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茹 杜學工
隨著李娜、孫甜甜、張帥等中國網球運動員的出現和中國有關網球運動競賽的舉辦,網球運動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各大高校也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將網球運動納入體育課堂。因網球運動是一項移動速度快,動作復雜、技巧性強的項目,所以學習時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傳統的一節體育課的課時較短,學生網球技術的學習進步緩慢,因此對于網球技術的學習僅僅依賴課堂是不夠的,需要綜合利用所有教學資源促進網球學習,其中“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給學校教育的教學提供了新的途徑,特別是網絡微課程的誕生,它的內容不僅是由一些高校專業的團隊教師編制而且可以隨時隨地根據學習者的興趣內容進行學習,微課程所獨具的便捷高效特點給學生網球技術進步緩慢帶來了解決辦法。在2011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中提出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融合,探索教育新模式,發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前進引領作用,政策的頒布鼓勵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利用互聯網的功能促進學生的學習,不但豐富了體育學習方法而且提高了課堂利用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1 微課
1.1 微課的概念
國內對于微課的研究也有許多,其中胡鐵生學者對微課定義的研究一直在完善,2011年他認為微課是“以教學媒體為中介,結合各種教學資源對教學內容的某個知識點或環節進行講解的結合體”,之后又提出微課應涵蓋微教案、微課件、微反思和微點評等;2013年他又在原有的定義之上提出“微課是不受時空限制依靠網絡運行的微型課程資源”;2015年他又重新定義了微課,其中最接近現代數字化教學的理解是微課被定義為一種用于教學方面的微型優質學習資源,它主要以教學視頻為載體,以一個學科的知能點為基礎或者將某個學科的知能點與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結合再進行設計的一種微視頻學習資源。
1.2 微課的特點
早在2011年,TED-Ed就開發了一系列以教育為主題的演講,2013年清華大學“學堂在線”的發布,以及后來網易公開課、慕課、釘釘等等學習軟件的推出,把網絡在教學中的應用功能開發到了極致,人們利用這種簡便快捷的方式進行線上線下的學習,拓展知識,彌補傳統課堂上一師帶多個學生的缺點,促進學生們的日常學習。
1.2.1 微課內容針對性強
每一個學習軟件中都包含多種學科的微課視頻,而且每一門學科的所有知識點分別由該學科領域的優秀講師講解,一節微課對應一個知識點,講師語言簡潔凝練,對該知識點的重點難點進行敘述,能夠讓學生快速了解本節所學內容,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自主選擇所學內容,因此微課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1.2.2 微課表現形式多樣
微課作為課外輔助教學的學習方式,它的核心設計原則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它的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主要包括以下七種:1.ppt動畫式2.綠幕摳屏式3.畫中畫式3.動作示范式4.采訪式5.演講式6.討論式7.實地錄像式。多樣的表現形式一方面是為了保持學生學習時的專注度和興趣,另一方面符合學生心理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1.2.3 微課課程系統化
每一門學科課程的所有知識點的呈現順序都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循序漸進原則,內容上有理論也有實際操作展示,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每個單元結束還有講師設計的小測驗和討論題,小測驗滿足學生們對自學內容的檢測,討論題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出發談論個人對問題的看法,也能滿足學生展示自己的心理特點。
1.2.4 微課使用方便快捷
微課不但沒有強制性要完成的任務,而且一節課的時間在5-10分鐘,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另外學生也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講師或者感興趣的內容,不但解決了課堂上遺留的問題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們課下學習的效率,正因為它的方便快捷所以成為了“微時代”一種學習方式的潮流趨勢。
2 微課在大學網球課中的作用
