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昕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與之相對應的,城市物流需求急劇增長,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軌道交通具有安全、快速、高效、清潔能源等諸多優勢,成為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人居品質的重要載體。因此,探索利用城市軌道交通開展物流貨運具有現實意義。本文以太原市為例,探索城市軌道交通運用于物流運輸的可行性,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運輸;城市物流;太原市;可行性
1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
太原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于2020年12月26日開通運營 ,北起尖草坪站,南至西橋站,線路總里程23.65千米,設車站23座,太原成為我國大陸第39座開通地鐵的城市。目前,太原地鐵在建線路為1號線一期工程,在建總里程28.74千米。根據規劃,太原地鐵線網由5條市區線和3條市域線組成,規劃線網總長約266.2千米。
2 城市軌道交通開展物流運輸的意義
與其他傳統交通運輸方式相比,利用城市軌道交通開展物流運輸具有以下優點:從運輸效能方面,在城市地面交通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軌道交通物流具有快捷、高效、準時的特點,且不受天氣及地面路況限制,可以減輕城市中心區的地面交通壓力,改善擁堵。從優化資源配置方面,軌道交通物流可以充分利用軌道客運的空余時段以及地鐵停運期運貨,為地鐵運營增加收益。從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軌道交通動力全部來自電能,自身具有較高清潔性,利用其開展物流運輸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提高空氣質量,有利于促進綠色城市建設。
3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開展物流運輸的優勢
一是太原軌道交通的可塑性較強。太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線網優化、站廳站臺改造、列車改造等方面都有可調整的時間和空間。二是太原軌道交通與物流基地具有區位相近的優勢。太原市大型物流倉儲基地集中在城市南部,與軌道交通1、2、 3號線終點站距離較近,可實現物流從南到北的遠端快速運輸。同時,1、2、3號線車輛段可通過發展上蓋物業,建設成為物流貨物倉儲及轉運基地。三是太原軌道交通現有規劃為多式聯運奠定基礎。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包含市區和近郊線路,連接武宿機場、太原南站、太原站、長途汽車站等交通樞紐,可以實現市區、近郊運輸相結合及多種交通方式多式聯運的物流形式。四是太原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的市場化多元發展戰略可與物流充分融合。太原軌道交通“聽景APP”的上線運行和太原地鐵商業聯盟、產業聯盟和BIM智慧科技建造的不斷發展對軌道交通開展物流運輸將起到助推作用,未來可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
4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承擔物流運輸的實現方式
4.1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物流可利用時段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開展物流主要可以利用晚間天窗期和日間運營非高峰時段的窗口期。晚間天窗期,軌道交通線路及車站需要進行維修保養作業,可利用維修保養完成后的時段開展物流貨運,此時間段內無客流影響,物流效率高,運輸量大。日間非高峰時段的窗口期集中在早晚高峰間隙及晚高峰后的時段,即每日10:00-16:00、20:00-22:00。10:00-16:00 時段處于每日上下班高峰期間隙,能有效銜接物流收發及運輸,是日間物流作業開展的主要時段;每日20:00-22:00 軌道交通已近停運,乘客出行活動即將結束,客流量較小,亦可進行物流作業。
4.2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開展物流作業所需設施建設及改造
4.2.1 場段物流園區建設
位于太原地鐵2號線南端的賈家寨車輛段內現存一14公頃可開發用地,可作為物流園區。建議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場區內道路等級提升,倉儲空間布局規劃和拓展,貨運平臺建設,裝卸貨平臺新設,智能化物流傳輸設備建設,新建場段設施建設。同時,建設中的太原地鐵1號線馬練營車輛基地和西山停車場,規劃中的太原地鐵3號線柴村停車場、東峰車輛段可以將場段建設布局和物流園區規劃進行綜合考慮,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將物流產業空間在地鐵車輛場段內進行預留,規劃建設適應貨物運輸的場區道路,預留倉儲物流及裝卸空間,在地鐵場段內建設完成成熟的物流園區體系,力求地鐵設施和物流設施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
