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波
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高低,也是衡量青少年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準。如今,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體育考試的成績在總體教學評價中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也意味著培養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人的教育新時代已經到來。作為中學體育教師,我們要讓中學生在體育課堂玩得開心,更要有所收獲,我們要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步伐,使體育為新時代加油鼓勁、增光添彩,這就需要教師革新體育中考體能訓練的教學意識,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中考,對于廣大的中學生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人生分水嶺,作為教師,我們自然希望每一位中學生都能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很好的成績。但從素質教育的理念來看,文化類的考試成績并不能集中反映學生整體的學習認知,所以,探索中學體育中考體能訓練的新方法,幫助學生在中考體育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拓展教育的深度和寬度,促進青少年的綜合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下就是筆者的一些粗淺分析,其中不足之處還望與同仁共勉。
1 初中生體能訓練的幾個項目
從《體育與健康》訓練手冊中我們可以看到,針對初中生而設計的體能訓練教學項目,多集中固定在以下五個方面:其一,是靈敏素質的訓練;其二,是力量素質的訓練;其三,是速度素質的訓練;其四,是柔韌素質的訓練;其五,就是耐力素質的訓練。每一種的體能素質的教學訓練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比如,力量素質的訓練,顧名思義,就是讓中學生的身體變得更加的結實,在經過一番教學訓練之后,無論是從走路、跳躍或者是舉起某些重物等,都能看出其身體中源源不斷的力量輸出,給人以無限青春的活力。比如,針對這方面的教學訓練就包括:俯臥撐、跳臺階、蛙跳、引體向上等等,這些都可以給初中生的身體注入強大的力量,但前提是需要配合教師正確的指導。
2 優化初中生中考體育訓練成果的方法
2.1組織小組趣味比賽,激發學生訓練參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施初中體育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如果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教師則需要創新性地融合進一些教學的比賽、游戲,用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構建寓教于樂的課堂氛圍。比如,在實施“力量素質”的教學訓練中,我們就將學生劃分為了幾個競賽小組,對學生進行“單手腹下傳球”比賽,這樣做的目的是強化學生的“上肢力量”,具體的方式是學生幾個小組圍成一個圈,然后以俯臥撐的姿勢進行“單手腹下傳球”,可以是男女混合比賽,訓練的密度學生們自己去掌握,在比賽中輸了的小組需要派出一個代表出來表演節目,這樣不僅可以讓中學生的上臂力量得以鍛煉,更可以激發中學生的訓練參與興趣,久而久之,青少年就可以取得一個良好的考試成績,更贏得良好的身體素質。
2.2理論與實踐結合,強化中學生身體耐力
對中學生實施“耐力素質”的教學訓練,一般情況下,主要是結合“有氧耐力訓練”,耐力是衡量一個人意志十分堅定的重要標準,耐力較強的人,意志也是十分堅定的,而耐力不足的人,則很容易被周圍身邊環境、人所影響,從而左右他的判斷。在初中體育中考體能訓練中,教師可以針對性的選擇一些“有氧耐力訓練”,比如:其一,實施“30分鐘”持續勻速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心率檢測設備測得學生心率大約為150次每分鐘,其二,實施“12分鐘”變速跑,心率的變頻應當控制在170次每分鐘左右,以及低于130次每分鐘左右;其三,實施高抬腿跑3組的教學訓練,每組30米。另外,側身跑3組,每組30米,這樣中學生在這些有氧呼吸的體育運動中,可以逐漸強化自身的機體耐力。
教師一方面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這方面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懂得一些基本的生理運動常識,其次,還可以組織學生深入實踐,養成良好的晨練習慣,或者是晚間體育練習習慣,教師可以陪同學生一起做運動,既做他們的導師,也做他們的朋友。由此,在天長日久的教學訓練熏陶下,學生的體育素質會逐漸提升。
2.3強化家校合作與監督,護航學生身體素質提升
家庭也是學校實施體育教學的一道堅固教育屏障,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提倡家校合作教育,但是,取得的教學成績并不明顯。而如今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家庭意識到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培養意義,也因此,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訓練方法,主張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合作。所以,為了提升中學生的體育考試成績,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教師可以針對性的利用家校合作的網絡平臺,定時發布一些體育體能訓練信息,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學習中的表現,以孩子的進步為驕傲和自豪,此外,家長也可以在開放式平臺上給學校的體育教育工作留言,就此在相互評價,相互扶持的過程中,體育體能訓練的教學質量必定會再攀高峰。
綜上,初中生正處于人生學習和生活的關鍵期,他們此時養成的一些習慣、意識和能力,將會直接左右他們的一生,因此,針對當前初中體育中考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簡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了相關方法的論述,筆者自知這其中還有許多的教學不足,體能訓練的過程有待優化,但希望可以給同仁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意義,讓我們的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盡快落實到一線。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錦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