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 韋詩穩


摘 要:本文基于廣西高速公路養護的作業安全特性以及其中常見的作業安全隱患,借助于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和模型預測等技術手段對廣西高速公路養護中的作業安全性問題做了分析和研究,并對一系列養護作業安全策略做了總結和概括,從而為完善和優化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安全管理策略
1 廣西區高速公路養護區安全管理現有基本狀況和難點
2002年,我國頒布并出臺了第一部專門的安全生產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它系統并完整地針對安全生產經營活動實施了法律和規范。2015年,我國頒布并開始實施《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 H30-2015),要求各等級公路嚴格按照該規范組織養護作業,確保施工無安全事故,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
這些優惠政策法規的岀臺促使我國的工程施工行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管理和規范,建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也有了某種程度的改善,安全事故的發生總體偏向好轉。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工程建設安全事故率仍然偏高。
1.1 廣西高速公路養護區安全管理的難點
1.1.1 管理體系不完善,員工綜合素質沒保障
廣西區在解決高速公路養護問題上,依舊延續著傳統的建、養、管相結合的一體化養護模式。即公路管理人員既是地方政府主要管理職能的執行者,又是對養護工程作業的主要承擔者。從而沒有辦法形成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也就沒有辦法完全滿足越來越復雜的養護工作,這就給我們的養護工作造成了諸多的弊端。不少員工通過社會關系和送禮物等方式進入單位,員工的綜合素質沒有辦法得以提供保障。
1.1.2 養護安全管理體制辦事效率低,消息得不到完全傳遞
廣西部分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單位安全生產責任未能落實到位,大多數的檢測工作也只是停留在了日常的巡檢中。疏于對作業人員的監管,致使出現嚴重違反規范的操作。高速公路行政管理部門制定一套相應的規章制度以及重要的信息下發給養護單位,養護單位再下發信息給作業人員的同時也會出現信息的傳遞工作不到位,出現少傳、漏傳甚至不傳的現象。
1.1.3 機械化水平低
廣西大多數的高速公路在養護管理中仍然是處于一種人工觀察、自動化養護、人員管理等狀況,養護企業生產的技術和機械化程度相對比較低,雖然已經建立起了路面養護管理體系,但是其實際運行和應用并沒有做到位。
1.2 基于基本現狀和難點的總結
通過對廣西區高速公路養護作業現狀和難點調查,高速公路養護作業期間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認為:當前情況下高速公路養護作業仍然存在較多的交通安全隱患,養護區安全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洞,管理措施須待改進。
2 養護作業過程中管理問題分析
2.1 養護過程中占道管理分析
養護作業區是高速公路養護作業的施工場所,一個完整的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區包括警告區、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工作區、下游過渡區和終止區6個區域,再根據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區的類型分析,在養護作業保通中,外側車道封閉作業區和單向車道封閉作業區的保通難度最大,因此養護區安全事故發生概率大。做好這些工作區的保通,事故發生率會明顯減少。
2.2 養護過程中的施工和管理分析
(1)在道路交通系統中起主導控制作用的是車輛駕駛人,而駕駛人所具有的功能自由度又會導致不同程度的駕駛差錯。因此會提高事故發生的概率。
(2)由于養護施工占用了部分道路,養護公路路段的機動車輛數量和車速有所降低,通行能力下降,道路服務水平有所下降,同時施工階段的交通組織給駕駛人,特別是不熟悉路況的駕駛人帶來很大的不便,便出現交通擁擠,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
(3)受附近高速公路道路養護的嚴重影響,實施這些養護的高速公路車輛通行時能力有所減小,部分道路的交通流量也將有所轉移,由于附近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增加,附近高速公路的交通條件也會隨之變復雜,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會隨之增大。
3 廣西區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安全特性分析
高速公路發生事故是隨機事件,這種離散型隨機事件服從一定的分布,目前較多的事故模型有泊松分布,負二項分布等,本次采用泊松分布的形式描述其發生的概率和均值等參數。泊松分布是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標準估計,對于隨機數量N的值為n的概率估計表示為:(省略推導過程)
P—為發生n次事故的概率;N—為實際發生事故數量。
根據廣西某一高速公路歷年來的事故數據建立事故模型后得到如下概率數據,展示了廣西區某高速公路路段的交通事故概率率分布,該模型考慮了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結果如圖:(省略計算過程)
通過以上的事故概率分布得知:
(1)曲線圖比較緩和,符合泊松分布。
(2)養護施工作業區的事故風險比較符合現實。
4 廣西區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策略的確立
4.1 針對歷年來的養護安全管理難點提出
(1)落實安全政策養護施工單位要編制具體的監管作業方案,防止出現消息傳遞不明確,辦事效率低,安全保障跟不上。提高門檻,設立一體化監管部門,嚴格落實安全教育與專業技能考核,防止出現關系鏈,員工綜合素質低。
(2)落實人才培養政策,加強學習,提高產品技術創新投資,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解決機械化難題。
4.2 針對養護作業安全特性分析提出
4.2.1 限制車速以及施工人員操作規范化
在高速公路上進行施工作業時,一是加強警示牌的投入,提高施工人員的作業規范,防止出現警示牌想放沒有,有時少放或者不放的現象。二是要合理限制行駛車輛的速度,使通行車輛安全快速通過。
4.2.2 延長上游區域的長度
合理延長上游區域的長度,對通行車輛安全通過作業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業區各個區域的長度,特別是警告區、上游過渡區以及緩沖區的最小長度均不得小于《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 H30-2015)中規定的長度,使得公路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能夠有一個足夠安全的行駛空間并且可以保證機動車安全變道,這樣可以大大減小車輛行駛速度。同時還應適當地控制增加減速警示燈燈區的時間長度,使汽車駕駛員能夠有一個足夠安全的時間去分析處理實時接收到的汽車信息。
4.3 密切聯系基層員工,理論聯系實際
積極開展與養護安全文化體系建設密切聯系的工作,如組織舉辦安全生產專業技能大比武、安全文化課堂、安全詩詞朗誦競賽、安全警言書法展覽會等各類文化活動,避免了內容枯燥,形式簡單,避免僅僅停留在整個活動的外觀表面,使我們所學的在施工的過程中能夠得到貫徹落實,養護安全思維在安全生產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田衛.高速公路專項養護工程風險評估與安全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