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裕靜
高校思政工作作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落實課程思政理念。尤其是在我國推行建設體育強國的戰略之后,高校體育課程也需要在落實課程思政理念的同時,合理的開發利用課程被包含的思政資源,從而達成培養高思想道德水平人才的目標。乒乓球作為國內影響力較大的一類體育運動項目,同樣在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此,本文就深入分析探討了在高校乒乓球教學實施課程思政的策略。
課程思政作為現今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指導理念,簡單說來,就是要做到將各學科的課程教學和思政教育做出深度的融合統一,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工作中。如此一來,體育教學作為高校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在課程教學工作中滲透思政教育工作,而作為國民知名度較高的運動項目——乒乓球就可以作為體育教學課程思政理念實施的先驅。
1 高校乒乓球教學中融合課程思政的價值
1.1 促進體育強國建設
我國想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目標。必然離不開體育事業的幫助,高校乒乓球教學工作目標不但是為了讓學生對這一運動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激情,使得學生可以在掌握基本乒乓球運動技巧的基礎上,持續提高身體素質,培養在身體素質及專業素質方面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通過高校乒乓球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可以在有效挖掘其中思政教育資源的前提下,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在有效培養出愛國主義情懷的前提下,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與“中國夢”的實現交織在一起,從而更好的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價值。
1.2 優化乒乓球課程體系的內涵
課程體系實質上是課程的目標、設置、實施、管理等環節于一體的綜合,而在素質教育深入推廣的影響下,借助課程思政理念對乒乓球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校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學任務的有效途徑。通過高校乒乓球教學課程思政,能夠在全面挖掘課程思政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培養出在身體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方面健全的人才,并且能夠做到在教學過程中融合價值觀塑造、理論知識傳授及運動能力三者為一體。從課程教學目標看來,高校乒乓球教學課程思政樹立的是立德、強身、益智的三重目標,更好的體現出乒乓球教學在學生合作意識、抵抗挫折能力提高等方面發揮的成效。同時,也能夠做到在大課程觀的指引下,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融入到乒乓球教學的全過程中。
1.3 體育育人價值的提升
高校乒乓球課程思政的實施,可以從思想層面對學生進行教化,可以有效提高其思想政治素養及理性思維水平,除此之外,在乒乓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借助歷史等學科作為載體,對學生實施人文精神層面的熏陶,使得學生能夠學會尊重他人、正確審美,這無不體現出高校乒乓球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可以顯著提升體育運動的育人價值,最終將學生培養成同時具備深厚專業知識、健全人格及品德的綜合型人才。
2 高校乒乓球課程思政需要達成的德育目標
2.1 規則及正當競爭意識的培養
高校乒乓球的課堂教學環節執行也是幫助學生建立規則敬畏的過程,而這也恰恰是組織紀律教育方面課程思政最為直接的展示。規則是任何體育比賽得以開展的必備前提條件,乒乓球教學中,裁判的裁決及參與大眾的輿論,能夠很好的對于學生言行進行規范,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覺遵守規范規則的意識。同時,乒乓球作為競技比賽的一類,在教學活動中必然會涉及到學生之間的對抗競賽,這類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追求勝利的意識,同時,在競賽的合理組織及各項規則的合理運用,也會使得學生競爭需要一個平等的環境,最終幫助學生樹立公平正當競爭的意識。
2.2 集體主義和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
乒乓球其中也包含了眾多的團隊類競技項目,通過乒乓球教學課程思政的實施,可以在思政教育及團隊競賽結合使用的基礎上,幫助學生了解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集體主義意識。同時,學生在參與各類乒乓球團隊比賽過程中,也會進一步培養出團隊合作意識,這也是學生社會意識及協作能力培養必需的前提條件,同時在學生社會適應力培養上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 高校乒乓球教學有效應用課程思政的策略
3.1 課程內部思政資源的有效挖掘
高校乒乓球教學過程中實施課程思政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針對課程內的思政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梳理。從乒乓球的運動技術方面來看,這項運動本身集成健身性、娛樂性、競技性為一體,這對于學生自身的靈敏素質、快速反應能力等諸多方面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而乒乓球在運動過程中,對于眼睛和頸椎的身體部位的鍛煉更加適合于當代沉迷于各種電子產品和久坐的大學生群體,乒乓球運動自身的運動技術較為細膩,可以通過球拍和步法對球的飛行路線和落點進行精準的控制,并且在運動過程中,任何一個在手腕和手指處所發生的細微動作都會帶來球的飛行軌跡變化,這也就意味著學生才有真正學好乒乓球,必須使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頑強的意志品質對于推、撥、拉以及接發球等各項技術進行長時間的勤學苦練。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培養勇于拼搏等各種優良品質。而從文化層面來看,我國的乒乓球運動作為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外也承擔著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使命,而在經過諸多比賽過程中,所形成的胸懷祖國、為國爭光等國球精神也會在乒乓球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產生正面積極的引導。通過在乒乓球課程教學過程中實施課程思政,可以幫助學生在有效辯證的掌握乒乓球運動技巧的同時,促進其思想政治意識的健康成長。
3.2 教學內容及環節的全新設計
在落實高校乒乓球教學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教學內容需要以教學大綱作為基礎進行設計,并且在教學環節也需要進一步突出和思政的融合。簡單一些來說,在有關乒乓球概述這方面的教學內容中,教師需要借助乒乓球的發展、精神、文化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等諸多因素,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積極的價值引導,并且還可以通過分享各種典型事例,讓學生正在全面地認識到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有所具備的杰出人格的前提下,將之作為榜樣,潛移默化對其思想產生影響。而在有關乒乓球運動技巧等方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出多次的強調,鼓勵學生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有效地掌握乒乓球技術,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乒乓球運動水平,并且通過乒乓球運動過程中的規則介紹以及學習互助等形式,幫助學生有效的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規則意識。而在有關乒乓球各類實用知識的介紹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介紹各種有關乒乓球訓練、比賽的智能輔助系統,從而確保學生在感受到科技為生活帶來改變的前提下,激發學生自身創新求變的意識。通過乒乓球教學課程思政內容的有效實施,能夠幫助學生在有效提升自身運動技巧能力水平的同時,促進其思想政治意識的健康發展。
4 總結
高校乒乓球教學工作中落實課程思政也是高校體育教學順應素質教育推廣的一個重要表現,乒乓球教學課程思政的落實,對于學生規則和正當競爭意識等方面的培養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在具體落實乒乓球教學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有效挖掘課程內豐富的思政教學資源的前提下,通過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進行合理的改進和設計,確保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到乒乓球運動中所包含的各種思想政治文化、精神,以便有效的達成學生運動技巧水平和思想政治素養提高的目標。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江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