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文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新的教學大綱對于人才培養的綜合要求不斷提高,高中學習階段作為學生整個學習生涯極為重要的部分,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至關重要。高中歷史學科是必修課程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高中生培養歷史核心素養與價值觀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承擔著相應的義務和責任。歷史學科蘊含著中華民族長期發展與歷史演變過程中所沉淀下來的珍貴文化藝術以及傳統美德。諸多創造出卓越成就的歷史人物身上奮勇向前、不屈不撓的精神品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幾千年來各族人民所形成的獨有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是培養高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知識載體。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歷史學科特點與核心素養培養融合在一起,從而引導高中生逐漸形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關鍵詞:教學方法;核心素養;歷史學科
隨著全球化發展的步伐逐漸加快,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市場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才競爭日益激勵,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國家方面也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只有全面推進新課程教育改革,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才能夠不斷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符合當前的教育改革發展目標,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積極滲透核心素養理念,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歷史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同時,歷史教師也面臨著諸多嚴峻的考驗與挑戰,特別是一些教育水平與相關基礎設施落后的地區,普遍存在教育者對學科核心素養認識不全面的情況,歷史學科教育者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科素養,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簡述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概念
歷史學科素養是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最終目標,也是在歷史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具體體現,強調在學生進行歷史課程學習過程中,在掌握基礎知識內容,提升能力的同時,也應當注重情感態度以及個人品質的培養,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歷史核心能力主要包含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以及綜合應用能力,能夠清晰準確的表達歷史知識內容,歷史態度包含自身態度以及對國家、民族的態度。我國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學培養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是大致方向是相同的,都注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對于史料的辨別、分析以及應用能力,能夠對相關史料進行自我觀點的評價,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強調學生應當具備歷史認同感,包括民族使命感、家國情懷以及價值觀。
(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
1.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對人力歷史的正向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有效引導相關學者深入探究歷史本質。也是揭示人力歷史進程演變以及事件因果關系的重要方法,以唯物史觀為基礎,收集相關史料,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與解釋,使得對歷史的描述能夠最大程度上符合與接近真實的歷史,從而探究歷史發展的規律。高中歷史也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和了解唯物史觀,逐步掌握以唯物史觀為基礎,對歷史人物與事件進行全面分析與客觀評價,能夠積極的面對人生[1]。
2.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主要是對史料放在特定的空間、時間以及地理環境下進行綜合對比、分析,縱觀歷史,不管是何種歷史現象的發生都和當時社會背景以及地理環境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特定時空條件下,才能夠深入探究歷史事件,并作出正確的分析與評價。新課改標準要求學生要以時空觀念為基礎,培養學生獲取史料信息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高中學生能夠明白歷史現象的發生都和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地理環境密切相關,能夠根據特定的時空環境與社會背景,對歷史事件、人物進行深入的理解與全面分析評價,并作出正確合理的評價。
3.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的基礎為歷史史料,以社會發展規律為依據,對歷史人物與現象作出正確、合理的評價。歷史是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歷史學者也無法真正的直面歷史事件本身,不管是文獻、文物或者是文化習俗、歷史遺跡等,史料記載的內容是有限的,無法真實完整的呈現出來歷史真實事件。因此,為了保障歷史描述更加符合歷史事件本身,相關學者必須要大量的收集史料,并加以整合分析,客觀理解歷史事件,總結歷史發展規律。學生能夠理解同一歷史事件可能會存在不同的解釋與評價,理解歷史解釋存在的局限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客觀認識歷史事件不同解釋之間存在矛盾的情況,并作出理性的判斷與評價,全面客觀的看待歷史事件以及現實問題。
4.史料實證
史料實證主要指的是對文獻、文物、遺跡等進行深入研究,并對相關史料進行綜合分析,進一步還原真實的歷史。豐富的歷史是探尋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充分運用唯物史觀,進行長期、有效的收集和挖掘史料,并給出符合事實發展規律的解釋。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對已有的史料進行分辨和判斷,不管是從歷史教育價值觀,亦或者是歷史本身來看,史料都應當是必備的學科核心素養。史料是學生認識歷史的重要來源,通過收集和掌握史料,并提取核心信息,培養學生逐漸形成史料實證意識,正確看待歷史和現實問題。
5.國家情懷
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與價值關懷,從不同的歷史角度去分析歷史和國家的發展局勢,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通過接觸不同民族的文化,引導學生逐漸認識到保留民族特色是促進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民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藝術瑰寶,不斷提升民族凝聚力,積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
