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敏
體操是我國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報考普通高校體育專業的考試內容的一部分,體操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擁有良好的體魄健全的身心,對學生學習其他課程及以后的發展至關重要。山東省是一個高考體操大省,尤其以聊城市茌平縣人數最多,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茌平縣高中體操專項呈現出種種弊端,最終阻礙了素質教育的進程和學校體育的發展。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等方法,對茌平縣四所開展體操專項訓練的學校進行了現狀調查,在此基礎上剖析茌平縣體操訓練存在的問題,初步結論如下:茌平縣高中師資力量較為雄厚,但男女教師比例失調,體操專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場地、器械較為落后,阻礙了體操教學的展開;學生對體操了解較少。對此提出可行性的建議,以期提高茌平縣體育高考體操專項的訓練水平和體育高考生的成績。
1 師資情況
1.1 茌平縣普通高中體操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體操類項目能讓達到學生強身健體的作用,經常練習體操可以達到提高自身體能的效果,提升氣質。它可以將人的肌肉、韌帶都得到一定的鍛煉,且可以促進平衡力的發展。還可以促進智力水平的發展,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的協調中作用,達到增強記憶的效果,有利于學生個性心理的完善,提高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強自豪感,樹立自強的意識,并且可以增進快樂,調節情緒,對學生具有積極的作用。
1.2 體育教師的學歷和職稱結構
學歷證書為憑證的學歷水平也標示著教師隊伍在教學、科研、訓練等方面的潛在能力。
按照國家教育部門的有關規定,中學教師應具備本科學歷的標準。通過調查看出,在被調查的全部四所高中學校共29名教師中,體操教師6人,本科學歷6人,茌平縣普通高中體育教師的學歷合格率達到了100%。
職稱是指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一個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技術水平的標志。教師的職稱評定包括思想品德標準、知識水平標準、專業能力標準和業績成果標準。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全部的四所高中,6名教師中,具有中教高級職稱的教師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6.7%;具有中教一級職稱的教師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33.3%;具有中教二級職稱的教師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33.3%;具有中教三級職稱的教師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6.7%。
教齡是指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連續累計時間,以年為單位計算。教齡的算法是現在年號減去參加教育工作時年號。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教師的教齡大多數都比較長這說明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充分明確每堂課的重難點,能夠利用合適的方法引領學生學習,更快的掌握知識。
1.3 體育教師對體操保護與幫助的作用認識
體育教師對體操保護與幫助的作用認識,會直接影響體操在體育訓練中的開展和實施。通過調查可以看出,16.7%的教師認為體操在體育教學中具有其他項目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83.3%的教師認為作用很大,沒有教師認為保護與幫助作用不大。
2 場地、器材的現狀
2.1 茌平縣高中體操器械的擁有量和材質
體育器械的擁有量和材質對體操教學的開展和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調查中可以看出,茌平縣體操器械的擁有量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跳馬和助跳板,這會對學生學習體操產生不利影響,器械少,學生多,練習次數低,等候時間長,學生就會產生焦急情緒,使訓練效果達不到預期要求。
2.2 訓練場地
訓練場地是指為人們提供體育運動或者體育比賽使用的地,分為室內全封閉的體育館和露天體育館,還有伸展頂棚的體育館。在我所調查的茌平縣四所高中中,均為露天的操場,且沒有專門的體操訓練場地,這限制了體操訓練的實施,并且還會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影響訓練進度。
2.3 每周訓練的次數
體操訓練次數是指一周中所有訓練項目的總次數,其中體操訓練所占的次數比例。適當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四所學校每周體操訓練的次數大都在4-6次左右,比較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身體發展狀況,訓練次數的安排具有合理性。
3 選材的要求
3.1 教師進行選材的標準
選材時,應注意考慮各個運動項目的特點,力求科學的測試和預測方法,努力提高選材的成功率。
教師對體育生的選拔并不是通過單一途徑進行選拔的,而是綜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通過對學生外形的觀察以及進行相關的體育測試,比如立定跳遠、800米等相關體育項目分析該學生是否適合練習體操,這一點是非常可行的。
3.2 選材的時間
由于高考體育改革的緣故,對體育高考分數和文化課分數提高了過線水平,所以這就要求要加大對學生的訓練強度,或者延長訓練年限以提高運動成績,茌平縣四所高中均提前了訓練的時間,由原來的高三第一學期訓練提前到高二第二學期,增加了訓練時間,是學生對體育訓練的適應有了空間;并且也都提高了訓練強度,每次訓練的時間和次數也有相應的變化。
4 建議
(1)應該加強教師的職業教育,使教師的專項技術能力和體操意識得到提高,提高教師的對體操的教學管理能力以及組織能力。
(2)茌平縣高中在平時體育課中應該加強對體操的宣傳,使更多的學生了解和熟知體操,培養學生對體操的興趣。
(3)學校應該對體操場地及器械方面進行更換,逐步改善體操的設施,保證體操教學與訓練的正常進行。
(4)應該加強體育高校的改革步伐,培養出更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