網球的學習主要包括理論、技術、各項身體素質訓練、比賽戰術和心理訓練六大方面,一套正確又完整的擊球動作,需要對與它相關的生理學知識、身體運動的軌跡以及身體發力順序進行了解,隨后再對動作進行鞏固,對球的落點、路線和旋轉方向進行練習,達到對動作的自動化,只有在良好的技術基礎上才能發揮戰術的作用,然而要掌握優秀的網球技術不能只依賴傳統學校網球課堂。微課作為互聯網的衍生物,它以生動形象的視頻作為分享教育資源的載體,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堪比課堂的學習平臺,網球學習者可以充分利用微課的特點及功能,提高網球知識水平促進網球的學習。
2.1 課上課下結合提高學習效果
傳統網球課每位學生的掌握程度不一樣,而課堂上又是一師帶多生的情況,所以很難根據個體差異性進行區別對待,對于網球學習效果的評價大多也是采用終結性評價的方式。學生從學習新動作到動作定型階段還會出現遺忘或錯誤,一堂課的時間不足以將一個新授動作達到熟練地目的,而且技術動作的正確與否也會影響擊球的質量和運動的美感,因此教師可以將課上所學內容錄制成短視頻,通過網上學習平臺發布,讓學生課下可以通過觀看微課的網球內容,檢驗自己課下練習的效果。微課作為學生課下學習的資源,它內容針對性強,課程內容系統化,學生可以學習微課課程里講師所講的技術動作步驟、重點難點和觀看動作示范,對自己課下練習的動作進行比較評價,糾正錯誤動作完善技術細節,有助于養成課下利用微課資源對自己學習進度自評的習慣,而且學生也能夠通過教師錄制的微課完成老師布置的課下練習作業,同時對下次上課的內容做好準備,提高了網球課學習效果。
2.2 形式的多樣促進動作的形成
網球微課的錄制是網球教學老師處于正規網球場地演示正確的技術動作,盡管是以視頻的形式展現,但真實的場景讓學生如同身處于場地之中,有利于學生建立實景動作表象,促進正確動作的練習與形成。
網球運動技能的學習比較緩慢的時期是新動作的粗略掌握階段和動作形成階段,當開始學習較為復雜的發球或削球技術時,學生們處于粗略掌握階段,一節體育課結束還會有一部分同學沒有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學習而且新學習的動作在課下還會出現遺忘或者變形,僅僅依賴下節課準備部分的時間進行對動作的復習,既占用下個動作的學習時間造成不能優秀的完成課堂目標,又會導致整個網球學習進度減慢,所以學生們在粗略掌握動作階段可以通過模仿錄制的微課動作內容課下反復練習鞏固。當發球技術達到形成階段時學生易出現錯誤動,撓背時手臂向外翻沒有向耳朵靠攏,此時可以將自己的動作拍成短視頻,利用微課所具備的方便快捷特點隨意調節視頻播放速度觀察老師錄制的微課發球技術內容,進行反復觀看練習,體會從揮拍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中身體重心的變化和拍子的運行軌跡,形成正確的技術動作。
2.3 內容系統化提高網球認知水平
傳統體育網球課堂上達到底線、斜線對拉和可以上場打小比賽的評價標準促使許多學生更加注重自己動作技術、戰術的形成從而忽略了網球自身文化或打網球時出現的不同的機能狀態、損傷的理論依據,但是作為一名專業素質合格的網球學生,這些相關的網球知識、技戰術都應該有所了解,所以對于網球的學習不僅要注重技術動作的學習還要關注相關理論知識。然而在一節網球課中有關網球的文化價值、技術動作的生物力學原理、網球運動損傷以及體能訓練方法等理論知識因時間原因很少被提及,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利用微課中內容系統化的特點,通過搜索有關網球知識的微課程進行系統化的學習,而且現在“互聯網+”時代也出現了許多智能化監測運動者網球運動時身體或球的軌跡、速度的研究,因傳統的體育課堂受限,有關內容只能借助微課在課堂上進行演練,所以微課在幫助學生了解先進的運動技術裝備或補充課堂上相關運動項目的理論知識方面發揮了極大地作用,更是提高了學生的網球認知水平。
2.4 形成獨特的運動風格
網球運動的美感不但與它的文化禮儀、技術動作的爆發力相關、還與每個比賽場上運動者的運動風格相關。無論是正手、高壓或者切削等這些運動技術的基本結構是由技術環節和技術細節所構成,而技術細節是造成運動者運動風格的關鍵。網球運動擊球動作都是由站位、移動、引拍、揮拍、隨揮和回位這六個技術環節組成,但是每個運動者平常練習的習慣不同,導致技術細節各不相同,從而形成了每個人不同的運動風格。有關分析網球技術動作風格的微課內容有許多而且有多種表現形式,有針對某一運動員的動作特點進行剖析,例如分析費德勒經典的發球動作;另外有通過觀看比賽視頻對運動雙方的技術風格進行對比,學生通過觀看此類微課,找出和自己動作習慣相類似的運動員的運動風格,進行比較融合再練習最終可形成自己獨特的運動風格。
3 結語
微課作為智能時代下的產物,它不僅是一個學習工具更是一個教育資源得到共享的平臺,它內容針對性強,使用便捷可以加深學生對網球知識點的深度理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它的表現形式多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原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和興趣選擇用視頻觀看網球動作也可以選擇ppt動畫效果慢速度觀看網球運動時身體姿勢的變化,達到鞏固技術動作的目的;它的課程內容系統化,促進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方便學生們在課下對網球知識進行系統化學習,提高專業素質;它方便快捷,學生們在練習時遇到問題可隨時通過微課觀看正確的動作示范,而且可調節播放速度,既實現了學生區別對待的原則又能培養學生課下訓練的習慣。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