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校園本是純潔無瑕的象牙塔,莘莘學子在校園里孜孜求學,像一片花朵一樣的同齡人在一起成長與成才。然而,有陽光的地方,免不了有陰影。校園欺凌就是美好校園中很多學生深受其害的陰影。
“我知道自己長得不好看,性格也不討人喜歡,太內向了。”小A就是一個從小學開始持續受到校園欺凌的女孩。小A說自己小時候長得又瘦又矮,皮膚也很黑,在外貌上很多同學都會嘲笑她,給她起一些難聽的外號。小A的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母親平時要上班,還要照顧弟弟,所以父母對她都不是很關心。
小A從小學時就不是一個健談的孩子,在班里成績也一般,所以在小A的心里自己其實非常普通。不過由于她的作文寫得不錯,初中的語文老師讓她當語文課代表。小A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是老師對她的信任和認可,所以每次收作業的時候,小A都很認真記錄了同學們的情況。然而,被小A經常記名不能及時交作業的幾個同學開始對小A冷嘲熱諷,攻擊她的長相,說語文老師偏心,還造謠說小A是個喜歡打小報告的人。不知該如何辯解的小A背著這些沉重的心理包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古怪的人。小A不止一次在日記中記錄了這些受到欺凌的事情,她也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因為她覺得如果她真的把這一切告訴了老師和家長,那她就真的變成了那幾個同學口中喜歡打小報告的人了。
小A的忍耐沒有得到同學們的理解,越來越多的同學甚至開始覺得小A是個怪人,非常孤僻,因此更加不愿意和小A成為朋友。小A感到非常委屈、無助,在她的日記中也開始出現了“活著真的太痛苦了”“好想離開這個世界”之類的話。此時的小A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自殺意念,急需及時的干預和幫助。
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學校情境中,學生對他人或群體做出的負面行為,包括但不限于言語方面的辱罵、嘲笑,身體方面的攻擊、踢打,關系方面的孤立排斥等。校園欺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發生率較高。有對48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余名青少年進行調查發現,有30.4%的青少年經歷過校園欺凌。而且,在國內的一次調查中也發現,在中學校園里,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率達到21.5%,在男生中的發生率大于女生。而校園欺凌是導致學生出現自殺相關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那些受到校園欺凌的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來說,他們受到的負面影響往往是非常深遠的。他們不僅會懷疑自己身處的環境充滿危險,也會認為自己可能做錯了什么,或者有什么讓他人討厭的地方,繼而容易變得不自信,遇到問題就自我懷疑,繼而形成脆弱的自我。
心理學研究發現,校園欺凌行為對被欺凌者的身心都會產生較大影響。被欺凌者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感到抑郁、沮喪,有很強的孤獨感、較低的自尊水平,而且他們對所屬的集體也難以產生歸屬感,體驗到很強的受挫折感,對自我的價值產生否定,繼而出現自殺意念,甚至導致自殺的發生。如同案例中的小A,長期受到校園欺凌以后,她已經對自己沒有了自信,她沒有去思考那些欺凌她的人做得不對,不該這樣對待她,反而認同了那些人對她的評價,覺得自己是“孤僻的”“令人討厭的”。這些消極的形容詞被她內化為對自我的認知,于是她忘記了反抗,開始責怪自己,懷疑自己,甚至厭惡自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在對校園欺凌相關的自殺意念進行干預的時候,不僅需要干預學生的自殺意念,也需要及時制止校園欺凌的行為。這兩項干預都要進行,才能讓受到欺凌的學生在充滿安全感的校園環境中恢復健康、積極的成長軌跡。
在學生自殺意念的干預方面,自殺相關的干預并不僅僅是心理輔導可以獨立完成的,還需要各方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開展及時的心理危機干預。由專業的心理輔導、心理咨詢人員對學生進行干預。主要包括,在干預時保持冷靜鎮定的情緒,給學生營造安全、包容的環境,讓學生愿意說出自己的問題。在學生訴說的過程中,要保持積極、無條件支持的態度,用共情性的傾聽和回應,讓學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同時,對于學生身上的積極點、有能量的點,以及可以有所突破的地方,要及時讓學生發現并關注到,肯定學生的價值,讓學生對自己有更積極的認知。
2學校其他方面的支持。主要包括,班主任、其他任課老師、同學、學校領導等對于學生的理解和支持,并確保學生的安全。班主任、其他任課老師等多關注這些有自殺風險的學生,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從更積極的角度看待這些學生的表現,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勵。同學方面,多關心這些學生,多鼓勵他們參與到學校的各種活動中,和他們建立更積極的關系。學校領導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舉辦更多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活動,提高學生應對問題的能力。
3家校聯合。學生的問題往往和家庭密切相關。家庭也需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多關心和支持孩子,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讓孩子的心中有個穩定而溫暖的家庭港灣。
在校園欺凌行為的干預方面,學校必須立即制止校園欺凌的行為,對那些實施校園欺凌的學生進行教育指導,明確和完善相關校紀校規,讓這些欺凌他人的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進行改正。同時,班主任、其他任課老師和同學等對這些欺凌他人的學生也需要持續的監督,讓他們沒有機會再實施傷害他人的行為。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的欺凌問題,學校更不能縱容,應立即交給相關部門處理。對于校園欺凌,學校可以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明白校園欺凌的危害,以及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在遇到校園欺凌時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權益。老師和家長也要提高對校園欺凌的意識和警覺,關心和了解學生的問題,及時提供幫助和指導,為學生構建安全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