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洪斌
摘 要:在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中,管理信息化模式創新改變了傳統的工程項目管理方式,通過信息化技術應用,提高了工程項目的施工和管理效率和質量。文章討論了信息化應用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作用和意義,對工程項目設計、采購和施工各階段管理的信息化模式以及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TU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064(2021)01-098-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1.042
工程項目管理是一項非常復雜且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僅要對整體的進度、安全、質量及各個階段、各方面內容進行管理,而且要對工程項目中需要用到的所有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安排,管理人員要對內外部單位、本單位不同部門之間的問題進行溝通和協商,管理信息化模式能夠對以上內容進行有效管理和科學管控,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使工程項目的時間、成本和任務得到精準控制。
1 工程項目構建管理信息化模式的作用和意義
工程項目管理貫穿方案設計、材料和設備采購、進場施工、調試驗收全過程,各個階段管理工作的管理效果會對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和質量產生很大影響。如果工程項目中的施工人員、施工材料和機械設備以及建設成本得不到有效管控,會造成工程施工混亂、無序并浪費大量能源資源,甚至降低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并導致施工安全事故,所以,科學、高效、有效的管理在工程項目中至關重要。利用信息技術,工程項目構建了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協調工程項目不同部門之間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時間,對工程項目中人、材、機等方面的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減少工程項目中人工記錄的缺漏和計算錯誤等問題,對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和企業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1]。
2 工程項目設計階段的管理信息化模式
在建設工程中,工程項目的設計階段是最基礎和最初始的工作內容,雖然沒有施工階段那么繁雜,但要嚴格管控工程設計方案,而且設計階段的管理信息化能夠對整體的工程項目施工做出科學的預估。設計階段的管理包括設計進度和成本預估,進度管理上的信息化模式可以精確控制各個設計步驟的時間。工程設計通常需要經過設計方案、構建模型和繪制圖紙等幾個階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模型和圖紙。
工程項目的模型根據不同的組成部分,可以分為工程的模型、工程中結構的模型以及工程設備的模型。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對設計階段的模型構建進度進行管理,要控制好工程設計模型不同部分需要的時間,在設計階段的建模和施工圖紙繪制環節應用BIM等信息化實現精確的管理和控制。
信息化在工程建設資金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內容是做好工程造價預算,利用造價管理信息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造價,并根據工程變化和市場價格的波動調整造價,保證造價的合理、準確、經濟。在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應用中,可以通過BIM模型構建模擬施工中的材料使用情況,對所需設備、各個構件和工程施工材料的數量、型號規格、市場價格等因素進行精準計算,實現工程項目成本的有效管控[2],也可以通過建模演示項目設計效果,實現工程設計的可視化。
3 工程項目采購階段的管理信息化模式
工程項目的采購階段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成本控制和施工質量,工程項目采購的管理信息化能夠實現對成本的精細化管控并控制材料的質量、數量和價格。工程項目的采購人員在采購各類材料時時會產生大量的票據和各種報表,工程管理人員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采購階段產生的所有資料。傳統的采購信息管理多由物資或會計人員對工程采購資料和數據信息進行核對,人工核對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且其信息管理的效率較低。工程管理人員可以應用信息化模式對采購中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對材料和設備供應商進行信息收集和評價,企業根據收集到的供應商信息選擇材料質量最好和價格最優惠的供應商,同步建立企業供應商管理數據庫,為后續其他工程項目提供數據保障。
采購階段的管理信息化可以對材料采購進度、使用安排、質量和存儲進行管控。根據實際的施工進度、材料的供貨周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決定材料采購的數量、運送到施工現場的材料數量及倉庫的儲存管理問題,大大提升材料的管理效率。采購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質量的管控,材料質量應當從供應商品牌和信譽、材料技術要求、材料采購周期等方面進行嚴格控制。在材料入庫時要在驗收表單中詳細記錄采購材料的名稱、規格、數量和廠家,嚴格入場檢驗[3]。
4 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管理信息化模式
4.1 工程施工進度管理信息化
工程施工階段是工程項目中最關鍵、耗時最長、任務最繁重的階段,工程施工涉及各個部門和各項施工任務,由此產生各種不同類型的文件和圖紙,這一時期的管理工作是最艱巨、最困難的,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緩解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壓力。工程施工進度不是靜態的、固定不變的,施工中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對原本的進度計劃產生影響。管理信息化可以對施工中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并與計劃的進度進行對比和分析,提前發現完成的進度滯后的施工項目或預估有可能超時完成的施工項目,對工程進度受阻的項目節點進行分析,找出影響進度的原因,并重新規劃和調整計劃,保證工程項目能夠按時完工。
