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靜
【摘要】高中階段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更是樹立學生思維意識,提升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要善于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真正能擁有自己的思考力。同時,教師還能結合教學實踐不斷地進行探索,創新教學方式,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有效地活躍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愿意自主流利地進行表達,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內在語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維意識;表達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僅要能傳授語文知識,更要能夠準確地把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善于結合教學實際,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提升,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確保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語文知識點,而采用相對枯燥的灌輸式教學。學生在參與教學中缺乏主動性,面對重復機械的刷題訓練,使他們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更多的是被迫是任務式地完成教學任務。在這樣的應試教學下,可能在短期內學生的成績有所提升,但是卻不利于學生日后的學習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要想改變低效、無趣的教學現狀,就必須要在思想上轉變教育理念。能清楚地意識到高中階段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更是樹立學生思維意識,提升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要善于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真正能擁有自己的思考力。同時,教師還能結合教學實踐不斷地進行探索,創新教學方式,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有效地活躍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愿意自主流利地進行表達,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內在語文素養。學生只要感受到學習語文給自己帶來的樂趣,能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
二、營造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
高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認知能力與水平的提升,情感發展隨之成熟。教師要能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營造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樂于積極參與,從而滿足學生強烈的獵奇心理。教師還要能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注重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交流,這也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同時,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教師要能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既要能夠通過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發展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又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面與參與度,學生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投入到學習中,而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三、善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就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善于獲得信息,能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與思考。學生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語文思維能力,才能真實地去體會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厚情感,讀出文字背后所蘊含的內容,也有利于自身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比如,在教學《復活》一課時,要想讓學生了解托爾斯泰及《復活》原著的內容,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形象,能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以及細膩的心理描寫去感知人物形象等。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校園社團活動,通過“編寫課本劇,迎接話劇節”的形式組織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自由的選擇任務分工:可以作為創作的編劇,介紹一下作者托爾斯泰以及原著的情況;可以作為海報設計師,介紹自己的文字以及海報設計的創意;可以參與競選演員,解讀自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還可以競聘導演,解讀出課文所要表達的內涵以及主人公形象的典型意義等等。教師還要能及時地給予學生適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分類搜集有關的資料。
教師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就需要學生能夠在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礎之上,走進作者了解原著及原著的相關內容等。不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參與度,還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愿意調動自身主觀能動性參與到活動中。
四、注重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學生即便是心里明白,他們也不愿意積極主動地進行表達,他們更習慣于去聽從教師的講授。教師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要能讓學生樂于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大膽的表達。學生只有擁有了自主表達的欲望,他們才能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與交流,進而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能力。
比如,在教學《裝在套子里的人》一課時,文本的語言是較為淺顯易懂,情節比較簡單,人物之間的關系較為單純。教師如果只是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引導學生把握人物語言,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因此,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通過深入地解讀文本,找準矛盾以及錯位的地方,特別是對有爭議的地方進行挖掘。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質疑點,并能結合文本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樣的教學改變了傳統的說教式方式,能讓學生感受到自主探究的獨特魅力,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能讓學生勇于各抒己見,自主去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具體學情,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營造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王本華.任務·活動·情境——統編高中語文教材設計的三個支點[J].語文建設,2019(21):4-10.
[2]馬建明.指向深度學習的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兼談統編本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建設,2019(10):70-72+80.
[3]王海濤.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學生體驗的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年24期.
[4]李吉林.為全面提高兒童素質探索一條有效途徑——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的探索與思考(上)[J].教育研究,2017(03):33-41.
[5]柯小玲.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8,(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