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晉愷
“學練賽評”,這四個環節即獨立又密切聯系。因為學就是學習單一的身體動作,即課堂的教學內容;練就是把學習的單一身體動作與體能技能進行合理有效的組合,以此達到課堂教學效果;賽就是在游戲或比賽中加強鞏固所學的單一的身體動作練習,以此達到單一身體動作的運用能力;評就是對學生的學練賽進行逐一評價,以此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對“學、練、賽、評”內涵的分析可以看出,學與練體現的是身體健康領域的目標,賽與評體現的是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的目標,這四者是層層遞進的關系,“評”統領“學、練、賽”。
1 當前學校體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學生體質方案提升不夠精準
談起體質問題,不僅需要了解學生整體體質現狀,要全面提升,更為重要的是需要把握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必須采取個性化提升方案,在精準測量、精準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精準施策,而不能全?;蛉嗤环N方式促進體質健康。這種大統一的做法難以切合每個孩子的體質短板進行精準干預與提升。如體育課上全班做同一種體能練習,而學生實際所需要的體質提升項目并非完全一致,又如全班乃至全年級或全學段布置完全一樣的體育家庭作業內容等。大統一的工作好做,但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其根源在于,有的孩子耐力不足,有的孩子力量差,還有的孩子柔韌素質、協調能力弱等,因此,缺乏“以人為本”量身定做的體質促進施策方案就難以達到人人受益。
1.2 學生自主鍛煉習慣未形成
假如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一定是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以后,能夠每天堅持參加體育鍛煉才能達到更有效的促進。然而,鍛煉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日之功,也非輕而易舉。無論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鍛煉,還是被動強制性有抵觸情緒偷懶式的鍛煉,或是除了學校體育課、大課間以外從不自主參加任何課外、校外體育的局限性鍛煉,都難以真正發揮體育促進體質健康的功效。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鍛煉習慣,某種意義上要勝過于任何強制性鍛煉措施。
2 “學練賽評”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2.1 以學為本,掌握技術要點
設計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是關鍵。教師在設計單一身體練習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度和可操作度,練習方法要多樣化,讓學生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習,也就是一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即單一的身體練習。完成這一要求的前提就是要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一旦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掌握運動技術、技能,增強體能就會事半功倍。
以“立定跳遠”教學為例,老師在教授單一身體練習時,蹬擺、收腹巧用了彈力帶器材。如果讓學生做單一的徒手動作,恐怕做兩組練習學生就厭煩了,老師巧妙地使用了顏色鮮艷、帶有刻度的彈力帶,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很高。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進行了單人彈力帶預擺練習、靜力性提膝收腹練習、主動提膝收腹練習,再到4人一小組配合的動力性提膝收腹練習,學生在體驗的學習中掌握了“一擺二蹲三跳起”動作,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也掌握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
2.2 以練促學,拓展技術組合
掌握了單一的身體動作練習后,合理對單一動作進行組合,讓學生在組合練習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技術動作,同時發展技能和體能。巧妙地對單一動作練習進行合理組合是關鍵。水平三學生跳不遠的原因主要是蹬擺不協調、不會用力,起跳騰空后不會提膝收腹,導致學生跳不遠。
同樣以“立定跳遠”教學為例,老師開始讓學生獨立練習彈力帶蹬擺、靜力性提膝收腹、主動性提膝收腹等練習,然后過渡到兩人配合的練習,讓學生明顯體驗徒手練習和用彈力帶練習的不同感受,充分體會蹬擺后向上發力的感覺,最后再過渡到四人一組的主動性提膝收腹合作練習。圍繞立定跳遠的重點,老師用遞進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練習,用彈力帶蹬擺練習+彈力帶提膝收腹+完整的立定跳遠的核心組合動作練習,變換多種練習方式,反復操作,提高鞏固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學生通過切身的感受,體驗立定跳遠的訣竅。練習過程中,單一和組合的練習促進了技術動作的學習和強化,進一步鞏固學生技術動作的形成,逐步讓學生的動作達到自動化。
2.3 以賽促教,創設實戰情境
比賽就是讓學生在真實比賽場景中展示自己本節課所學習的技術技能,目的就是為了激勵、交流、進步、展示,隨著學生對立定跳遠動作的掌握,如果重復進行組合動作的練習,學生學習的熱情降低,為了更好地激發和穩定學生的興趣,融入跳遠比賽是必不可少的。
2.4 以評統領,搭建平臺展示
在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評價不可或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預設學練標準,搭建不同的平臺讓學生展示,通過自評、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讓學生明確動作技術標準。評價時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強調發展性評價,這種評價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明確學習目標。
3 結語
小學體育教師要深刻理解“學、練、賽、評”的遞進關系,真正把“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貫穿課的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實現“學、練、賽、評”一體化。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瓦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