(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具備的特點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強調歷史教學目標、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整合,將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統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不能僅僅只是傳輸學科知識內容,還應當注重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科知識內容,避免不了會遺忘,但是學科核心素養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素養,是根深蒂固的。核心素養的養成與知識經驗積累密切相關,信息的傳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歷史教學中,要注重歷史知識內容的熏陶和滲透,引導學生逐漸積累知識內容,才能夠不斷提升核心素養。其次,學習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要持之以恒,不斷的深化和拓展,積極更新學科知識內容與教育理念,實現連續性培養。其次,核心素養培養要結合學生所處的教育階段,側重點會有所調整,并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2]。
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培養策略
(一)明確核心素養,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1.以教學目標為基礎,逐步涵蓋核心素養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是以歷史課堂教學活動與內容為基礎開展的,隨著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不斷深入實施,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也影響著教材的編寫、課程內容以及教學難以程度等,強調要綜合全面考慮教育對象。不能夠脫離教學目標,如果離開知識載體,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將步履維艱。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過程中,應當全面考慮學生的綜合發展需求,以學生為主導,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特點、知識掌握情況等制定教學目標,不同基礎的學生,其認知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多樣化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基礎狀況以及認知水平相符合,才能夠保障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教學目標有效融合,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3]。
2.細化教學目標,體現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不能過于抽象,這樣也會導致教師無法有效開展,無從下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經常感到疲勞、困惑,也導致教學無法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歷史教學目標一定要細化,不能過于盲目,保障其具備一定的操作性,從而全面落實培養目標。教學目標還注重整體與分段的有效統一。教學目標設計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歷史教材內容,實現分層教學,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認識水平會被忽略,通常會設計統一教學目標,這樣無法保障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全面貫徹落實。所以,教學目標設計要針對學生的歷史知識基礎、性格等因素之間的差異性,由淺到深。只有這樣才能夠全面貫徹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保障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成就感,逐步實現綜合全面發展[4]。
(二)基于核心素養,創設問題情境
1.巧妙創設情境,提升核心素養培養效率
在歷史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力,其次,是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激發思考與想象力,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綜合考慮以上兩個方面。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知識內容創設新情境,引導學生比較、聯想,并及時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全面掌握知識內容,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當前許多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經常會出現囫圇吞棗的情況,對于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也不全面,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情境,做到因材施教。經過長期的學習,學生便會逐漸形成固定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創設問題情境,不斷的開拓學生的思維意識,從而逐漸具備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5]。
2.創設問題情境,從多角度培養
歷史事件都有著特定的歷史時空環境,學習者應當針對實際情況將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時空當中去分析和研究,并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片去設計問題情境。如在學習夏商周歷史知識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大禹治水圖畫像,并向學生提問“這幅畫像是哪位歷史人物呢”之后再展示“戴冠冕的夏禹”,并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裝飾、穿著以及神態等方面存在的不同之處,讓學生深入思考夏禹都有哪些變化,反映了什么?通過創設問題,將學生帶入到空間學習當中,并及時找到關鍵信息,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對于一些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知識,通過圖片,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和認識到圖片的歷史信息。有助于學生逐漸產生時空觀念意識,更好的去分析與解釋歷史問題,從而不斷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6]。
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首先,要針對歷史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以歷史學科知識內容為基礎,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全面貫徹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安思蒙.歷史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D].2018 22(4).33-34
[2]鮑文鋒.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性探究[J].魅力中國 2019 11(4).22-23
[3]馮彬.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 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9, 000(006):5.
[4]楊揚.探究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 2019 000(013):149.
[5]蔡虓冽.高中歷史教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 2018 000(011):63-63.
[6]周立悅.高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問題研究與實踐[D].2018 33(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