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層教學理念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理念,為不少教師所津津樂道的教學理念,但分層教學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何分層,分層后如何評價管理等方面,本文將與你一起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分層策略;評價
分層教學的理念由來已久,比如現在很多學校的按班級層次分班,分為實驗班,重點班,平行班等,就是對分層理念的理論實踐。在班級內部,真正實現分層教學的班級少之又少,教師普遍認為,班級學生是按照總分劃線統一錄取的,就是同一層次學生,于是在教學中并未實行真正的分層教學。以數學學科為例,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等差距明顯。本文著重從分層原因和分層策略方面來闡述分層教學。
(一)為什么要分層教學
(1)學生的差異性。以高一新生為例,在沒有選科分班之前,大部分學校還是按總分平行分班,甚至有些班還有體育藝術特長生,學生差異很大。
(2)初高中知識結構的差異性,初中教學注重雙基的傳授和訓練,高中數學知識廣泛,內容深入,是對初中知識的推廣和引伸,也是對初中知識的完善。
(3)因材施教原則。教育家孔子很早就主張要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既符合教學的可接受原則,也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美國學者卡羅爾提出:如果提供足夠的時間,再具備合適的學習材料和教學方法,那么,幾乎所有的學生有可能達到既定的目標。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開發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因此,分層教學是對因材施教理論的有效踐行,
(4)學生需要成功的體驗。麥克利蘭成就動機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爭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追求在爭取成功的過程當中克服困難,解決難題,努力奮斗的樂趣,以及成功后個人的成就感。而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常常抱怨學生的水平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過分強調學生要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完成課堂中的目標和任務,沒有切實可行的分層教學策略,千篇一律的教法,只針對優等生的教學設計,極大的挫傷了中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學不懂,學不動,是當下很多學生學數學的感覺,他們害怕數學,不愿去面對題目,甚至有學生直接放棄學習數學。因此,實施分層教學是必要的。
(二)分層策略
(1)學案分層。學案分層方式可以在學案中直接標注A,B,C層;也可以對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分層,對每一環節提出最低要求,讓中下層次學生完成;還可以對問題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解決不同的問題。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鐘進軍說過:課堂中要讓所有學生忙起來,讓所有學生有事可做。學案的問題式教學,通過解決一系列由易到難的問題,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加學生學習的成功感。
(2)小組分層。小組合作學習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其中最流行的就是均衡分組,每個組都有優生和學困生,這種方式有其優劣勢,優勢是優生可以輔導學困生;劣勢也很明顯,優生一方面要花時間在輔導上,另一方面還得排除學困生的干擾,這不但制約了優生的發展,而且學困生也不一定能從中獲得足夠的信心。因為他們本身就存在較大的差異,學困生長期學習在優等生的光芒之下,難免會產生自卑心理。根據成就動機理論,每個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在小組合作中,每個組員渴望被認可,被肯定,被重視。這就需要對小組進行同質分層,分成A,B,C三層。根據考試成績和平時表現來劃分層次。各層小組完成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并在學案中體現,教師不用擔心差距會不會拉得更大,不用擔心學困生組會不會沒有人來帶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群羊出行必定會產生領頭羊!同一層次之間的合作學習更有凝聚力,更多交流,更能感受到相互的尊重。關鍵是能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和人生帶來克服困難的自信和決心。從而實現課程標準: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作業分層。傳統布置作業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法,往往使后進生“吃不消”,優等生“吃不飽”,這使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處境。教師只有確立面向全體,充分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設計不同要求的練習,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作業量分層。對于學習能力強、智力發展好、知識掌握較快的優等生,可以增加發展數學思維的作業;對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的學困生,只完成基礎部分。其次,作業難度分層。學困生的作業以基礎知識的掌握為主。中等生的學習應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一些應用技能。優等生的作業難度應有所增大,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4)評價分層。分層是為了更好的教與學,分層評價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教與學。分層評價主要體現在兩方面;課堂表現和考試成績。對于學困生層次,課堂上但凡有閃光點,教師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只要能完成相應層次的目標和任務,就能獲得跟優等生一樣的等級,并且設置升降級制度,在學困生層次表現突出,進步明顯的學生,就可以升入中等生組;反之,在優等生組表現不夠優秀,也會降入下一等級小組,這種制度勢必會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互相追趕,不甘人后的相互競爭局面。當然,教師也必須對降級學生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考試成績評價也應參照小組實際水平,不唯分數論。不同層次的小組的分數制定目標也應不同。達成目標分數的小組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也可采用升降級制度。
(三)分層后記
班級分層教學的實施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學案分層,小組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本身就是很大的工作量,這可以通過教師間的相互合作學習來減少工作量。數學教育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功能。為了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教師只能去想辦法努力實現。分層教學的真正落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世界上也沒有一種一勞永逸的方法。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只有去思考,去跟進,去落實,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麥克利蘭.成就需要理論.
[2] 維果次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3] 趙彩蘭.尊重差異,以生為本--談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法的實施思路[J].高中數理化.2017(18):16.
作者簡介:李定鋒(出生1981年12月),男(漢),籍貫(廣東省梅州市),中學一級,從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