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摘要】本文主要從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分析進行闡述說明。當前中職院校“產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點以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阻礙因素很多,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中職院校的“產教結合”培養模式應當積極的做出轉變,做出轉變教師認知、提升學生主動性、豐富校企合作的發展模式,從而在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產教結合;中職院校;人才培養;措施研究
引言:當前“互聯網+”屬于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表現形式,所指的就是將互聯網的技術運用在當前的經濟發展當中,從而發展成為經濟的主要工具形式。同時“產教結合”也是一種全新的辦學理念,所指的就是學校結合自身的理念創建相關的產業,或者將企業引進到學校當中,促進產業與專業的相互結合發展,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為企業培養出對應專業的人才。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中職院校應當提升自身的“產教結合”理念,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才。
一、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的意義
在傳統的教育發展當中,中職院校的三大主要支柱就是教師、學生以及教室,但是在當前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互聯網+”發展下的“產教融合”已經被得到了重視。“產教融合”教學模式通過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實現了一個移動數據終端以及大數據庫的發展平臺,從而實現對成百上千的學生進行授課。在“互聯網+”的“產教融合”發展理念具有三方面的有點:首先,中職院校的“產教融合”模式的提出可以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得到提升,并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工讀結合的機會;其次,中職院校“產教融合”模式的提出可以更好的促進人才培養滿足社會的經濟發展,讓中職學生引入企業,在步入到社會之前學習更多的先進技術,使學生發展沉穩給企業的棟梁之材,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隨后,“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可以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學當中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滿足企業的綜合性發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在當前“互聯網+”發展的背景下,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同時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在發生改變。因此中職院校的“產驕融合”發展應當從以下的幾個層面出發。
(一)改變教師自身的認知
在當前“互聯網+”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當積極的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運用先進的發展及時來對學生實施專業化的培訓。例如在對汽車修理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的技術為學生拍攝該專業的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從而對學生實施相關技能的培訓,保證學生對汽車當中所發生的事故情況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理念,不能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應當實施對學生的全方位培養,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發展,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注重自我修養的提升,增加課堂教學的活躍度,從而為學生創建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當前“互聯網+”的背景下,學生只需要擁有一個終端的使用平臺就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充分的運用“產教融合”的發展理念,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全面發展。首先,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的運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搜集相關的信息以及課程,保證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在促進自身的視野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網絡的聊天室,從而引導學生積極的產于其中,指導學生在工作的時候進行交流學習,打破學校所帶來的局限性,從而使學生深入了解自身的發展對企業的實際需求。最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網上的相關考試大賽,自己監督自己,促進自身能力的全面發展,保證學生在進入到社會之后可以增加自己的底氣。
(三)促進校企合作的不斷豐富
中職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當走進校企合作的發展道路,這不僅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共識,同時也是促進產教融合發展的根本理念。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的企業合作都是已學校為主,因為學校包括了招生、教學、就業等工作;企業像是配合學校地位,也像是實訓基地和實訓資源的供應商。表面上來看兩者相符合,但深入了解發現問題在于學校更重視教育,企業關注的則是學生的就業而不是職業生涯,二者從根本上不相同。實踐主要都集中在保障學生的職業教育的質量,并沒有實際的培養。考核過程中,沒有讓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進行同步的調整,導致學生的技能考核比較低,同時可能會影響學生職業技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會產生自己在一個特殊班級的心理,雖然日常學習有企業產于,但他們并沒有明確的認識自己的學習和成長的路徑,不明白為什么學習,以后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習的路徑是什么。所以,市場營銷慢慢嘗試轉移部分職能,由企業進行導學。企業作為雇主,應當站在雇主的角度進行教學,在招生的過程中應當闡明政策以及內容。還可以在學生入學初期舉辦開班儀式,邀請學生和家長都有參與的機會,讓企業向家長和學生展示班級的特色以及定位和未來共通過成長,通過此方式來解決學生學什么為什么學的核心理念。通過“職業發展通道”和“學習路徑”兩者之間的建設,讓校企有機結合,形成具有特色化的教學內容,把一些相關聯的學習方法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的發展目標,順利達成學校和企業兩者間的共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產教結合”不僅是當前中職院校教學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促進中職院校不斷發展的主要途徑。中職院校應當見自身的發展戰略作為主要的中心,結合當前市場的發展需求,創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促進專業特色的創建,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實用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譚靜.產教融合背景下中職學校教學改革實踐路徑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05):241-243+246.
[2]劉如松.“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廣西教育,2019(18):6-7.
[3]陳森英.產教融合視域下中職學校創業教育的時代方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8):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