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玉 溫泉兒 魏莉蕻 甘露


摘 要:文章以成都市及成都市三岔湖景區為典型案例,針對性地了解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現實發展狀況、優勢及短板等內容,對成都市周邊鄉村旅游業發展質量進行研究,并對成都市周邊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議,促進成都市鄉村旅游實現持續、和諧、健康、優質的發展。
關鍵詞: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成都市;三岔湖景區
基金項目:本文系成都市軟科學研究項目(2019-RK00-00311-ZF)、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2019L12)研究成果。
一、鄉村旅游研究背景
基于對新時代中國國情特征的準確把控,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是重要引擎,同時也是努力建設新時代的美麗鄉村,實現城鄉統籌一體化的特色路徑。因此,目前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對促進鄉村振興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成都市因其獨特的地質、氣候條件,特有的川西林盤景觀,以及深厚的人文歷史淵源、多民族雜居等因素,形成了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的豐富旅游資源。然而,目前成都市的鄉村旅游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部分村鎮景點盲目建設,規模經營效益不明顯;單一季節性的景觀不利于旅游地長期發展;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嚴重影響游客體驗。
二、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國內外研究現狀
鄉村旅游與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相互關系研究一直是鄉村研究的重要內容。Bramwell等學者考察了近年來關于可持續發展旅游的不同研究策略,通過與政治生態、群體、過渡路徑、行為和系統變化相關的思想和概念來推進思考[1];Lee等學者以旅游區生命周期理論為基礎,通過考察居民對社區旅游可持續性的認知,彌補了可持續旅游發展研究的空白[2]。
國內學者對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成果較多,但系統論述中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著作尚未見到。杜江、向萍對我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深刻的開創性研究,從而推動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研究[3];任世國認為發展鄉村旅游時要注重可持續發展,注重經濟效益、資源和生態環境、社會效益的綜合發展,促進鄉村旅游良性循環[4]。
綜上所述,從研究內容方面來看,目前學者們更注重單一產業對鄉村旅游的影響,而對多元化產業融合作為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進行詳細分析的則相對較少。在對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中,大多學者從生態文明、社區居民等視角進行研究,較少從游客滿意度視角對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三、鄉村旅游相關概念
(一)鄉村旅游運行機制
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發展模式,由于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學者們對于我國鄉村旅游的研究甚至還囿于概念的爭論等層面?!皺C制”一詞最早起源于希臘,將其本義延伸引入不同的學科之后,產生了不同的含義,由此可將鄉村旅游運行機制解釋為:在鄉村旅游系統中,為達到某種目標或效果,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方式,是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內在運行機理。
(二)可持續發展
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作為可持續發展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關于可持續旅游最權威的表述產生于世界大會文件《可持續旅游發展行動戰略》。該文件將可持續旅游定義為“在保持和增強未來發展機會的同時滿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當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和生命維持系統的同時,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美學的需要”。
四、研究內容
(一)研究對象
1.成都市鄉村旅游
成都市可分為三個圈層,二、三圈層具有豐富的鄉村旅游發展資源,是鄉村旅游產品發展的優勢區和主要聚集區。二圈層毗鄰成都市區,鄉村旅游產品以生態農莊、花卉果蔬觀光園等形式為主,注重特色項目的打造。三圈層主要依托于豐富的農業資源,發展農事體驗、鄉村酒店、多功能體驗莊園等多種形式的鄉村旅游產品。成都市部分鄉村旅游景點分布如表1所示。
2.成都市三岔湖景區
三岔湖水域面積27平方公里,是成都經濟圈內最大的湖泊,三岔湖擁有優質的自然資源。三岔湖區域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相對濕度較大。
作為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連接點,三岔湖特殊的地貌形成了淺丘林盤。這種獨特的林盤風貌,延續和豐富了川西林盤的內涵,為三岔湖景區增添了一份獨特的生態魅力。
(二)主要研究內容
本文以成都市及成都市龍泉山三岔湖景區為研究對象,基于游客滿意度視角,采用理論研究和實例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找出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針對三岔湖景區旅游服務質量進行研究,通過大量資料收集和調研,掌握三岔湖景區旅游服務質量基礎數據,探究制約三岔湖景區旅游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為成都市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此次問卷調查涉及的游客范圍比較廣泛,其中參與調查的人口特征如下:從年齡結構來看,以20—30歲的人為主,30—45歲的人次之,由此可見出游群體以中、青年為主;從職業層次來看,以公司企業員工為主,這說明三岔湖景區的消費群體呈現大眾化。
通過對旅游消費分布情況的調查可以發現,除去旅游中住宿和餐飲這兩項必須支出的部分,人們在購物方面支出很多。因此,三岔湖景區可以加大旅游產品等設施的建立等。對三岔湖景區的餐飲及住宿滿意程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都滿意或較為滿意,說明三岔湖景區在這兩方面的規劃與投入較為合理。游客對三岔湖景區的總體評價如圖1所示。
調研游客對三岔湖景區的整體滿意度情況,大致呈現為滿意。從基礎設施、服務質量、環境衛生等各個方面綜合來說,整體較為滿意。
本研究先后梳理了與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基本理論與相關文獻,通過調研,了解了成都簡陽市三岔湖景區游客滿意度情況,發現了成都市鄉村旅游在經濟、量、管理、資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五、結論與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以提高知名度
雖然三岔湖景區在最近幾年中飛速發展,但相比于峨眉山、九寨溝等世界聞名的旅游景點和青城山、都江堰等較出名的旅游景點,三岔湖景區的知名度仍然較低。同時,人們對其旅游產品知之甚少,景區難以有效增加旅游收入,因此要加強宣傳,提高知名度。
(二)完善相關法規
對于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模式來說,相關的法律政策對于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從“十一五”開始,已經有多個地區貫徹了政府對于鄉村旅游發展和建設的各項政策。各地區要對當前現有的鄉村旅游資源進行進一步的建設和規劃,改善鄉村旅游環境的各項指標。
(三)力求項目創新
由于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社會發展等呈現出的特征不同,所以鄉村旅游資源具有不同的類型。因此,抓住重點,選擇具有獨特吸引力的旅游資源進行擇優開發,通過其自身的特色吸引更多的旅游觀光者。成都市的人文景觀是當地所特有的人文旅游資源,要實現鄉村旅游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也要注重保護成都當地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
(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全域競爭力
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是影響游客體驗的重要因素,游客的體驗直接影響著游客的再次出行意愿和口碑宣傳意愿。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包括交通條件、住宿設施、餐飲服務等,因此要提升成都整體服務質量,就必須培養全域發展意識,順應當前全域旅游發展潮流。
參考文獻:
[1]BRAMWELL B.Theoretical activity in sustainable tourism research[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5(9):204-218.
[2]LEE T H,JAN F H.Can community-based tourism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sustainability[J].Tourism Management,2019(70):368-380.
[3]杜江,向萍.關于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旅游學刊,1999(1):15-18,73.
[4]任世國.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業經濟,2015(9):56-58.
作者單位:
四川農業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
通訊作者:
甘露,四川農業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城鎮建設管理、工程項目管理、災害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