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輝

[案例背景]
2011版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明確將數學思想的滲透和培養作為課程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將數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和培養作為自覺行為,成為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課堂設計的環節之一,課堂檢測的內容之一。東北師大校長史寧中教授明確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二是可以提升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三是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四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基本思想三個核心要素是抽象、推理、模型,而它們又依靠等量替換、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極限思想、類比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而逐步形成。推理思想包括:公理思想、歸納思想、類比思想、演繹思想、化歸思想、變換思想、數形結合思想、代換思想、逐步逼近思想等。數學知識一般指數學的各個分支的具體內容,以及相應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等,數學方法一般是指用數學解決問題時的方式和手段。由此可見。數學知識是數學思想方法的載體,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提煉及概括,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并不是一個新命題,但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卻是一種潛意識行為,對數學思想滲透的內容、著力點、滲透的程度等沒有系統研究,更沒有形成明確的滲透目標、途徑和策略。
[情景描述]
一、將推理思想的滲透納入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之一是“使學生在聯系已有知識經驗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推理思想在解決新的計算問題中的價值,發展數學思考。”重難點是“理解并掌握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形成相應的推理思想。”
二、將推理思想的滲透納入教學流程的各個環節。
(一)導入環節:
(1)計算:146-32= 3.63+1.37= + = ?- =
(2)提問:你是怎樣計算的?為什么整數、小數要把相同數位對齊?為什么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只要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計算結果應該注意些什么?
(二)探索環節:
1.出示P80頁例1,指名讀題。提問:怎樣列式?
2.猜想:怎樣計算?試一試。
展示: (1)+=;
(2)+=0.5+0.25=0.75=;
(3)+=+=。
3.驗證:三種方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需要我們一起來驗證。
(1)驗證轉化成小數計算;
(2)驗證轉化成同分母分數計算:用一張長方形紙表示這塊長方形試驗田,折一折,涂一涂,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分別表示出它的和 。
展示學生作品:
4.比較:
(1)比較三種方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
(2)比較轉化成小數和同分母分數計算,哪種方法簡單?
5.歸納:
(1)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
(2)在探索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法時,我們采用了哪些方法?
(三)應用環節:
1.完成“試一試”,提問: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如何處理1?你是用什么方法驗證的?
2.下面的計算對嗎?不對的,請改正。
(1) (2)
(3) (4)
[案例評析]
1.在設計教學預案時,將推理思想的滲透納入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使推理思想的滲透由潛意識行為變成有意行為,確保了課堂教學中推理思想的滲透。
2.在引入環節,為了再現、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舊知和數學思想,設計了整數、小數加減法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一是喚醒已有的“相同單位的數直接相加減”的知識經驗和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二是計算結果的處理,因為在前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表示結果的分數一般要寫成最簡分數的知識,這里安排計算結果的約分是為新知學習分散難點;三是喚醒學生已經具備的公理、歸納、類比、演繹、化歸、變換、數形結合、轉化等數學思想。
3.在探索環節,主要是嘗試猜想、操作驗證、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猜想是進行探究學習的起步。古往今來,不少發明家可貴的發現,均源于猜想。由此看來,我認為應該組織學生主動參與猜想與驗證的數學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使數學學習活動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猜一猜、試一試+結果會是多少?同學們的猜想有的可能是分子、分母分別相加,有的根據已有經驗想到了化成小數相加減,還有的想到了通分等。這一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促進了學生多角度思維,加快大腦中表象形成的速度,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有效的滲透了推理思想。在驗證環節,首先驗證轉化成小數計算,讓學生肯定計算結果,接著利用數形結合驗證通分計算的合理性,然后通過觀察、比較、交流,感受通分計算的科學性。南大鄭毓信在《數學方法論》的序言中指出,數學教學一旦能通過以思想方法的分析來帶動具體數學知識的獲得,我們即可真正地做到把數學課“講活”“講懂”“講深”。知識的背后應體現方法和思想,讓知識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方法的背后應隱含思想,讓方法不再是一種笨拙的工具。
4.在應用環節,安排多樣化練習,夯實雙基,提升能力,形成數學思想。要使學生會算,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正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為此,首先安排了“涂一涂、再寫得數”,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結合分數意義的基礎上理解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的實質,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其次安排了練一練筆算練習,夯實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同時提出了驗算等要求,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再次安排了辯析改錯練習,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方法,提升自我檢驗能力滲透比較思想;最后安排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感受學習的價值和數學思想的魅力。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形成數學思想的重要手段。課堂練習設計得好,不僅能鞏固新知識,發展學生思維,促進知能轉化,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促進數學思想的形成。
5.在課堂總結環節,不僅引導學生回顧整理獲取的知識,而且引導學生回顧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途徑,一是幫助學生完整建構知識體系,二是再現推理思想的滲透過程,三是感受成功的愉悅和數學思想的價值,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