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亮
摘 要:我國于1952年開始全國統一高考制度,但是由于歷史原因于1966年到1976年被廢除10年,直到1977年正式恢復全國統一高考制度。到2020年剛好至恢復高考43年,恢復高考對于我國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歷史意義,高考的恢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家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對于人才有著全面的培養。同時對于文化的傳承作用是難以估計的。人民日報曾經于1997年恢復高考20周年之際發文感嘆“恢復高考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我們的民族以及我們的國家”。眾所周知,我國高考制度在發展過程當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為了能夠使得高考為社會服務為高考更好已使得高考更好令社會以及時代的發展,我國曾經對高考制度做過好多次的改革。這些改革中心都是與時俱進、穩打穩扎的進行。但是還是面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究以及解決,其中現行高考改革背景之下,如何在普通高中開展以及融入學生的生涯教育問題成為了目前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成為了教育部門教師以及社會各界需要考慮的問。
關鍵詞:新高考背景;普通高中;生涯教育
引言: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以及高考改革的快速推進以及落實國家從宏觀政策層面進行不斷的調整,并且提出了“科學選拔培養人才”。生涯教育憑借著提高學生自我認知以及人生規劃能力的關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教育變革的主要對象以及登上了教育變革的前置位。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教育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也要進行不斷的改革,以及創新同時教育管理者在生涯教育領域表現出了有心無力的狀態,對學生生涯教育內容過于片面以及空大不能夠指學生在未來發展過程當中出有效的意見以及建議。且在一定程度上都或多或少的揭示了目前我國生涯教育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想要使得該問題得到根源上的解決,這就需要我國的相關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社會各界老師等等共同參與,為解決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系列問題作出不斷的探究以及分析,使得生涯教育的改革能夠快速的進行,同時能夠為學生未來發展做出全面的規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性人才。
一、普通高中開展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經過不斷的研究以及調查統計全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發布的數據發現大部分大學生從高校畢業之后,任職的崗位大多與在學校所學的專業不對口,不相關、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幸福感要低以及出現了大量大學生就業較為困難的問題。為了對這一問題進行不斷的解決國家從宏觀政策的層面進行不斷的調控,提出“科學選拔并進行培養”的號召。所以新高考改革的政策就順應時代的潮流,2014年9月國務院頒發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對高考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創新,實現了由傳統的“一考定終生”向“一選定終生”進行不斷的轉變,高考科目也在不斷地進行著轉變。高考科目的不斷增多成為了眾多家長以及考生面臨的又一新的選擇,要求學生要在高一快結束的時期,就對高三時期需要的高考科目進行不斷的選擇,就在無形當中使得考生需要思考的問題不斷增多,壓力也在無形之中增大,所以生涯教育也從簡為人知的地位慢慢的進行著轉化成為了改革教育的先行者。高考新模式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將職業規劃慢慢地提前到了自己高中階段,在高中階段就要進行選擇以后從事什么職業以及所從事的行業到底有什么潛力,就需要學生在高中時期就進行不斷的思考,同時對于職業生涯的規劃也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的興趣,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對于自己有著充分的了解,并且接受以及不斷的發展自己,所以各個高中學校已經慢慢的啟動了生涯教育與課程,并且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高中對學生實行生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得學生對于高考科目的選擇更加清晰明了,同時促進學生在選擇高考科目過程當中,對于自己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以及對于自己的興趣能力也有了非常清晰的認知,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指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使得學生的創業與個人的價值觀以及職業觀進行不斷的重合。在高中階段對學生實行生涯教育,夠讓學生在前期會有對自我的認知以及清晰的了解,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提供社會發展以及學生發展的職業方向介紹,最終指學生明確人生發展計劃以及規劃方向。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高中階段的學習,幫助學生成才成人,成為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復合性人才,促使學生自我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目標的雙重實現,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前進的指明燈,能夠讓學生有著充分的認知,并且在高中階段進行不斷的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符合性人生。
二、教育管理者在生涯教育領域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
