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漪茹
摘要:作為中國傳統飲食器具之一的筷子,從古至今在不斷地傳承著,其中不僅蘊含器具進化的道理和中國古人的設計智慧,同時也展現了與現代社會、現代生活的自然融合方式。這種融合并不僅僅是元素、造型、工藝、材料的簡單堆砌,而是文化、理念、智慧的融合。本文通過探討文化傳承的本質來研究筷子,尋找中國傳統文化物質表現形式的規律,啟迪現代創新思維,設計出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產品。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筷子紋樣;筷套設計;研究;傳承
傳承是一種歷史的延續,字典中“傳”是傳遞、接續;“承”是承接的意思。與繼承不同的是:繼承是指完整的承接過來,不做改變;而傳承中最重要的內涵就是把先進的理念、符合時代要求的元素流傳下來,在繼承中尋求發展。筷子,作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代表,也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從中發掘文化表現規律,找尋傳統文化中可以繼續發揚的智慧,力求將傳統文化思想、概念特征與現代化的經濟、技術、材料等時代要素完美融合,創造出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產品。
一、筷子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
從手抓到借助于工具進食,筷子的發明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索引。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影響下產生的,加上各歷史時期的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諸多因素,光輝燦爛的中國飲食文化才得以在世界舞臺上散發出獨有的中國傳統氣韻。
與西方借助于刀叉工具不同,中國文化偏向于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諧性。這主要表現在筷子的取材和使用方法上:從最開始的兩根小木棍到后來的竹筷、象牙筷等都取材于自然界。另一方面,相對于西餐餐具的切、戳,筷子使用方式所反映的中國飲食文化不是侵入式的,而是努力尋求一種平衡的和諧,以突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為貴”的意蘊,更體現了中國文化中謙讓有禮的民族氣節。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筷子上的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體現在很多方面,但如果只是在外觀上的純粹拷貝或簡單挪用甚至生搬硬套并不是我們意圖得到的文化與產品的契合點,而是要認識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并分析總結出這些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色的風格元素中的精神寄托與內涵表現點,以應用和體現在我們的產品上,使之更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精髓。
1. 中庸之道與對稱之美
中庸之道一直是中國人所推崇的至高精神境界,《中庸》中提到“大中之道是社會人生對平衡、和諧、對稱宇宙法則的本質觀照”,可見中庸體現了一種對稱與平衡,而對稱與平衡,也是古往今來人們所追求的外在表現和內在追求。 對稱美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莊重大氣的代表,也是結構設計中受力均衡的有效手段,體現在筷子上就是一雙筷子兩只,一般對稱地成雙成對的出現。而每一只筷子上紋理及圖案的變化可以是任何無序的元素,這些元素經過對稱都會出現一種平穩的秩序感,這樣既在統一中變化又不失穩重大氣。
2. 方與圓
中國傳統文化信奉“天圓地方”的理論,崇尚“天人合一”,效法自然,追求發展中的變化。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筷子在方與圓上已有體現,在使用時方端放置可以穩定而不至于滾動,圓端進食時沒有明顯的棱線,方便夾?。骸胺筋^圓身的筷子,兩頭代表了天與地,天圓地方,天長地久,歷來就是人們心中的美好愿望”。而筷子若能與筷架有正方與正圓的搭配,或相切或相交的結合,一定能在統一中體現變化,既突出了傳統文化中方與圓的關系,又可以迎來不凡的視覺效果與人文體驗。
3. 厚重
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厚重,格調高雅,積淀和蘊涵著中國人的經驗和智慧,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遺產。它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沉淀和積累,其厚重程度是其他民族文化望塵莫及的,在經歷了歷代的社會變革后已經千錘百煉,爐火純青,是非一般外力所能滲透和破壞的。
4. 優雅
古往今來,各種流傳下來的具有文明進化感的如出行陣仗、典禮奏樂等儀式,都是人類邁向優雅的前進步伐。古琴是讓我聯想到的最為優雅的代表:從意境上講,它獨有的注、揉、吟的指法,讓人體會到余韻裊裊、象外之致的味道,恰似中國畫中的那種水墨煙云,似濃又淡,綿綿不斷,古琴嫵媚優雅的魅力盡顯其中;從形態上講,古琴不僅是金屬絲與木頭的結合最典雅的方式,同時在線與面或者說線與體的對比與結合上,也表現出脫俗的特質。
筷子中的優雅與寫意體現在筷子的使用方式上,使人自我感覺有餐飲儀式感,優雅自然地夾起食物。從眼睛看到筷子到手拿起筷子再到夾起食物后總入口中,筷子充當的不僅僅是餐飲的工具,更是餐飲儀式的載體,使人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優雅內涵。另外,筷子與盤子、碗的組合與擺放方式也是一種線與面的結合,相切與相交的變換中更能透露出優雅的使用方式。
結 論
在世界一體化的今天,人類的文化是多元的,多元的文化具有民族性,而文化的民族性在于它的傳承性。隨著世界諸文化的全面交融,蘊含中國傳統文化設計特點的筷子中包含的設計智慧,以及傳承中的設計啟示,無疑是現代中國設計以及世界現代設計最具建設性意義的因素。
透過全球化視角我們發現,產品現代化離不開主體自身的客觀努力,傳統是民族之根,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現代化之出發點。以筷子為載體,通過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器物上的傳承,我們知道傳統文化的應用和傳承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元素、造型等表面層次上,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復古”、“中國風”,而要放大視野,拓寬思維,在古人智慧的肩膀上繼續前進,在傳承中創新,用現代的意識賦予傳統新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筷子文化禮俗》.吉俊. 上海工藝美術 .2013-06-15
[2]《中國箸文化史》.劉云箸.中華書局2006年 第一版
[3]《中華文明傳真》.劉煒著.上海辭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2001年 第一版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上海 2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