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童 馮薪碩
【摘要】隨著我省各高校辦學規模逐年擴大,藝術院校辦學思路、教育質量以及人才培養的目標發展明顯滯后,實踐環節相比較薄弱,造成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學生的創意策略匱乏,創新意識落后,與企業社會脫節等問題嚴重存在。同時需要建立協同育人創新型的課程實踐體系,調整優化實踐課程,更好的促進校企在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方面的對接,最后形成一套特色鮮明的協同育人課程體系。通過組織相關的學生進行人才技術培訓,我們需要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實驗實訓基地,參與企業實習實踐,真正做到走進企業,并推薦畢業生到合作企業就業。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形成了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工作室多元化+企業”實踐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并在實踐中理解與升華所學的理論知識,形成了以文化體驗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協同育人;創新型;人才培養
一、協同育人培養模式的意義
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了新的商業形態。新的商業形態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日益滲透到高校人才培養的方方面面,學校需要實施協同育人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學校和企業產教融合的培養體系,把協同育人的培養內容延伸到社會,更好地發揮教育在產業轉型中的作用。藝術設計的相關專業是極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也是注重思維創新與實踐創新相融合的學科體系。創新的實踐設計也是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源頭。同時也是將知識的技術和信息以及創新思維轉化成為產品、技術以及其他設計的服務。藝術創新設計與社會產業發展的關系密切相關。
1、國家對協同育人機制的政策指引
當前,我國正進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創新設計,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有賴于企業推動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中國速度到中國質量,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的轉變。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指導下,產學研一體化從發展理念到制度實施都已起步,因此,探索和構建藝術設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協同教育機制具有良好的改革環境和制度保障。產學研相結合已經成為推動高等學校教育發展、加強創新型人才和技術服務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政策,同時也是推進教育綜合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
2、方法
目前,我國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需求在結構、質量和水平上都不是完全適合。推行藝術設計專業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教育的機制,最終的目的是共享資源、項目合作、同時形成互利的“工作室多元化+企業”的合作模式,提高藝術設計人才的教育質量,切實解決藝術設計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促進藝術設計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的融合發展。以下是我歸納的方法
2.1方法一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實驗實訓基地
積極配合企業和企業的領導者建立實驗室和實訓基地(校內和校外),推介企業的科研和生產基地,最后能建立一個實驗室和培訓中心于一體的實訓基地。學校擁有良好的教學資源、專業的師資隊伍以及年輕的藝術設計方面的人才;而企業則更了解行業的實際需求,有實實在在的實習培訓環境,這對于學生來說為畢業后打下很好的基礎,企業在設計標準考核、方案分析、綜合設計能力等方面更具優勢。企業也希望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這樣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勞動力,達到雙贏,在這期間企業優先招收合適的學生。同時高校希望利用企業的物質資源、不同的崗位和人力資源,對學生進行實踐的培訓,彌補學校實踐教育的不足。學校和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相互學習,搭建產學研結合的一體化實踐基地,形成穩定持久的合作關系,促進校企雙方的共同發展。
2.2方法二把“工作室多元化+企業”實踐教學模式融入到教學中
藝術設計是藝術與科學技術的交叉學科,學生不僅要有藝術設計的思維能力,還要有材料工藝、生產和施工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力。學校要根據各專業特點,改革教學的內容,積極開展學校和企業合作的課程,引領企業參與教材和教學設計的撰寫,同時引進企業更新產品、技術,及時掌握工藝等知識技能,做好課程內容與專業設計標準的對接,推動專業建設適應產業轉型升級。
2.3方法三開發實訓基地社會服務功能
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基地應倡導實現社會服務功能,主要是為社會培養服務型的創新人才,在滿足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拓展其社會服務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要求實訓基地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包括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和一些資金的投入。為了更好的提高實訓基地的社會服務功能,實訓基地要有比較完善的管理機制,管理機制的主要功能包括科學研究、學術討論、社會服務和創新的人才培養等。要完善管理機制。在相關人員的組織下,建立健全的制度,明確分工,落實分工,最后落實責任和權利,確保實現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基地社會服務功能。
2.4協同育人理念分析
根據藝術的相關專業提出的協同育人創新型的教學理念,結合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建立具有其自身特色的相關教學體系。按照協同育人的創新要求,把這種實踐的教學體系納入各學科人才培養的計劃中。在實踐教學中大膽探索協同育人的創新教學模式,最終將取得顯著的成效。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協同育人創新型的人才,可以在學校開展相關教學的應用論壇建設,做到內到外的轉變。藝術學科具有突出的實踐性,必須注重學生,重視分階段實踐課程的銜接,突出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
3結論
通過以上的方法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高校要不斷完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機制,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以校企對接、就業創業為重點的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培養精通藝術設計的學生要具備基本的設計技能,并能夠真正的融入到企業的生產設計中,解決行業的實際問題。把教育鏈和人才鏈以及產業鏈有機的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體系,促進經濟發展,加強多方合作,共同提高為服務社會的能力。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的社會服務功能,不僅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藝術設計專業自身也要與時俱進,認真領會相關專業建設的政策,充分利用政策紅利,借助各種力量,拓展藝術專業與社會的合作領域,不斷鞏固實訓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沈陽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