見,也對健美操課的教學效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我們對健美操課教學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第一,體育教師應深刻認識健美操項目教學對小學生各種能力培養的重要促進作用,把健美操項目教學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只有改變對健美操項目教學的態度,才能為高效率地開展健美操教學奠定基礎。第二,將健美操項目教學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積極與其他教師共同制定健美操項目教學的中長期規劃,明確短期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為健美操項目有效教學指明方向;第三,教師應積極在健美操課上緊扣教學大綱,積極貫徹和落實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不斷優化健美操課的教學策略,全面細化教學流程,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指導,全面提高健美操課的教學效果。第四,體育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闡明健美操項目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也切實提高對健美操項目的重視度,與體育教師共同努力,提高健美操項目課堂教學的效率。
2 運用教法多樣化,注重技能的傳授
有氧運動是一項技巧性很強的運動項目,只有指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有氧運動的各種技術,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有氧運動技能。在健美操項目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向學生傳授健美操的各種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健美操的各種技能和技巧。例如,在講健美操的基本動作時,首先,教師可以用PPT對健美操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巧進行有效的講解,讓學生在形象化的課件講解中去深入了解健美操的基本原理,為以后的練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利用模塊化微課視頻對健美操動作的特點、動作方法進行講解與演示,讓學生在極富渲染力的微課視頻講解與演示中對健美操動作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與理解,并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健美操的興趣與熱情,促進課堂學習氣氛的濃厚。最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圖片,將這些技術動作進行規范分解,讓學生按照多媒體圖片進行清晰細致的模仿練習,全面提高學生動作的準確度和規范性,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方法技能,促進學生健美操能力和素養的提高,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健美操技能。
3 教師親身示范,提升學習效能
對小學生來說,健美操的學習還處于幼稚期,因此,通過模擬教學,使學生對健美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體育教師應注重技能規范,注重行為規范,注重動作規范,注重馴良強度,為小學生做好表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選擇適當的位置進行示范,以保證全體學生都能看到規范動作,避免訓練過程中出現錯誤。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觀察到一套完整的動作,然后做逐步的分解,將整個動作分成若干小的部分,再一點一點地讓學生觀察和模仿。一個單獨的模仿動作完成后,可以再將零碎的動作整合成一整套動作。此外,在模仿分割動作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個動作能重復幾次,由簡到難。使學生既能做到有意識地觀看,又能在頭腦中不斷思考,思考與整套動作的相關關系。同時,也可在教學中采用正誤對比的方法,使學生對正確的姿勢有更深刻的記憶。
4 把健美操延伸到課外活動中去
教師把健美操活動作為課堂活動的有效補充和擴展,擴展到課外活動中去。健美操形式多樣,受場地、器材、環境影響較小,活動時間靈活可控。例如,利用健美操的形式進行課間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久坐的肢體得到伸展,另一方面,歡快的節奏也能有效地感染學生,緩解學生上課的疲勞,讓學生在良好的狀態下后來居上。教師在校園里設立了健美操興趣班,讓同學們課后可以一起練習,互相學習,互相提高。此外,作者還將不定期地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健美操活動,校內的健美操比賽、社區的健美操表演等,讓學生用他們的熱情活力感染別人,從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健美操、認識健美操、參與健美操活動。
5 結束語
把健美操納入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是非常正確的,也是適應時代進步和教育發展的。中小學體育教師要深刻認識健美操教學的重要性,要通過優化自身理論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健美操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切實提高健美操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古林鎮禮嘉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