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棟

摘要:目的研究了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癥狀,統計了治療效果。方法我們醫院呼吸內科選定60名呼吸衰竭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將所有患者分為30名兩組,一組分為一般護理組,提供一般治療,另一組分為干預護理組,進行無創通氣干預治療。并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了比較。結果 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都得到了改善,護理組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了更明顯的改善;治療后常規護理組有效30例,治療有效率81.48%(22/30),干預護理組有效30例,治療有效率94.44%(28/30),P<0.05,具有統計意義。結論 為慢性阻塞肺并發癥導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的無創通氣,對患者的呼吸功能有更明顯的改善,效果明顯,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臨床療效;無創通氣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197-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人體氣管或肺部氣流堵塞的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肺心疾病、呼吸道衰弱等慢性疾病。與有害氣體及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如果對人體的危害非常嚴重,會影響身體的呼吸機械通氣功能異常,嚴重時會對生命造成威脅。死亡率很高,世界40歲以上的發病率已達9~10%。因此,及時進行治療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國內經常使用藥物治療,但效果不好。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我院提出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無創通氣治療,效果顯著,具體描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我們醫院呼吸道內科選定6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治療,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0人,一組分為正規護理組進行正規治療,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42~65歲,病程2-4年;另一組為干預護理組,提供了無創通氣干預治療,組內包括男性患者27名,女性患者23名,年齡分布在40~72歲,病程1~3年?;颊呔泻粑щy、胸悶、氣喘等癥狀,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水平、地域分布上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這是一個可比性的變量。
1.2 方法
1.2.1對常規治療組的病人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治療。
1.2.2 對于無創通氣干預治療組的患者,在靜脈注射和價格調整下,追加呼吸機治療,將氧氣濃度調節在45~60%以內,同時進行全身葡萄糖皮質激素、防止感染及支氣管擴張劑治療。
1.3 評價標準
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評分,滿分為100分,統計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痊愈:呼吸功能恢復正常,臨床病癥完全消失了。效果:呼吸功能逐漸恢復,胸悶,咳嗽等癥狀有所緩解。無效:呼吸困難,胸悶,呼吸急促,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有效率:(治愈人口+有效人口)/總人口*100%。
1.4 統計學意義
所有資料均利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22.0進行整理,呼吸功能分數為“”,治療效率使用(%)表示,當P<0.05時,這說明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呼吸功能評價
統計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整理其數值如下:治療前常規護理組患者呼吸功能評分為72.3±2.4分,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常規護理組呼吸功能評分為83.5±3.7分,干預護理組呼吸功能評分為94.6±1.6分,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顯示,對慢性阻塞肺疾病并發導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通過無創通氣治療,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了更明顯的改善。整理數據如下,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通過統計和評估兩組病人的治療情況可知:治療后,普通護理組患者痊愈10例,有效14例,無效10例,總有效人數16例,有效效率81.48%(20/30),干預護理組患者治愈16例,見效14例,無效10例,總有效人數10例,治療有效率94.44%(25/30),P<0.05,具有統計意義。
結果表明,對慢性阻塞肺疾病并發導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了無創通氣干涉,治療患者的呼吸功能,患者的治療更加有效。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疾病是慢性的介導炎癥性疾病,慢性介導炎癥的存在會導致病理、生理變化的出現等,例如,介流限制癥會誘發活動性呼吸困難、咳嗽、咳痰,慢性肺閉鎖癥以活動后呼吸困難為代表癥狀,而且,咳嗽、咳痰可能是它的第一個癥狀,引起人們的注意,除了慢阻肺的呼吸系統的變化外,并發癥的存在、并發癥的存在還會影響慢性肺疾病的發展。已發現的危險因素大致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兩類,外因有吸煙、吸入粉塵和化學物質、空氣污染和呼吸道感染。內因包括遺傳因素、氣道反應性增高、懷孕、新生、幼兒期、兒童期各種原因導致肺發育或生長不良的個體。隨著病情的發展,經常會出現呼吸衰弱的現象,嚴重的呼吸衰弱會影響肝腎功能,會出現蛋白尿、尿血。這往往是由于胃腸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或應激性潰瘍引起的,此時要保證患者的正常呼吸,目前常以呼吸道供給氧氣,我院利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效果顯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調節了體內氣壓。另外,人工呼吸器的使用成本較低,安全性較高,是值得推廣使用的輔助治療方法。我院開展治療效果的實驗分析以來,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效果顯著,實驗數據如下,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都得到了改善,護理組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了更明顯的改善;治療后常規護理組有效23例,有效率81.48%(23/30),干預護理組有效30例,有效率94.44%(28/30)。
綜上所述,治療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后,患者的呼吸功能都得到了改善。另外,無創通氣治療對患者的呼吸功能有更明顯的改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從喜.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5)129-130.
[2]葉澄健,藍巧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8(1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