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重慶國際生物城動作頻頻,不僅拋出系列政策干貨,進一步聚合生物醫藥產學研方面的資源,打造產業鏈和生態鏈,還啟動了美國雅培克等行業巨頭建設,打響生物醫藥“重慶品牌”。
就在三四年前,重慶國際生物城所在的巴南區木洞片區還只有一個普通的服裝工業園區。如今,這里聚集了8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在重慶唯一被納入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
重慶國際生物城正搶抓機遇、大膽轉型,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努力打造長江上游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生物城。
搶抓機遇 規劃布局生物醫藥
2020年11月19日,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企業、專注腫瘤疾病創新藥物研發生產的全球性生物制藥公司美國雅培克,在重慶國際生物城開工建設中國制劑工廠。這標志著高端抗腫瘤制劑將實現“重慶造”,也標志著又一家生物制藥巨頭在重慶國際生物城加快建設。
就在2012年,汽摩等傳統產業還是巴南區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巴南區正在尋找推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恰逢此時,我國提出加速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巴南區抓住機遇,探索在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的木洞片區大膽規劃布局生物醫藥產業,并先后被確定為全市醫藥產業“五園七基地”、全市生物醫藥“4+1”聚集區,為產業集群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之初,只有寥寥幾家醫藥企業入駐。為進一步打開局面,2017年,巴南區委、區政府果斷決策,加快建設重慶國際生物城,聚焦生物醫藥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并為此出臺各種專項政策,舉全區之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加速發展。同年,巴南被授牌“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

在良好的營商環境助推下,投資130億元的國內生物醫藥龍頭項目重慶智睿生物醫藥產業園開工建設,先后帶動博唯生物、智翔金泰、宸安生物等龍頭企業相繼落地開工,帶來了長效胰島素、抗體、疫苗等高端生物藥品種,使重慶生物藥研發制造能力快速步入國內先進行列。
為搶抓機遇、趁勢而上,2018年,巴南區向市政府專題報告,在“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基礎上整合全市資源,建設承載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慶國際生物城”,獲得大力支持。至此,該園區正式更名為“重慶國際生物城”。次年,巴南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重慶國際生物城)納入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重慶國際生物城所在的木洞鎮、麻柳嘴鎮全域也納入重慶高新區拓展園范圍。產業平臺的不斷提升,顯著增強了產業聚集能力,加速了集群化發展的步伐。為了增強相關領域產業聚集能力,2020年,巴南又從細分領域推動了“重慶康復輔具產業園”“重慶市生物醫藥兩學一產聯合體”等一批市級專業化平臺落地。
政策引領 “大禮包”助推科研創新
目前,重慶國際生物城正積極建設“1+3+N”特色產業體系。這個產業體系以生物藥為核心,以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為特色,將構建出完善的專業服務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為重慶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提供支撐。
2020年9月,巴南區召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稱,重慶國際生物城已建成以北大醫療創新谷研發平臺、宸安生物中試平臺、美萊德動物試驗平臺和智睿生物研發孵化中心、重慶市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中心等為核心的“5平臺3中心”。巴南生物醫藥產業在市、區兩級產業政策的有力推動下,發展質效不斷提升,發展前景日益廣闊。
實際上,為充分發揮政策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巴南通過與國內發達地區的橫向比較和對全市既有政策的縱向梳理,推動出臺了全市首個區縣生物醫藥專項政策,區人大常委會還出臺了《關于加快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的決定》。巴南印發的《重慶市巴南區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不僅綜合了各方優勢、加大了覆蓋力度,還與市級政策實現了疊加。
比如,企業在研創新藥(含生物制品)、改良型新藥(含生物制品)、生物類似藥(含境內外已經上市的生物制品)和獲批納入國家醫療器械優先審批通道的第三類醫療器械獲得臨床批件或默認臨床后,除了可以獲得市級政策給予的一次性300萬元的臨床前研究補助,其中的化學藥品、中藥和天然藥物、生物制品1類和獲批納入國家醫療器械優先審批通道的第三類醫療器械,還可獲得巴南區配套臨床前研究補助200萬元。巴南區產業政策在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前研究、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研究、第三方創新服務平臺等方面均有與市級政策的疊加措施,滿足條件的企業可以同時享受市、區兩級的政策扶持。同時,針對部分區內企業申請到了巴南區政策沒有覆蓋的其他市級生物醫藥產業扶持政策的,原則上還可以給予相應金額50%的配套補貼。
