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菲
【摘要】初中語文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機,在語文教學中有很高的地位,提升中學語文學習興趣需要教師投入很多的精力,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找出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從教學方法、師生關系、家長熏陶、良好課堂氣氛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使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學習,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興趣;自主學習;語文
只有學生對一門學科表現出一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因此只有激發學生對初中語文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鍛煉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挖掘學生語文的天賦潛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一、創新教學模式
由于初中生有獨立的思維,并不是一味的聽從教師的安排,初中生更加傾向于把教師當作朋友,想要有一個知己,所以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心里話,以朋友的身份給學生以意見或建議,而不是一味的說教或者是責罵,要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心平氣和的來探究學生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在語文教學中也要以獎勵為主,盡量避免懲罰,可以運用榜樣法,來使學生向某一位同學學習,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自從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我國教育行業推素質教育的探索就沒有停止過,各個學校之間相互交流與討論,甚至有些學校還派出了專門研究素質較有成效的人員來進行推廣[1]。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作為主體,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例如可以實施合作探究的教學,使學生獨立自主的完成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不要設置固定的答案,要使每位學生的思想在課堂中進行碰撞。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發揮自身的指引作用,觀察學生討論的進程,在學生實在不理解的時候,或者在學生陷入誤區的時候要進行點撥,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學生在合作討論中也是將自己與同學進行比較的過程,只有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有了學習的內驅力,學生的自主性自然而然地就被激發出來。
二、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年紀、思想不及成人,但是學生卻有自己的想法與興趣愛好,有些孩子天生喜歡一些事物,當他學習時自然而然會比沒有興趣的事物學的更加快速有效率,作為新時期的教師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發掘學生的興趣愛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無論是課前預習還是課上導入都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基調,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例如教師在教授初中語文中《皇帝的新裝》時,就可以說:“我有一瓶藥水,喝了它,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喝了它,你就可以長命百歲,喝了它,你就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得到天下所有的財富,這瓶藥水無色無味,但卻是天底下最神奇的藥,大家速速來搶購吧!你們相信嗎?”班級中的學生大部分都不相信,然后教師再說:“我也不相信,可是卻有這樣一位皇帝,很多的大臣和全國的百姓都相信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怎么回事?”通過這樣的導入方法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對這篇課文內容的興趣,學生也會中進行閱讀和思考,也會深入分析文章中各個人物的心理。或者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各種各樣的語文課外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實施分層教學
初中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可以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中,班級中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必要的語文,不同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出分層教學的價值,分層教學的優勢就是使班級中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中,都有發言的權利與機會,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把握學生之間的差異,以此為前提進行語文教學活動,確保學生都可以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提升,徹底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恐懼,提高學困生的信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2]。由于我國采用的是班級授課制,班級中的學生人數較多,同時學生之間的語文基礎和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如果讓人采用“一刀切”、“一鍋煮”的教學模式,很可能會出現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因此為了貫徹落實新課改中對學生的要求,教師就可以實施分層教學,使學生都有參與語文課堂的機會。此外,教師要及時發現并表揚有進步的學生,對分層進行適當的調整。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學生各自有自己的特點,不同的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刀切”、“一鍋煮”,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多交流溝通,對學生細微處的變化進行關注,使學生在充滿愛與關懷中生活學習,在歡樂愉快的氛圍中成長,這樣學生可以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與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因為興趣和愛而變得主動自覺,教學效果也才可以達到預想中的標準。
參考文獻:
[1]頓平,扎西倉決.激發興趣,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報告[J].散文選刊:中旬刊,2018,000(006):222-223.
[2]代宗娟.改善課堂、課程、興趣培養狀態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012(0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