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國家對校本課程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各校、各教育者能積極開發教學資源。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數學繪本能為學生提供豐富有趣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然而如何更有效的指導教師把數學繪本與國家課程整合,使數學繪本走進課堂中,需要形成一個系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本案例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以《橡皮筋、棒棒糖、甜甜圈》為例,構建了“學生的學線”與“教師的教線”的“雙主線”數學繪本閱讀課模式,形成了固定的操作流程,為數學繪本閱讀課的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一、背景介紹
近年來,繪本逐漸進入教育領域的視野,數學繪本中既包含生活的元素,又能體現數學思想,能有效幫助教師為學生在數學課程與生活間搭建一座橋梁,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可見數學繪本課程的建設遵循學生認知和發展規律,適合學生的發展。
本案例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以《橡皮筋、棒棒糖、甜甜圈》為例,構建以學生自主質疑、賞讀圖文、互助交流為突出特點的數學繪本閱讀課教學模式。
二、案例呈現
三、案例模式解讀
(一)模式界定:
所謂數學繪本閱讀課“雙主線”教學模式是指“學生的學線”與“教師的教線”在三個環節中并軌運行。
“學生的學線”即:疑、讀、議;“教師的教線”即:導、點、評。
其基本內涵可以如下圖所示:
(二)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
“雙主線”課堂教學模式一般按照三個環節進行,即導疑——點讀——評議。
第一環節:導疑
“導”是教師運用講授或談話法,將繪本與生活中的數學相連接,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疑”是學生根據老師的情境導入和繪本主題自由提問,學生帶著好奇心進入主題。
第二環節:點
“讀”是數學繪本閱讀課的核心環節,學生在問題驅動下,走進繪本,參與到故事情境中,圖文結合,運用各種閱讀形式,如引讀、指讀、齊讀、自讀等,讓學生深入解讀數學繪本的內在情感因素與數學知識的緊密聯系,在數學繪本閱讀中碰撞出知識的火花。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點”不可或缺,教師的“點”是點撥、提煉、提升,是引領學生探究規律或呈現新知。同時可以采用觀察圖片發現法、動手操作法、游戲活動法等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第三環節:評議
“議”是學生同伴合作,互動交流。既有學生間的小組合作,也有全班展示交流,目的是進一步理解新知,生成新知,在互動中,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傾聽、學會思辨、學會評價,學會質疑。
教師的“評”要伴隨學生“議”的全過程,要通過賞識性評價,強化新知,激勵學習熱情,達到組織調控教學的目的,讓學生用最佳的狀態投入學習。
四、取得成效
“疑讀議”,“導點評”把課堂教學分成學線和教線,但這兩條線并不是平行線,其基本流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線中的“導”和“點”按照學生需求,靈活穿插在學線的“疑讀議”之中,“評”的環節貫穿始終。
繪本閱讀教學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教師通過優秀數學繪本的選擇,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讀書時間和想象空間,學生讀書過程是主動積極的,思維碰撞是相互啟發的,表達是自主開放的。教師在課堂上是以組織、點撥、激勵的角色出現,而非“牽引”,使得學生的閱讀過程愉悅而生動,自由而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