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寬 紀靜波
摘 要:一場疫情,讓全國的高職院校都經歷了一次線上教學的實踐,也讓教育界重新認識到了線上教學存在教學效果不夠不理想的缺點。分析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模式的特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及特點,研究在后疫情時代,教學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案。整個方案中強調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價值引領。
關鍵詞:“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高職教學;課程思政;后疫情時代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國的高職教師和學生在2020年的上半年親身實踐了一次線上教學,線上教學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單純的線上教學模式也存在教學效果不夠不理想的缺點。因此,將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有機整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成為后疫情時代高職教育的主要教學模式。
所謂后疫情時代,并不是我們原來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復如前的狀況,而是疫情時起時伏,隨時都可能小規模爆發,從外國外地回流以及季節性的發作,而且遷延較長時間,對各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的時代[5]。
1 線上教學的特點
1.1 線上教學的優點
首先,從教學資源的宏觀角度看,線上教學有利于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實現教育的公平。通過國家多年的網絡資源建設,許多網絡教學平臺擁有大量的優質教學團隊和視頻教學資源,如超星學習通、智慧職教、中國大學MOOC等。使用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對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相關知識點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從教師的角度看,有利于大幅度減輕一線教師的重復工作量。線上教學資源豐富,一線教師可以使用網絡上現有的慕課、微課資源作為任務布置給學生課前觀看,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教師每次面對不同的班級上課都要將知識點重新講解的工作量,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知識和技能進行討論和創新。最后,從學生的角度看,線上教學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有利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
1.2 線上教學的缺點
線上教學沒有師生面對面的情感溝通和碰撞,教師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只能通過線上測試來檢驗學生的效果。然而由于線上學習和測試沒有監督,學生是否獨立完成學習內容和測試題目,也就成為未知數。
2 線下課堂教學的特點
傳統的高職線下課堂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多年來被人詬病是“填鴨式”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缺少學習的興趣。由于課堂人數較多,教師不能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進度,考核形式單一且過多的注重知識的掌握,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2.1 便于師生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學相長
面對面的線下教學能讓教師通過對學生行為和表情的觀察,了解學生掌握該知識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學生也能在課后及時找到教師答疑解惑。這些對于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學生提高知識水平是相當有幫助的。
2.2 有利于實踐教學的實施
高職工科教學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線下教學實驗通過對各種設備的操作,能夠讓學生較好的掌握實驗技能,比線上的仿真軟件實驗更直觀具體。
2.3 有利于課程思政的實施
線下教學中,教師的言傳身教能夠更好的把價值引領與思維方式的培養巧妙地融入專業教學課堂教學中。讓課堂教學成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讓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相得益彰。
3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內涵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和網絡化教學有機融合,線上學習與線下討論相結合,即學生先在網上學習教師預先錄制或指定的視頻資料,課堂則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匯報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既發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監控和指導作用,又能夠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4 混合式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
教師上第一次課要求學生進行分組,根據班級人數分為5~6組。建立團隊既便于學生參加小組學習,又能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而團隊精神的培養也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
4.1 課前線上預習
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將課程內容、教學視頻等相關教學資源上傳,并在線發布學習目標,以及課前預習作業。學生登錄學習平臺,進行課前預習,完成課前作業。教師可以在后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前作業情況,并適當調整線下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輔導。
4.2 課中線下教學
教師在課上把學習任務發給學生,學生分組完成任務,任務完成后由小組推薦代表展示,并匯報任務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教師對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而是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下完成有效的學習。
4.3 課后考核方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考核體系不僅包括學生對基礎知識和理論的掌握,更要考查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考核內容包括線上簽到考勤、線上作業、課上小組討論、課堂展示、和每學期幾次科研小論文、以及期末考試成績等部分組成。多維立體的考核形式,不僅能夠考核出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能夠全面展示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傳統單一的筆試考試更加全面立體。
4.4 課程思政的融入
在線上教學環節中,從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宗旨出發,結合與智能制造專業群相關的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新技術,新知識,通過網絡視頻,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科技報國的思想;其次在教學平臺上推送一些企業的企業文化和崗位介紹,幫助學生設計職業規劃,為即將到來的職業生涯奠定思想基礎。
在線上教學環節中,添加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和勞動表現的部分,學生課前根據教師下達的任務擺放實驗室的實驗儀器;實驗中根據教師下達的任務自主完成實驗;實驗結束后學生負責衛生打掃、實驗室使用記錄填寫等工作,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勞動意識、自律意識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5 結語
在“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趨勢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而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學生能夠充分利用了線上的優質資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且多維立體的評價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提升教學效果。線上線下全方位“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讓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王海威,王伯承.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義與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32-34.
[2]王志紅.《動物生物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科技視界,2020(3):73-75.
[3]孫敏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福建茶葉,2020,42(3):239-240.
[4]袁田.基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課程思政教學探究——以《春夏上裝制版與工藝》課程為例[J].山東紡織經濟,2020(2):46-48.
[5]王竹立《后疫情時代,教育應該如何轉型》[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4):13-20.
[6]馬亮,顧曉英,李偉.協同育人視角下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