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升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相對大多數的同學來說知識點并沒有太多的難度。因此小學數學的重點不在于讓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讓學生養成數學思考的邏輯,形成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豐富有趣的教學呈現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生達到這樣的效果有很多途徑,例如:改善師生互動的方式,調整同學們的學習方式,適度的運用信息技術等方式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
1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1 提高教學的動態化水平
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能夠促使教學能夠由“靜”變“動”,充分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注意力,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距離,有效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有效溝通。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符合小學數學教學的規律以及學生的思維特點,還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深刻掌握和理解教材當中的知識點以及相關的教學內容等。
1.2 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化
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運用,教師也能夠為學生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作業,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親自動手去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其了解社會,走進實際的生活,更加親近自然,能夠充分補充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活力和魅力。
1.3 突破時間限制,拓展學生思維
在傳統教學的模式之下,教師所開展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目標教學的重要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學習當中漸漸的就會覺得乏味、枯燥,逐漸就會降低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將信息技術滲透于教學當中,能夠通過較為先進化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學習當中充分體會到快樂,在這樣較為快樂的學習當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認知,最終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1.4 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開展德育教育的方式都是通過說服教育、榜樣示范以及品德評價等方式,這些方式在運用的過程中都忽視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信息技術滲透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能夠更好的運用情感陶冶、實踐鍛煉、自我教育等方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充分的發揮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夠更好實現學生德育教育的自我構建。
2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2.1創設情境,學生主動學習
情境教學能讓學生快速的集中注意力到教學活動中,也能幫助學生聯系實際,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生活小知識。在數學課程中運用靈活有趣的多媒體能將課堂內容具體化,可以很好地激發出學生探索和學習知識的興趣。這種將聲音、圖像和信息技術課件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教師提供的情境中,積極思考問題,增強注意力的穩定性。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信息技術可以做到讓原本呆板沉悶的課堂變成豐富多元化的課堂。在課堂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還需要結合其他的教學手段,如:體驗式教學。例如,教師在講《三角形的內角和》時,首先演示三塊木板組成的直角三角形,并且創造懸念,引導學生試圖計算該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求知的本能會促使他們渴望答案。但是教師繼續保留懸念,再進一步引導,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利用自己的三角板想辦法測量出內角和,學生很容易想到利用量角器或通過數字計算來解決這一問題。最后,通過動畫演示,將三塊木板移動后拼接在同一水平線上,借以證實學生的操作結果。讓學生無論從聽覺還是視覺等感官上體會到不同往日的感覺,仿佛置身其中。運用信息技術學生會開始主動的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認知,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去,所以信息技術教學實際上能有效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引領學生走近知識的殿堂,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2.2建立良好的教學氛圍
有心理學家發現,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教學,學生的學習效率能提高到一倍,由此可以知道學習氛圍的重要性。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活躍氣氛,也能給課堂帶來一定的干擾,這需要教師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時,通過信息技術演示“蜻蜓”、“窗花”等軸對稱圖形,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輕松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質,適合學生在這一階段思維過渡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一切學習感官。教師扮演的角色由原本的主導變成了引導,引導學生都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和學生一起思考。實踐活動的形式也是豐富多樣,例如讓學生自己進行實踐操作,通過觀察事物提出疑問解答難題,播放 PPT等相關材料,鼓勵學生積極總結相關知識內容……這些方法既可以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也能讓學生明白團結協作。在課堂中不要過多的干預學生的思考和學生討論。
2.3 運用信息技術,實現內在規律揭示
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實現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在信息技術的演示中幫助學生揭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這樣,不僅可以更靈活地顯示教材內容,而且可以充分反映數學知識的開發和生產過程。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學的重點其實是讓學生準確把握和解決相遇問題的距離。教學的難點實際上是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相遇問題中的相關術語和概念,兩個物體從兩地同時出發,面對面相向而行,經過一段時間,兩個物體必然會在途中相遇。如果學生不能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更清楚、更清楚地理解教師所說的話,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使圖像和圖形在相遇問題時呈現出靜態和動態的特點,使學生更加動態、生動地理解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可以從巧設趣味內容,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情境,深化學生理解;營造和諧氛圍,促進知識吸收三個方面入手,以此實現高質量數學課堂的營造,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融入數學課堂,并且從中收獲豐富的新知和技能,為后續學習和成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肖俊武.淺析小學數學信息技術運用有效性[J].讀寫算,2021(02):9-10.
[2]鄭春波.信息技術下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策略[J].讀寫算,2021(0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