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 田豐禾
摘要:新媒體相對于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上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容量大等一系列特征。新媒體的發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同時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諸多的挑戰。通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養、壯大新媒體平臺的主流思想輿論、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著重培養大眾的網絡素養等多種舉措,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環境下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挑戰;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1-0225-02
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以微博、微信、網絡自媒體等為主要形式的新媒體平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大眾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此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新媒體的影響,新媒體背景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新媒體的內涵與特點
就新媒體的內涵,眾多學者都作過解釋,但他們大多觀點看法不一,至今也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傮w而言,可以對新媒體作出如下解釋: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依托于新興科技,例如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而出現的一種新型傳媒形態,通過它可以向人民群眾提供信息服務,新媒體的主要代表有手機終端、互聯網技術、數字電視等。與傳統媒體相比而言,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容量大等一系列特點。
二、新媒體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新媒體的發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1.新媒體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新媒體的出現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選擇與平臺,它以其特有的互動方式,使受眾群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知識,它的出現不但拉近了思想政治教育與受眾群體之間的距離,而且能夠及時有效地引導輿論的走向,從而避免重大負面影響的產生。以微博為例,利用其信息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可以及時將正確的方針政策以及有價值的信息分享傳播開來,從而達到及時正確地引導群眾的目的。新媒體的出現豐富和優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進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了顯著的優化。
2.新媒體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新媒體的出現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得到了充實。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傳播信息范圍廣、速度快和容量大等一系列顯著的特點。在新媒體時代,通過微博、微信、微視頻等信息傳播載體就可以實現對諸多相關信息的及時獲取,尤其是對于一些重大事件,媒體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持續性的跟蹤報道,這就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為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過新媒體可以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進而優化學習效果。新媒體的出現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了優化。
3.新媒體共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新媒體的出現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得到了共享。通過新媒體平臺,各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可以跨越時空,相互進行交流學習,進而了解各種各樣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觀點。同時新媒體平臺可以實現信息的交互,改變了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增加了受眾群體的表達意愿,方便了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更好地進行交流,從而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之間成果的共享,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新媒體借助實時共享的資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有力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新媒體的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挑戰
1.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困境不斷加大。在新媒體時代,網絡成為人們主要的信息溝通渠道。不同的利益訴求和價值觀念在網絡上并存,各種價值觀念紛繁交織,構成了一個復雜多變、虛虛實實的話語生態環境。尤其是在當前的背景下,互聯網為民眾提供了多樣的表達渠道和開放的話語環境,民眾自我表達、自主參與、自由發聲、互動演繹的能力不斷提升,來自他們的輿論能量不容小覷,網絡爆料、網絡謠言、網絡失范等現象頻發,互聯網平臺對人們思想行為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主流媒體輿論場。在當前錯綜復雜的新媒體環境下,這無疑增加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困境。
2.年輕群體的價值選擇越來越困難。新媒體平臺傳播信息具有渠道多樣、內容海量、價值多元的優勢,同時也存在無中心、無權威、沒有明確主流思想的弊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年輕群體由于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面對媒體上的各種信息時很難明辨是非真偽,非常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在當前環境下,很多的網絡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下,對用戶和流量的爭奪越來越激烈。他們在傳播網絡信息的過程中只注重表面的收益,弱化甚至無視所提供內容本身以及整個傳播過程帶來的消極影響,不斷通過傳播低俗的內容來吸引或迎合網民,一次次做出刷新價值底線的行為,甚至不惜以身試法。如果年輕群體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他們的價值選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3.大眾的網絡決策行為日益隨意化。在新媒體時代,“指尖決策”正逐漸成為人們的日常決策行為。“指尖決策”在給大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人們的決策行為出現了隨意性、無意識與非理性等狀況。大眾在傳播或分享信息的過程中,往往缺少理性而審慎的思考,多是自由即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面對謠言,多數網民群體會不加甄別地點贊、評論和轉發,他們的情緒很容易被大眾影響,因此網絡參與行為就會表現出情緒化與宣泄化的特征。與此同時,大眾群體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在被逐漸消解,對事物的判斷很容易出現非理智化、任性化和自我化的特點。大眾群體在“指尖決策”的互聯網參與行為中表現得越來越隨意。
三、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策略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養
新媒體平臺的出現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掌握新媒體的特點,將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既要發揮出新媒體平臺的優勢,也不能丟掉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要求和傳統。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與要求不斷地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手段;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強防范意識,守住道德底線,對受眾群體起到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進而引導網絡秩序走向有序化、規范化。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時了解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積極主動地學習接納新思想與新東西,充分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優勢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改革,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壯大新媒體平臺的主流思想輿論
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把握時代的特點,將網絡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來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主動做大做強新媒體主流思想輿論?!懊浇榫褪切畔ⅲ浇槭侨梭w的延伸。”[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2]比如可以圍繞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主動設置相關的議題,進行精準引導,推送既有正能量又高質量的信息內容,增強多媒體主流思想輿論的權威性和吸引力。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制作一些貼近群眾生活的多媒體產品,無論內容選擇還是話語表達都應具備時代特色,更多地采用滲透式的教育方法,運用視聽同步、圖文并茂、動畫漫畫等深受群眾喜愛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將主流思想融入多媒體空間。
(三)牢牢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相關工作部門要不斷規范網絡秩序管理,嚴格落實網絡責任制度,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地發展。首先,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一系列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多媒體輿論動態的跟蹤分析,及時發現和處置具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其次,要加強對各類新媒體平臺的管理,及時處理各類有害信息,擠壓不良信息的生存空間,牢牢掌握正確的輿論風向,進而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網絡輿論生態環境。最后,要密切關注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實時動態,盡快回應大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多做答疑解惑的工作,及時疏導有可能出現的不良情緒,進而有效消除人們認識上的疑點和思想上的“疙瘩”。只有不斷加強輿論陣地建設,才能牢牢地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四)著重培養大眾的網絡素養
在新媒體環境下,培養大眾的網絡素養極其重要。網絡素養主要是指公眾接觸和使用新媒體以及解讀新媒體信息時表現出的素質與修養。在互聯網的信息海洋中,各種信息可謂鋪天蓋地,大眾群體的網絡素養是極為關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養大眾在網絡空間中的自控能力、價值判斷能力和反思能力。社會大眾除了要掌握必要的新媒介技術,還應當遵守網絡空間的倫理道德和法律規范。大眾只有加強內在道德約束,才能逐步提升內在自覺,從而使思想和行為朝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除此之外,在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追求高雅、健康、進步的思想文化,提升大學生在網絡空間的價值品位與精神境界。
四、結語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通過分析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而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策略,對新媒體背景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3.
[2] 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4):11-14.
作者簡介:張珍(1996—),女,山西晉中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田豐禾(1995—),女,山西陽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