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婷





循環練習法,主要是通過采用連續完成數種練習的循環形式,依照漸進負荷的訓練原則,作用于人體各個部位,以達到增強肌肉力量和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功能的效果。這種方法是綜合了間歇訓練、重復訓練、持續訓練的一種綜合方法,其顯著特點是在單位時間內增大了運動密度與運動強度,使人體部分器官系統在一定范圍內受到長時間的連續的刺激,增加了人體的生理負荷,從而提高人的身體素質。這對要參加體育中考的初中生來說尤為重要,如果體育課堂沒有運動密度和運動強度,那耐力提高就只是空談。
1 循環練習的特點
1.1 練習內容多樣化,對身體的影響全面
循環練習能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往往既包括上肢力量的練習,也包括下肢力量的練習,還有腰腹力量的練習,既有徒手的也有帶器械的練習,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表1所示:
1.2 因材施教調整負荷量
在初中階段男女生身體發育的程度不同,其能承受的運動量也不同,我們應當針對男生女生的具體情況調整負荷量,而男女生的分組循環練習就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比如對女生而言可以減少某一練習點的練習次數(跳欄架練習中男生完成10次,女生8次);延長完成規定次數的時間(要求男生10分鐘內完成整套循環動作,女生15分鐘)延長間歇時間(男生休息30秒,女生可休息40秒),減少各項練習的負荷(如減少所使用器械的重量)(男生10公斤啞鈴,女生則使用5公斤啞鈴)。
1.3 簡單易做,比較少受到場地器材的限制
循環練習一般由簡單的、技術難度不大、學生容易掌握的練習組成。這些練習可以是徒手的也可以是使用器械的;無論身體素質的強弱,運動能力高低都可以參加練習,而且可共同練習。
1.4 提高體育課堂的有效性
體育課堂是否有效以是否真正發展到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標準,而要真正的讓學生持續地有效的在體育課堂中鍛煉,運動密度和強度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在體育課上采用循環練習,學生能同時持續地進行練習,沒有停滯現象,課上合理使用的時間增加,鍛煉效果就能有所提高。我曾在循環練習課后隨機抽測了一些學生的心率,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心率都能在120-150次/分鐘,這足以說明循環練習法能很好的鍛煉到學生的身體。
1.5 經常進行循環練習,可以發展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有助于養成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
進行男女生分組的循環練習的前期,因為教師分身乏術不能全面監督學生的練習,所以課堂的秩序會有些混亂,但隨著循環練習課次數的增加,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磨合完善,體育骨干的作用凸顯,課的練習秩序會越來越好,甚至不需要教師的監督各小組的組長也能帶領本組成員很好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任務。
2 循環練習的常用方法
2.1 分組定時輪換
如圖1所示,分組的定時輪換即是將全班學生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定時輪換練習內容,例如男生1組的練習順序為:跳欄架+20米加速跑(5分鐘)→步幅練習+20米加速跑→30米的變速跑→仰臥起坐。這種循環方式的優點是能夠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所有的練習,更均衡的提高身體素質,缺點則是練習站點分散,教師分身乏術,難以兼顧到每一個小組。
2.2 分組定時不輪換
所謂組間定時不輪換即為小組的練習內容不同,各自練習成套的循環站點但不交換。如圖2所示,各站點的循環練習為男生的練習,圖3所示,各站點的循環練習為女生的練習,二者在一節體育課中不交換。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針對男女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安排不同的內容和負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這樣分組有利于教師進行管理和指導學生進行練習。
2.3 組間定時輪換
男生組:
女生組:
所謂組間定時輪換即為各小組的練習內容不同,在完成規定的時間后進行交換。如圖4所示,男女生組在完成規定的時間后進行交換。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發現組間定時輪換的方式最適合在初中使用,其同時具備分組定時輪換以及分組定時不輪換的優點,學生能夠參與數量最多的練習形式,同時也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內容和負荷,更加方便教師進行課堂的管理,同時也能培養各個小組的團結協作能力和自覺參與練習的良好習慣,營造有序高效的課堂秩序。
2.4 分配式循環練習
所謂分配式的循環練習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安排有針對性的練習以期能彌補學生的不足。比如將上肢力量差的學生編成組,專門安排發展下肢力量的循環練習站點。
3 循環練習的設計原則
循環練習的形式千萬種,在運用時應當進行科學合理的組合配套,要根據課堂目標,針對要發展的身體素質來設計循環練習的站點,例如,本節課主要發展學生的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那我們可以選擇仰臥起坐、跳欄架、立臥撐、深蹲起等幾個練習進行組合,此外還要根據各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地把握運動的量和強度。
(作者單位:深圳市寶安區寶安中學(集團)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