4.2.2 車站物流設施建設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作為物流服務的終端,是提供物品收發的場所,執行投遞、配送任務。由于城市軌道交通空間相對狹小,在車站進行物流設施建設是不小的難題。太原城市軌道交通已投入使用的2號線一期工程,共設置23 個客運站點,對現有車站的改造主要分站廳層、站臺層、直梯三部分。站廳層:車站在承擔物流收發業務時,需設置收發站點作為“最后一公里”的服務網點。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車站收發點可采用“人工+智能”的模式,在站廳層設置智能快遞柜進行物流件收發業務,并結合太原地鐵“聽景APP”線上下單、預約選站、線下提貨。站臺層:在站臺層需要利用部分空間進行貨物的臨時性存放,可對站臺層屏蔽端門內的庫房和閑置空間進行改造利用,并建設貨物裝卸貨平臺等。直梯:為將車站貨物運至地面,在無法新建貨運電梯的情況下,還需對車站現有的垂直客運電梯改造為客貨兩用電梯,方便貨物進出站。太原地鐵1號線和3號線還未開工建設,對于這兩條線路假設擬計劃建設并開展物流運輸的地鐵車站,建議在設計階段即將車站內物流設施建設布置及客流、物流組織形式進行整體規劃,施工時一次性完成。
4.2.3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改造
太原地鐵目前采用6節編組A型列車,在執行物流作業或設置專用物流車廂時時,需要拆除車廂內部分座位和欄桿,提供貨運所需空間,或添加必要的擋板進行貨運與客運空間之間的劃分和硬隔離,并設置防沖撞設施保證貨物及車廂內部安全。
4.2.4 對城市軌道交通信號指揮系統改造
地鐵每站停靠時間短,對卸貨配合協調要求比較高,因此需要對信號指揮系統進行專業化改造,并進行反復演練,以適應貨運需要。
創新方案:利用機器人技術開展城市軌道交通物流運輸。在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太原城市軌道交通要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做數字化和智慧交通的引領者,打造“數字+”“智能+”升級版,不斷提高城市軌道交通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因此,本文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智能機器人與城市軌道交通物流運輸相結合的創新方案——在太原市軌道交通2號線地鐵車輛段以及明挖區間所產生的剩余地下空間(如2號線鐘-府區間;南內環地下空間)設置轉運倉庫及智能機器人停放平臺,利用智能機器人搭乘地鐵配送貨物,自行出站將物品送到商家或顧客手中,智能機器人隨后自行返回停放平臺。此配送方式優勢在于可擴大配送服務范圍,且不受客流大小影響,適用于小件貨物加急配送,同時車站內的監控設備可保障機器人安全運行,沒有站臺及車廂設施改造成本和風險。
5 存在的問題
利用城市軌道交通開展物流運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及風險:
一是資金問題。由于全國范圍內尚無城市軌道交通物流貨運的可參考實例,其潛在貨運量以及收益目前無法確定,地鐵物流貨運收益能否覆蓋增設倉儲中心、設備改造等成本需進一步科學測算。二是線路批復風險。如城市軌道交通承擔貨運職能,在線路批復時是否會遇到問題不得而知。三是與傳統物流配送相銜接問題。一方面,城市軌道交通物流配送必須與其他交通工具銜接配合,才能實現點對點運輸;另一方面,商家貨物經歷“倉庫運輸——地鐵——配送終端”需要額外人力。由此兩方面產生的配送線路變化所帶來的風險需進一步分析。四是安全問題。由于城市軌道交通的封閉性、空間局限性、客貨兩用等問題,城市軌道交通貨運對乘客以及物流作業人員帶來的潛在安全隱患以及運營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6 綜述
“十四五”是我國城軌交通加快推進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提升運營服務品質,推進產業變革的重要時期,也是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關鍵時期。現代城市發展離不開發達的物流業,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中的客流低谷與空載期用以運輸貨物,可以彌補物流行業缺口大的現狀。雖然目前城市軌道交通用于物流還沒有實例可尋,關于城市軌道交通物流還處于概念方案階段,其真正實現還需解決政策、技術層面、經濟效益等方面的問題。但如果政府層面出臺城市軌道交通兼具物流功能的相應政策,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可以制定地鐵兼具載客、物流功能的行業標準,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方及物流企業可以提出并采用安全科學的物流裝載、轉運、配送模式,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物流的載體工具及重要補充仍是有章可循、未來可期的。
參考文獻:
[1]忻劍鳴.利用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代物流的設想及探討[J].地下工程與隧道,2009(2):42-43.
[2]王小林,趙瀚.基于地鐵的城市地下物流系統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9(5):1273-1282.
[3]劉蘊博,勾兆丁,薛鑫喆,等.基于地鐵的城市快遞物流智能運輸系統設計[J].物流技術,2019(10):7-11.
[4]王亮.西安地鐵參與城市物流運輸的可行性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