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 閻家岱 何佳萱
前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流水線工作的設計掩蓋了真實的代表著中國優秀傳統風格的東方藝術設計和美學。與此同時給我們帶來的也就是一個由于民族傳統文化逐漸消亡而產生的社會現象,我們每一代人身上都承載著保護傳承民間優秀傳統元素的責任。湘西民族作為國內民族文化之一,其自身的民族性以及地方性的特征非常明顯,所以將對湘西民族元素的研究引渡到石頭底座的發展研究中,將石頭底座設計進行類別比較。通過研究和探討,使湘西孔石的影響力的進一步提高,促使石頭底座設計能夠充分將民族元素與現代元素融合,為賞石底座的持續性發展提供基礎。探索賞石底座設計契合各個區域觀賞石的發展道路。本文立足于對湘西民族元素的提取,從而在湘西民族元素與底座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湘西孔石底座設計的研究。
一、湘西孔石的基本介紹與特色
湘西孔石亦觀賞石,是一件具有欣賞性、收藏價值的石制藝術作品。[1]他們在漫長的地質歲月中,經歷了環境變遷,與自然界鬼斧神工的演變,使其以奇異多孔的形態深深地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和珍愛。在湘西地區乃至全國逐漸形成了自成一脈的觀賞石藝術品。
湘西孔石其內涵除了其渾然天成的外形外,還在于其獨樹一幟的藝術文化價值。湘西孔石它沒有人為的加工與修飾,而是用其獨特的造型向人們展示真實自然的美學觀念。它恰如其分的姿態、命名和撰銘,也一直是亙古亙今文人雅士、金門繡戶趨之若鶩的精神境界,同時也是我國賞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底座設計賞石文化發展史
(一)工藝文化內涵
水盆上幾乎是千篇一律克隆品,木制座往往是量身定做藝術品。根據不同的石頭會以不同形狀的石頭形狀作為底座。再從地域風格來說,木座在北京、山東、江蘇、廣州等地域都有不同的風格,例如京作帶有嚴謹宮廷風;蘇作精巧秀雅脫俗風。其中蘇作廣為流傳,深受百姓喜歡,影響最大。
(二)賞石文化發展狀況
近年來,隨著賞石文化的不斷發展,全國各地開始了其新一輪的探究,賞石文化的再研究與貿易往來,在國內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觀賞石鑒賞的是一種神秘而又自然的美感。近代觀賞石主要以一些大中型拍賣會、小型奇石館、收藏家之間互相購買交換等方式進行交易。每年各種奇石館層見疊出,正是一派朝氣蓬勃的景象呈現在眾人眼前,在一定范圍內促進了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和東方文化的輸出與交流。
三、湘西民族元素運用現代底座設計
民族元素是一個民族地域歷經發展所形成的具有鮮明文化特征的代表性元素,是其思維、信仰、風俗、審美和情感等的凝練表達。[2]通過對湘西傳統文化的提取,凝練其外在形式與內在精神,構成了具有湘西濃郁特色的湘西民族元素。而賞石文化是一段歷史文化積累、沉淀的產物。
底座設計是賞石文化的載體,將湘西地區湘西孔石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進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分析石頭底座設計的特征、設計形態。將一般研究和典型研究相結合,根據湘西地區各民族的特色和石頭底座設計進行典型性和重點性分析與結合。
讓湘西民族元素融入到湘西孔石的底座設計,要考慮其協調性與創新性。為了湘西民族元素與湘西孔石底座設計融為一體,首先要進行整體設計,風格上要統一,不濫用民族元素,使得產品產生沖突,最好是將湘西民族元素與湘西孔石融合已達到審美上的一致,讓他們形成內在聯系,既可以多樣化又有條理性。
首先,從宏觀方向看,將底座上運用木條裝成圓形、四方形、菱形與多邊形等各式形狀進行組合,從外觀形式凸顯湘西民族元素的裝飾特征。孔石底座也可以增添人物故事、動物、花草等圖案。這些圖案,不僅增添了底座設計的美感,也與湘西孔石相呼應,反映了湘西人文傳統習俗。
其次,可以將湘西傳統圖騰與象征觀念在底座設計中的引用,在民族圖案元素運用上傳統的吉祥紋樣,如我們將蝙蝠的圖案常與編福聯系一起,龜與仙鶴圖案會讓人想到長壽,牡丹和月季花的圖案又有富貴如意之稱。而湘西少數民族的圖案常有龍、鳳、夔(古代傳說中一種形狀像龍而只有一足的動物)、花、草、蝶、魚、蝦。最早以前是以朱砂涂在額頭上,有避龍、夔之害的說法,現在便逐漸演變為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的裝飾元素。
除此以外,可以運用湘西地區獨有的湘西木雕(湘西木雕于2012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進行湘西孔石的底座雕刻裝飾,與湘西民間藝人進行研究探討,將湘西非物質文化合理運用到底座設計中來,使湘西民族元素裝飾的題材與湘西民間工藝的手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實現將湘西民族元素運用湘西孔石底座設計的傳承創新與發展研究。
總而言之,湘西民族元素的裝飾紋樣造型靈活多變,題材新穎,清新淡雅的氣質、清晰的紋理都可以為湘西孔石底座設計的理論整合與湘西孔石底座設計的設計方向探索,提供更有價值的設計思路。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促進賞石文化的研究與發展。
小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同已經成型的石頭底座設計競爭相當不容易,如果不能彰顯自己的特色,就會在石頭底座設計競爭中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機遇與挑戰并存,湘西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遺產資源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只要立足地方文化,打造湘西地區獨有的地方品牌,重視湘西地區少數民族元素在石頭底座設計中的作用意義。
首先,進行湘西孔石與石頭底座設計的相關理論研究。通過對湘西孔石的所在地進行實地調研,和對石頭底座設計的相關文獻梳理,從中篩選出具有自然文化價值和民族特色意義的內容,確定湘西孔石的類型和地域特色。
通過賞石底座設計的固有特點,根據湘西孔石,研究湘西民族元素在湘西孔石底座設計中的元素運用與發掘,搭建一個全方位的融合湘西民族元素的創新型底座設計。
湘西洲作為各個少數民族構建的共同文化縮影,對目前湘西孔石底座設計的創新大有裨益,我們只需立足于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化發展元素、現代工藝,將促使賞石底座設計藝術得到進一步的擴大發展。
參考文獻:
[1]《試論賞石文學概念、范疇與發展》期刊名稱(當代小說(下半月)) 作者(王梅莉)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日期(2010-06-01).
[2]《《攀登者》:民族形象的一次藝術實踐》 期刊名稱(電影文學) 作者(李芳瑤)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北京,100000) 日期(2019-12-01).
吉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