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摘要】我國的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很多專家學者也對古典詩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古典詩詞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隨著語文新課改的實施,古典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因此為了提高古典詩詞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熱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詩詞,激發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典詩詞
引言:
雖然新課改實施了一段時間,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于側重學生的語文知識,輕能力,少情感,古典詩詞在教學中與實際相背離,同時這也是學生在學習古典詩詞時容易出現“害怕”心理的原因。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古典詩詞教學的效果,最關鍵的還是要從古典詩詞的體系入手,不斷拓展,使學生逐漸感受到古典詩詞的魅力,真正愛上詩詞,才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一、構建體系
由于小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古典詩詞的學習,因此對于詩詞和詩人的了解等沒有形成系統的體系,我們都知道“教無定法”因此在古典詩詞教學中,通過結合學生之前所學的詩詞等,為學生構建系統的詩詞體系,可以啟發學生對同一詩人不同詩詞、同一類型不同詩人的理解和感悟[1]。例如教師在教授李白的詩詞時,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李白的生平經歷,然后將《靜夜思》、《望廬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廣陵》這幾首詩對比講解,使學生深刻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的情感變化。又如教師在教授同一類型的詩詞時,可以對比不同詩人的作品,例如可以將《望洞庭》和《望天門山》進行異同對比。又如在講解有關春天的詩詞時,可以將《春曉》和《春夜喜雨》進行對比,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春天美好的景色以及詩人對春天的熱愛,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國家的熱愛之情。
二、拓展古代漢語知識
由于我們所教授的古典詩詞都是古代詩人利用古代漢語進行書寫的文學作品,雖然學生在低年級的時候學過簡單的古典詩詞,對于其中的古代漢語有自己的認知和儲備,但是由于低年級年齡的特點,難以深入理解和研究所學古典詩詞中的古代漢語知識,因此教師在教授過程中要著重講解其中的古典詩詞,使學生對古代漢語有一定的積累,在自主閱讀中可以正確了解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師在教授古典詩詞中要鞏固學生的古代漢語基礎知識。如在教授《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一首詩時,教師可以單獨拎出“收”和“妻子”這兩個詞然后請學生說出這兩個詞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根據這首詩的內容猜一猜這兩個詞在古代漢語中是什么意思,這樣學生會進一步明白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中字詞的區別,了解“收”是“收復”的意思,“妻子”是“妻子和兒女”的意思。長此以往,學生會明白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古代漢語中的詞義和用法發生了變化,并且會逐漸積累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的異同,在今后遇到這類的詞語時,會準確了解其所表達的正確意思。
三、知識遷移
古典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其中不僅蘊含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還體現著當時社會的背景和文化等,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2]。如在進行文化常識的遷移時,講到王安石的《梅花》,教師就可以融入歲寒三友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常識積累;由于教師在教授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時,可以向學生拓展西施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講到有關“月亮”意象的詩詞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解詩人將自己情感寄托到月亮意象上的演變過程。雖然這種教學方式下的內容看似和古典詩詞的教學沒有實質性的聯系,但是對于學生的文化常識、詩人生平等知識都起到一定的積累,也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古典詩詞的教學中。
四、拓展積累背誦經典名句
中國流傳下來的古典名句數不勝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拓展與所教古典詩詞相關的經典佳句,提高學生的古典詩詞積累。例如教師在教授《泊船瓜洲》這一內容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詞的內容、內涵和作者的情感,學會背誦和默寫經典佳句之外,還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搜集與這首詩主題、情感等同樣精彩的經典名句。這樣不僅會加深學生對所學詩詞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詩詞積累水平,提高學生古典詩詞的品味。如教師可以以作者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與王安石有關的古典詩詞,如“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等,然后引導學生整理搜集來的經典名句,并嘗試背誦。無論是從哪一個方面進行拓展延伸,教師都要教會學生鑒賞詩詞、品味作者情感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古典詩詞積累,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賞析古典詩詞的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詩言志,歌詠言”,古典詩詞中蘊含的不僅僅是詩人的志向、情感,更包含了當時社會的背景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美德,因此小學生作為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階段,在拓展古典詩詞教學中要為學生構建系統的體系,利用古典詩詞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和常識積累,培養學生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對古典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麗麗.淺論小學語文古典詩歌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00(A02):P.254-254.
[2]吳凡.讓中國古典詩詞"下凡"——淺析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重點及教學方法[J].語文課內外,2020,000(01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