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雪榮
1 小學體育體能訓練現狀分析
1.1 小學生的生理特點
一般而言,小學生的身體發育處于高速增長的階段,他們的身高、體重、骨盆、肩寬等等都在快速增長時期,并且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心臟發育速度十分顯著,脈搏頻率也相對較快,這些問題都是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所關注到的問題,需要小學體育教師結合小學生生理發育特點合理在制定體能訓練計劃和訓練內容。
1.2 小學體育課體能訓練現狀
新時期背景下,小學階段,小學生生理發育較快,活動量較大,而部分教師未能結合該特點進行體能訓練,強度過大或過小問題突出,強度過大則可能造成小學生運動損傷,導致小學生體能訓練中斷,難以發揮體能訓練綜合效果。訓練強度不足則影響體能訓練效果,導致體能訓練效果難以達到以期目標,要求體育教師根據小學生生理特點合理確定訓練計劃和訓練內容。
1.3 造成小學體育體能訓練現狀的原因
在小學體育體能訓練中,部分教師對體能訓練重視程度不足,未能認識到體育課程對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使得體能訓練在小學教育的過程當中很難落實。
2 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2.1 制定科學的體育訓練計劃
小學體育課程中,體能訓練具有長期性、周期性等特點,要求體育教師科學制定體能訓練計劃。如缺乏系統性體能訓練計劃為指導,盲目開展體能訓練,不僅可能達不到預期訓練目標,甚至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導致小學生產生負面的情緒,對于體育課程產生厭煩的情緒,導致體能鍛煉效果弱化。在三年級以上學生制定素質訓練計劃時,應包括體育課程體能訓練計劃、課間訓練計劃、課外訓練計劃等,提高小學體育體能訓練全面性、系統性,保障小學體育體能訓練強度和訓練頻次。
2.2 體能訓練內容多樣化
在制定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的基礎上,小學體育教師應加強體能訓練內容的多樣化,避免以單一運動項目開展體能訓練,以此增強小學生參與體能訓練興趣,增強小學生免疫力和新陳代謝能力,促進小學生智力的發展,因此,體能訓練內容的多樣化是提升體能訓練有效性的重要舉措。例如,體育教師在跑步訓練過程當中可以進行直線跑步,曲線跑步的訓練,可以將前進跑步和后腿跑步的方式相互結合,這樣在訓練過程當中可以增加跑步的訓練難易程度,同時還可以將跑步運動和游戲運動相互結合,實現小學生身體靈敏素質、協調性同步發展。根據教學實踐,小學體育教師可通過素質訓練、力量訓練、耐力訓練和柔韌訓練優化組合,提高體能訓練內容多樣性,增強體能訓練針對性和有效性。素質訓練具體包括高抬腿、后蹬腿、縱跳、小步跑、行進間壓腿、行進間踢腿和交叉跑等;速度訓練主要為50米至200米快速跑;力量訓練主要包括單足跳、立定跳、跳臺階等項目;耐力訓練主要為800米或1500米計時跑、變速跑等項目;柔韌訓練主要為劈叉、壓腿、壓肩等項目。通過優化體能訓練項目組合,改善單一體能訓練項目在訓練強度、訓練針對性、訓練趣味性等方面的不足,能夠顯著提高體能訓練有效性。
2.3 體能訓練中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釋放規范性的體育標準動作,并在開展訓練之前講明訓練應該所注意的一些相關事項,避免由于小學生自身動作不規范所造成的身體危害;另外教室選擇開展體能訓練的場地,一定要保證其安全性,一般是相對寬闊的學校體育運動場,應該遠離池塘,洼地等等。同時,結合小學生生理特點,優先選擇相對簡單的體能訓練項目,如通過仰臥起坐,俯臥撐這種訓練項目,可以有效的增加小學生的骨骼生長速度和肌肉生長,對于單杠,雙杠,等具有安全隱患的,體育訓練項目教師一般要自覺規避,避免小學生的身體受到傷害。在小學生體育訓練過程當中,保證身體健康是重要的內容在體育課堂之上,體育教師是學生的唯一,監護人承擔著主要的安全責任,所以保證適度強度的體能訓練,選擇安全的訓練場所,堅持充分體能訓練,是提高小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抓手,是遏止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關鍵舉措。
3 總結
小學生體能訓練離不開小學教師的教學與正確指導,只有科學制定小學生體能訓練計劃,保障小學生體能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結合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實施體能訓練教學,能夠契合小學生身心發育特點,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小學體育教育教學要求,實現小學體育課程高質量開展。從學生層面而言,應該積極主動的根據教師的指導進行體育活動,講體育課當成活動課或者說是放松課,重視體育的重要性。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當中,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并且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打造有趣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實現真真正正的現代教學。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學院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