集群成型 80余項目打響“重慶品牌”
2019年,巴南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重慶國際生物城)納入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這是全國首批 66 個中重慶市唯一的一個。同年,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發布《關于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行政管理事項的決定》,將重慶國際生物城所在的木洞鎮、麻柳嘴鎮全域納入重慶高新區范圍。
重慶國際生物城實現由區縣開發區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國家級高新區的跨越,打響了中國生物醫藥的“重慶品牌”,擴大了重慶生物醫藥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招商引資號召力,為承載全市生物醫藥產業振興發展、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巴南新開工美國雅培克制劑、智睿研發及孵化中心二期等19個項目,美國雅培克原料藥、參天科瑞、南芯西南總部基地、美萊德動物實驗中心、美萊德P2實驗室等10個項目建成投用。整個“十三五”期間,重慶國際生物城累計完成工業投資約315億元,開工企業項目54個,建成投產投用38個,累計實現規上工業產值約348億元。2020年實現工業產值較2015年增長約652%。
2020年,重慶國際生物城完成科技創新投入3億元,博唯生物、智翔金泰、宸安生物、美國雅培克等重點企業在研產品19個,美國雅培克口服紫杉醇獲得美國FDA優先審批權,全球首創長效胰島素宸安生物德谷胰島素獲批臨床,疑似狂犬病毒暴露后的預防單抗注射液獲批臨床,預防性新冠疫苗完成動物攻毒實驗。
到2020年底,巴南進入臨床的I類新藥達到10個,重組全人源抗EGFR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白介素17A單克隆抗體、抗PD-L1單克隆抗體三個I類新藥填補我市高端生物藥產品的空白。其中,某抗腫瘤疫苗、白介素-17、利拉魯肽注射液、口服紫杉醇等6個產品進入三期臨床。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巴南全力組織企業增產、轉產防疫物資,快速形成個人防護、消毒消殺、抗疫藥品保供能力。2020年,累計生產防護服(隔離服)1318萬余件,出口860余萬件;生產各類消毒用品5100余噸;產銷口罩2210多萬個;生產磷酸氯喹關鍵原料150噸,新增防疫物資產值近10億元,為全市抗擊疫情做出了貢獻。
到2020年,重慶國際生物城累計引進生物醫藥項目80余個、協議產值近1000億元。形成了以智睿生物、博唯生物、智翔金泰為代表的生物藥集群,以美國雅培克公司、日本參天、科瑞制藥為代表的化學藥集群,以四川新綠色、伍舒芳為代表的現代中藥集群,以錢璟康復、惠森馳恒為代表的醫療器械集群。
承擔使命 加快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按照市政府“建設重慶國際生物城,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總要求,下一步,巴南將以做強重慶國際生物城產業集群、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加快在研品種產業化為重點,助推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加快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助推全市支柱產業迭代升級,重慶國際生物城將加快優化空間布局,推動持續壯大產業集群規模,加快臨床產品產業化。
優化空間布局不僅是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創新基礎和空間分布,著力提升生物藥產業協同發展能力,還意味著加速在國際生物城布局行政資源,特別是加速藥監、評審、檢測、審批、能源保障等的布局,進一步優化要素環境。
核心產業集群也將不斷獲得優化。重慶國際生物城將重點圍繞抗體、疫苗、高價值生物類似藥、細胞治療產品等生物藥,推進藥品生產龍頭企業和優質品種落地。繼續深入推動資本招商,推動與國內頂尖醫藥專業基金的合作,用資本引導招商,在MAH試點下保障項目落地和產業化。
此外,重慶國際生物城還將推動長江經濟帶轉移項目落地,整合長江經濟帶沿線生物產業的優質資源,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爭取一批項目落地,實現產業合作轉移。引進一批化學藥仿制藥大品種,圍繞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等重點領域具有明顯臨床價值的創新藥,爭取一批長效、緩控釋、靶向制劑等改良型新藥落地重慶;引進大品種二次開發等中藥項目,圍繞大品種二次開發、經典名方推動現代中藥招商,優化中藥產業結構,填補重慶中藥注射劑空白,塑造培育中藥大品種。
同時,重慶國際生物城將在加快建設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的同時,重點引進或鼓勵企業建立CRO和CMO(CDMO)平臺,加速構建生物醫藥創新體系和專業服務平臺體系,增強產業創新源動力。
在推動臨床品種形成工業能力方面,重慶國際生物城將提供強有力的水電氣等能源保障和全流程行政審批服務,以“店小二”精神,做好企業產品臨床保障,推動在研Ⅲ期臨床產品盡早投產上市,力爭通過三到五年,讓重慶國際生物城成長為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