高考改革措施以及改革政策加快腳步深入貫徹落實為高考改革措施的重要連接點。應當如何組織措施進行教育教學?什么途徑為學生提出正確的指導意見,這些問題已經慢慢的顯現出來,為了應對高考的改革創新,部分高中學校已經開始了“走班制”教學,“選修課”教學等新的教育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一學生的學習領域在不斷的進行著拓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科優勢,以及為后續分科進行不斷的充實,打下堅實的基礎。科學化的指導教育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沒有落實到位,教學途徑比較單一,沒有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方式,教師的生涯教育意識還處在薄弱,這些水平難以與專業老師相比,一所以造成目前學生生涯教育需求與現狀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矛盾。
隨著新高考的不斷改革生涯,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融入和滲透到了高中教育教學過程當中,部分教師在上課過程當中會為孩子講授自己對于職業規劃看法,以及會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指導,在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的穿插生涯教育的理念。大部分學校以及教師還沒有具備對學生開展生涯教學的基本方式以及基礎能力,同時教育管理者與學校師生對生涯教育理解的不透徹,同時對生涯教育意識還處在認識不足的狀態,對于生涯規劃專業知識涉獵的并不多,試圖在短期內讓生涯發展理念與學校管理不斷的進行融合還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三、學生對于生涯教育內容了解片面
高中生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人生方向以及所從事的行業還處在非常模糊的階段。自己的人生方向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劃。高考考科目學科選擇過程當中,高中生仍然延續原高考體制下文理兩大陣營思路,做單一的學科加減法,首先抉擇文理兩大主方向,然后再結合自身的發展優勢以及學習興趣等等進行全部選擇或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科,從學科成績在一定程度上作為主要的依據忽略了自身興趣的發展以及自身優勢的選擇,對于未來的學業,分業以及所從事的行業考慮的非常少,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中學生在高考科目選擇過程當中并沒有很好的建立生涯規劃表只是單純的對學習成績較優的科目進行選擇,沒有將以后升學就業和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考慮清楚。
經過不斷的調查研究發現社會背景較為復雜的學生往往學生考慮的方面比較強,并且這也作為開拓擁有過多的職業生涯規劃信息來源,在生涯教育接受程度當中容易進行自我規劃。對背景較為簡單的學生,在接觸職業生涯極點時就較低,有著一定的差距,接受職業生涯教育大多是來源于學校教師對自己的定位。社會以及家庭對學生的支持是比較少的,這就會導致學生在職業選擇以及人生目標規劃過程當中,容易產生盲目從眾的心理,以及容易產生迷茫的心理,不知道作何選擇,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也不能夠清楚的進行定位。
四、對普通高中改進生涯教育的建議
(一)加強高中學校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普通高中學生進行生涯規劃,這就需要學校以及教育部門應該進行密切的合作,對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落實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及師資力量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出發從學生自身出發,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的先進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經驗合理的充分的科學的利用本地區的教育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同時也要對本學校的生涯規劃教育目標以及任務進行不斷的思考探究,重新落實以及進行定位。對于生涯教育的管理體制,要做到建立健全,同時對于高中生涯教育工作的安排,要做到科學的統籌規劃,以層次清晰合理有效的生涯規劃方式以及教育體系來迎接高考的改革,同時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非常明確的清晰以及規劃,對學生在高考科目選擇過程當中有著充分的指導意義。
(二)提高學生生涯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科學有序的進行開展,這就必須依靠學校師資力量的不斷提升,以及依靠教師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教育教學方法的改善,所以必須要對現有的教師進行不斷的培訓,以此來提高教師的生涯規劃教育專業素養,為學生在高考選擇科目過程當中提供非常專業的科學的指導可以,高中學校要根據生涯規劃的實際內容以及要求標準,對本校的教師進行明確的科學的有步驟的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師生涯培訓教育教學活動同時。生涯教育專業的專家對教師進行講座,以此來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指導以及幫助,雙管齊下才能夠不斷的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生涯教育服務,在理念上樹立正確的生涯教育地位。加快組建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教師隊伍,提高學生生涯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結語:隨著高考的不斷改革,深入貫徹落實制度,使得對高中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指導是勢在必行的。依靠學校教師家長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以及積極的引導,都能夠在高考科目選擇過程當中,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職業選擇以及自己的人生理想,為學生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給予學生人生選擇的最大幫助。
參考文獻
[1]南海、薛勇民 什么是生涯教育對生涯教育概念的認知 小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5-6+10
[2]龐春敏、李海:高中生涯規劃課程開發調查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 2012(7)59-64
[3]王雅文:普通高中職業生涯教育現狀和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2014
[4]張華峰: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大有可為---2014年上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教育國際論壇綜述付[J]復旦教育論壇 201412(4)66-6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