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玲
每一個高校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體質弱的學生群體,受到自身體質因素的影響,讓他們根本不能與其他普通學生一樣參與體育活動。在健康中國2030建設背景下,社會對于學生體質健康越來越重視。但是學校由于師資、場地等因素未能充分重視這一群體,造成體育教育失衡。因此,高校需要為體質弱學生群體提供更多的關注,讓這一群體的學生意識到愛,避免產生自卑心理,避免這一群體的學生脫離集體,幫助這一群體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促使這部分群體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1 體質弱群體的成因及特點
高校體質弱學生群體產生的原因有:學生先天性因素、社會發展的客觀性因素、學生自主意識與行為性因素。目前網絡化時代逐漸推進,手機成為大部分學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學生并不具備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玩游戲上癮,經常熬夜通宵玩游戲,休息不當,飲食不科學,都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體健康。
高校體質弱學生群體還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特點:第一,肥胖、高度近視變成學生體質弱的一大特點。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導致人民一直以智力教育為主,不重視體質教育,讓學生的體質越來越弱,不具備較強的身體鍛煉意識。第二,時代的進步,以人為中心的理念開始逐步推廣,助力教育政策產生變化,非常多的大齡群體或者是殘障群體開始有機會到高校中展開學習,這些學生也成為了體質弱學生群體中的一部分,變成高校體質弱學生快速增多的一大特點。
2 體質弱群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局限
2.1 體力局限
大部分的大學生都能意識到體育鍛煉的正面作用,還能產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欲望。可是針對體質弱群體學生來講,部分高校體育課教學亦或者是課外的體育拓展活動所消耗的運動能量,都將給他們的身體帶來不良影響,更有甚者會讓這部分學生的機體受損。因而體力就成為了體質弱群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一大局限。
2.2 心理局限
受到身體特殊性的影響,造成體質弱學生與常人不同,引起心理以及觀念上的偏見。這一問題主要來源自體質弱學生的自卑和長時間不運動帶來的懶惰。受到這部分因素的影響,學生不能從體育活動當中得到快樂與充分的成就感。針對可以正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來說,運動作為強健體魄,減輕壓力的方式,成為了學生們生活當中的興趣愛好,這些都是體質弱學生根本無法感受到的,造成體質弱學生對體育運動所獲取的作用產生錯誤認識。即時想要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也會受到自身身體局限的影響,給心理帶來不良影響。
2.3 課程設置局限
高校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在教學設置中不重視體質弱學生群體,造成這部分群體學生根本無法采用體育課這一途徑掌握健康知識,也不能得到參與體育運動的快樂,更不能提高自身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更是無法實現。
2.4 場地器材局限
體質弱學生群體在有部分情況下與普通學生一同參加體育活動,容易出現許多問題。在高校中普遍出現體育器材、場館等資源不足的問題,而適合體質弱學生群體的器材與場館更是缺乏,從而降低了體質弱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3 面向體質弱學生群體的高校體育教學干預措施
3.1 重視理論教學
學校的各層管理人員以及教師們都需要高度重視體質弱學生在心理、生理上存在的特殊性,需要設置適合的體育教學內容,為這一群體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心理健康水平帶來積極的作用。按照高校體質弱學生群體情況來說,由此作為基礎設置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配備體育器材與場館。在高校理論課上能夠設置養生、保健等課程,先讓體質弱學生群體意識到體育給人體健康帶來的作用,逐步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增強學生自身身體體質,強化學生心理素質。面對體質弱學生群體,為了最大程度上發揮出體育教學的優勢,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更良好的掌握運動與保健方面的知識。
3.2 綜合性體育教學
此種教學方法即在傳統體育教學中,綜合多種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法。此種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終身學習。在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體育學習主體地位的作用,強調重視體質弱學生群體的體育鍛煉。在原本體質弱學生群體的體育水平的前提條件上,靈活選擇體育教學內容,充分關注體質弱學生群體的能力。主動積極采用心理學、教育學以及醫學等方面的知識點,增強對體質弱學生群體的掌握程度,制定有關的體育鍛煉方案,幫助體質弱學生群體解決心理與生理難題,幫助體質弱學生群體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并且,此種教學法還重點考慮體質弱學生群體的心理與思想變化,了解體質弱群體學生身體情況,從體質弱學生群體的興趣愛好出發,設計出適宜這部分學生群體的體育項目,為他們提供輕松的鍛煉環境。
3.3 明確教育目標
針對教師來講,教育目標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前進的方向,能夠良好引導教師展開教學活動。面對體質弱學生群體來講,展開體育教學活動要樹立起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結合體質弱學生群體的身體素質與體育能力,制定出相適應的體育教育目標。在整個過程當中值得關注的是,需要完全考慮體質弱學生群體的特殊特點,避免將體育教學目標設置的與普通學生一樣。教師要避免過分高估學生情況,不能過高設定教學目標,不然無法實現教學目標,會給體質弱學生群體帶來更為不利的影響,也不能過低地設定教學目標,避免其他學生對體質弱學生群體產生歧視。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目標是為體質弱學生群體提供體育干預的基礎。
3.4 合理設計教學方案
為了實現對體質弱學生群體實施體育教學干預需要科學合理設計教學方案。第一,設計教學方案要充分對體質弱學生群體的身高體重進行參考。測試體質弱學生的身高體重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體育項目;第二,體質弱學生的體育教學方案需要結合這部分學生的過往病史,充分掌握這部分學生群體的生理缺陷,結合體質弱學生的過往病史與生理缺陷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第三,所設計的教學方案要結合體質弱學生群體的營養情況,大多數的體質弱的學生群體是營養過剩帶來身體肥胖,變成體質弱學生群體。所以,為體質弱學生群體設計教學方案需要高度關注學生營養情況,嚴控學生體重情況。
3.5 多樣化的實踐教學
設置實踐教學內容方面,能夠設置出對身體負荷要求并不高的項目,比如臺球、太極拳等項目,充分滿足體質弱學生群體的運動需要。針對體質弱學生群體當中身體存在殘疾、患有疾病、肥胖或者消瘦的三種類型的學生,能夠細化課程教學內容,從而充分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身體存在殘疾的學生,能夠結合學生的殘障位置安排專項的鍛煉,幫助學生增強肢體機能。對于患有疾病的學生群體,要科學評估學生的疾病情況,給他們設置適合的體育項目,幫助他們增強體質,戰勝病魔。針對過于肥胖或者是過分消瘦的學生,在了解學生體態原因情況下,設置有益于身體健康的項目,如瑜伽等。
3.6 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考核評價作為最終的一個環節,針對體質弱的學生群體來講,需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與正常學生的考核標準不同,在對體質弱學生群體實施考核時,要充分考慮體質弱學生群體在學習、鍛煉中所付出的努力,避免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建立起多元的評價體系,提高體質弱學生群體的體育學習主動性,提高這一群體學生的體育參與程度。
總之,面對教育部門針對體育課所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高校應該做好體育教學干預,多種途徑多種方法為體質弱學生群體提供更多的關注,使得學生能夠體驗體育所帶來的快樂,利用更多幫助體質弱學生群體健康良好發展的手段。
(作者單位:豫章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