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龍
1 我國中學業余田徑調練隊的管理現狀
中學課余訓練項目主要集中在田徑、籃球、排球、足球等這些普及型較高、競賽制度較為穩定的項目上、尤以田徑為主要項目。面體操、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開展的學校很少,這與中學缺少硬件設施及教練員有關。
1.1 管理要素的現狀
(1)教練員
我國教育系統的教練員主要是由體育老師兼任,他們一般具有較高的學歷,但相對而言缺少運動經歷,在指導課余訓練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近年來、由于各地對“體教結合”工作的重視,有些地區嘗試引進體校的教練員到中學任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課余訓練的質量。但總體而言。完全由體育教師擔任教練員是不能適應運動訓練需要的。
(2)運動員
課余訓練的對象是本學校的中學生,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各門文化課,其次才是參加運動調練。在選材時教練員主要是憑借自己的經驗結合部分指標測試進行。需要指出的是,現代中學課余訓練面臨著選材面較窄、質量不高的問題。而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是兩個不同的系統,目標不一致。學校非常重視在各級別比賽的成績以及體育學生的升學率,很少考慮為競技體育認伍輸送人才。長期以來存在的兩個系統的相脫節問題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決。
(3)場地與器材
目前,我國中學的體育場地與器材還不能夠滿足我國業余田徑訓練的要求。尤其是運動器械,極其缺乏。很少有學校能為田徑訓練隊準備專業的力量訓練等器械,較多的是比較落后的杠鈴、單雙杠等簡單器械;中學的體育場地也較落后,很多學校沒有標準的田徑場。有些學校即使有標準的田徑場也是土地,缺少標準塑膠場地。究其原因,還是資金的問題。
1.2 中學田徑訓練隊管理體制結構現狀
我國運動訓練管理體制由基層到高層形成了緊密的三層訓練網,在我國運動訓練的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證明我國運動訓練的管理體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是符合我國國情的。而這種管理體制底座大,所包含的運動訓練單位形式多元化,以便做到及時評估與控制,提高決策質量。
2 業余田徑訓練隊管理的對策
近年來,隨著社會轉型、經濟體制轉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傳統意義上的“體教結合”已不能完全適應當今社會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必須進行體制與機制的創新,賦予“體教結合”新的內涵。
2.1 運動項目設置要與學校實際相吻合
就培養運動員而言,學校有思想教育、學生管理、學習環境、吸引生源等方面優勢,但在訓練競賽網絡、訓練指導力量、訓練保障條件等方面有明顯的缺陷,因此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就顯得十分重要。運動項目的設置必須充分考慮學校實際,這不僅涉及到學校的利益,也關系到試辦工作的成效。項目的設置主要體現以下原則:一是對場地設施要求不高,訓練投資少,經濟上學校有可能承擔;二是運動員選材易在小學進行或在訓運動員年齡與中學生年齡基本吻合,適宜在中學開展;三是項目的社會普及性高,學生愿意參與,學校可以為訓練隊提供后備人才支持;四是訓練競賽中的傷害率低、危險性小,家長支持,學校愿意。
2.2 不斷完善服務保障體系
教育系統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實質是教育系統在體育系統配合下,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達到提高培養人才質量的目的。鑒于學校的體育資源現狀,學校在建設業余訓練隊等許多方面需要體育系統的支持,主要涉及教練員隊伍建設、競賽訓練網絡建立以及經費投入。大部分學校正努力依靠自身力量創造條件,加大專項經費投入,保證訓練工作的正常運轉。
2.3 積極開展俱樂部形式為田徑調練隊打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校體育本身就是社會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許多國家,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都沒有明顯的界分,學生在自己的業余時間可以選擇參加校內體育活動,也可以到校外參加體育俱樂部的訓練。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可以將一些新興運動項目帶回學校,吸引更多的學生到俱樂部來參加訓練。與此同時,選拔有運動天賦的學生,進行系統的正規訓練。
2.4 積極完善中學業余田徑訓練隊的規章制度
我國教育系統在培養體育后備人才過程中缺少相應的制度保障,并且有些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受到人為的扭曲。教育系統的運動競賽往往采取綜合性運動會的賽制,盡管在比賽過程中也進行分層,但許多學校由于條件所限難以參與競爭,以致對課余調練與競賽失去了應有的興趣。培養體育精英的做法使絕大部分普通學生望而生畏,以致課余調練與普通學生無緣。即使在現階段正進行“體教結合”試點的一些學校,培養精英的觀念仍然占了上風,這就決定了現行的課余訓練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總之,把知識管理應用到中學業余田徑訓練隊的發展之中,這是擺在任何一名體育教師面前的難題。體育要發展,最終要靠從事體育的人來完成,對人的知識加強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知識創新,這既是體育運動發展追求的目標,也是知識管理的最高境界,更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源泉。
(作者單位:臨沭縣玉山鎮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