另外,在施工過程中融入信息化模式,可以妥善解決交叉施工難題,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實際效率。在施工中,部分工程工期緊張、工序較為復雜,不同的施工單位需要共同合作施工,通過信息化模式對方案交底和施工模擬,各施工方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施工現場的信息,各方施工完畢后,也可將施工現場的情況與施工方案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其施工狀況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會對其他施工單位的工作造成影響。在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下,能夠使多方的聯系更加緊密,進而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進度,同時保證整體工程建筑的施工質量。
4.2 工程施工費用和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
除了實現進度控制外,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管理信息化能對施工階段的資金和安全進行管控。在工程項目施工費用管理信息化應用中,可以將施工中材料的實際費用、人工成本和施工設備產生的水油電等費用在管理信息系統中記錄下來,利用信息技術找出工程施工階段實際使用資金超出預算成本的內容,對相關成本進行分析和控制。當發現施工成本超出預算后,應對成本使用進行深度分析,尋找造成成本超額的原因并及時進行控制,避免繼續發生成本超出的現象;或者當施工進度滯后后,利用信息化手段測算性價比最優的趕工方案,保證施工進度的同時實現成本控制目標。同時,重新核算后續的施工成本管理,加大對施工成本的控制力度,最大限度地節約工程企業成本并提高工程項目經濟效益。
安全問題是一切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工程施工階段的安全管理信息化也是施工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在施工前,建立信息化安全隱患排查標準庫、質量缺陷庫,制定巡檢計劃和隱患排查治理流程,實現根據安全檢查工作的需要制定巡檢任務;在施工時,利用移動App進行現場對標檢查、檢查結果實時便捷登記、對檢查發現的隱患實時登記及狀態跟蹤,實現現場安全檢查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便捷化,事后也根據檢查結果自動生成每次的安全檢查記錄臺賬,可隨時查詢每次安全檢查發現隱患的整改驗收情況,自動生成每次的安全檢查總結報告,大大減少現場人員的工作量的同時,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提高施工的質量和效果。還可以通過信息化模式進行施工安全學習和培訓,在系統中應內置好施工有關的安全培訓課程和試題資源庫,課程和試題資源庫可包括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安全生產技術、事故案例、應急管理、職業健康等各方面的知識,施工人員還可根據自身需要對系統內的課程進行自主學習,也可根據施工單位管理要求設置培訓方案,推送相關課程內容供施工人員自學。
5 建立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
5.1 工程項目信息數據的一體化管理
根據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模式建立的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可以將工程中所有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整合,實現一體化管理。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平臺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將工程項目的文件資料、合同報表、數據圖紙等內容全部集中上傳到系統中,為工程保留完整的數據信息等文件資料。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的一體化管理平臺需要對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設定規范化、格式化的收錄標準,對同時期、同類型的工程項目資料按照統一的文件格式進行收錄和整理。工程文件資料的信息化管理應做到定期收集和集中管理,避免資料丟失問題。
5.2 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的集成工作
工程項目從動工到最后竣工會涉及非常多的部門單位和建設任務內容,為了保證管理信息化模式將所有項目分支和管理體系都包含在內,應當對各項內容進行集成處理。例如,工程項目設計階段的所有設計內容的信息化管理,在大的設計管理模塊下根據設計內容來劃分不同的分支結構,如方案、模型、圖紙、成本等二級分支,在模型之下還可設立三級分支,如工程、結構、設備等內容。按照這種方式,將工程項目所有信息都收集到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統中,對所有數據信息進行分類和集成處理,通過管理信息化保證工程中所有信息數據的完整性。
6 結語
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工程項目管理方式改革發展和創新應用的必然要求,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中的數據一體化和信息集成能夠對工程項目各階段的信息數據進行統一管理,管理信息化模式能夠控制工程設計階段的建模和出圖時間,進而控制采購階段的材料成本以及施工階段的進度、成本和安全。
參考文獻
[1] 孔丹丹.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領域中的應用探析[J].決策探索(中),2020(08):23-24.
[2] 陳育新.對當代建筑企業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的探討[J].四川建材,2020,46(03):192-193.
[3] 常建軍.關于建筑項目管理信息化模式構建探討[J].建筑技術開發,2020,47(0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