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潔 姚云行
【摘要】目的:對淋巴結核病人施予健康教育強化護理,進而評估運用效果及有關指標情況。方法:選擇2015年2月-2016年2月因淋巴系統患有結核病而進入本院接受診療的59例病人,經搜集和評估各項病學資料,將入選病人劃分成對比組、實驗組,對比組28例在住院期內予以一般性護理,實驗組31例在住院期內予以一般性護理+健康教育強化護理,探查兩組病例護理后病情歸轉狀況,對比兩種護理操作方法的醫療成效。結果:經探究比較,實驗組31例總體醫療效果、經護理后對醫療操作的配合程度情況都優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淋巴結核醫護操作中增強健康宣教護理,能增強病人對醫療操作的總體配合度,有助提高醫療成效。
【關鍵詞】健康教育;淋巴結核;強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1-098-02
淋巴系統屬人體系統中較復雜的構成部分,若該系統出現結核病,則會累及病人頸部、腹股溝及腋窩等多處部位病變,以頸部病征最為典型[1]。本文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因淋巴系統患有結核病而進入本院接受診療的病人59例為對象,經記錄、評估各項病學資料,將入選病人劃分成對比組、實驗組,對比組在住院期內予以一般性護理,實驗組在住院期內予以一般性護理+健康教育強化護理,探查兩組病例護理后病情歸轉狀況,對比兩種護理操作方法的醫療成效,現將調研內容作如下陳述:
1.對象及方法
1.1探究對象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2月因淋巴系統患有結核病而進入本院接受診療的病人59例,入院后兩組病人在接受系統化檢查的前提下,由醫師依循淋巴結核的權威診療規范標準實施病癥判定,并已確診。進而將其劃分成對比組、實驗組,對比組28例:17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間于16-57歲,平均是(31±10.94)歲,包含12例左側患病者、11例右側患病者、5例雙側患病者。實驗組31例:18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間于15-58歲,平均是(30±11.51)歲,包含15例左側患病者、10例右側患病者、6例雙側患病者。對兩組病人各項一般性資料展開比較,未見突出差異(P>0.05),可進行同期對照研討。
1.2方法
1.2.1對比組
向病人展開一般性的常規護理操作,期間注意強調醫療工作重要性,逐步增強病人自身醫護意識。操作項目涉及:監查病人實時指標、密切注意病/體征改變狀況、引導正確參與定向檢查、叮囑病人按量按時用藥等。
1.2.2實驗組
在住院期內予以一般性護理+健康教育強化護理,一般性的常規護理操作同于對比組,健康教育強化護理的操作主要為:(1)從心理層面入手,消除不良干擾因素。多數淋巴結核的診療期都較長,部分病人會對醫療項目及具體操作形成抗拒感。醫護人員除一般護理服務外,著眼于心理疏導角度,對病人展開實時安撫和寬慰,以盡量消解其諸多不良情緒,增強病人配合程度,提升整體干預療效。(2)從病人病情著眼,提升用藥引導效率。病人于醫療診治期間,需規律化使用相應的多種藥物,各崗護士聽從醫師囑咐,引導病人規范化給藥。另外,適當講解一些用藥常識,例如,服藥后不良反應、給藥注意事宜及應急處理方式等,以降低給藥風險性,并提升病人的自我防護意識及自主護理技能。(3)從日常膳食考慮,強化飲食健康宣教。結核病蔓延發展時,會消耗掉病人機體的較多營養成分,使消化系統原有功能漸漸退化,誘發食欲消退現象。護士注重講授日常膳食的關鍵事項,病人以進食口味清淡、營養元素多樣、消化較快的食物為主,待食欲有所歸轉后,適量增強營養補給力度,并堅持科學化的膳食供給行為,輔助提升機體抗病、修復方面的功能。
1.3數據處理研究
運用SPSS21.0版統計軟件對本次所有相關的調查數據予以整合處理,當中,( ±s)表示計量數據,(n/%)表示計數資料;運用 2檢驗組間計數資料的對比,計量資料比較通過t檢驗,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時表示為P<0.05。
2.結果
2.1兩組病人總體醫療效果比對
經探究比較,實驗組31例共計29例總有效(10例治愈、19例有效),占比93.55%;無效2例,占比6.45%。對比組28例共計20例總有效(7例治愈、13例有效),占比71.43%;無效8例,占比28.57%。實驗組總體醫療效果優于對比組,差異較大(P<0.05)。
2.2兩組病人經護理后對醫療操作的配合程度比對
實驗組共計30例總配合病例(19例配合、11例較配合),占96.77%(30/31);不配合1例,占3.23%(1/31)。對比組共計22例總配合病例(10例配合、12例較配合),占78.57%(22/28);不配合6例,占21.43%(6/28)。比對可知,實驗組病人經護理后對醫療操作的配合程度情況優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由于受到結合病癥的較大影響,淋巴結核病人在住院接受醫治及護理期間,常伴有體能、營養過量消耗及抗病力退化等現象[2]。為此,醫護人員盡力輔助病人增強營養補給強度,以阻礙結核桿菌過速增加。本次研究期內,各崗護士注重強化心理干預、膳食引導、給藥宣教等方面的相應護理,將健康宣教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環節的護理操作當中,以降低結核疾病對病人機體的損壞度,進而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成效[3]。
此調研活動所得結果為:實驗組共計29例總有效,占93.55%;對比組共計20例總有效,占比71.43%。實驗組總體醫療效果優于對比組,差異較大(P<0.05)。實驗組共計30例總配合病例,占96.77%;對比組共計22例總配合病例,占78.57%。比對可知,實驗組病人經護理后對醫療操作的配合程度情況優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
綜合所述,對淋巴結核病人施行健康宣教方面的強化性護理,將具備針對性、科學性的宣教措施落實到位,能增強病人對醫療操作的總體配合度,有助提高醫療輔助成效。
【參考文獻】
[1]陳敬芳,戴文藝,李藕,等.親水性纖維含銀敷料在膿腫型淋巴結核切開引流術后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6):1919-1921.
[2]魏蘭,李玉琢,賈新轉,等.結核丸聯合常規抗結核方案治療老年肺結核合并頸部淋巴結核的臨床研究[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5,(1):16-20.
[3]殷學利,黃素群.利福霉素聯合封閉負壓引流對潰瘍型淋巴結核創面愈合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4,(2):150-151.
浙江省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 ?3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