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珍霞
摘 要:由于現在社會各行各業發展迅猛,教育行業也同樣如此,教育方式也順應時代的發展在不斷地創新,現在更需要用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小學課程中語文是一門主要課程,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對于課程中的識字教學還比較容易接受,但對于由文字所組成的文章,學生學起來就顯得比較吃力,并很難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故事與情感,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進行閱讀與理解,就需要科學的教育方法。而思維導圖就是一個很好的促進學生閱讀成效的有效工具,就思維導圖對于閱讀的意義進行梳理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維導圖
小學生現在對于閱讀的理解只是單純地將一段段文字讀出來,往往讀了好幾遍,卻并不明白文章所表達的意義,造成學習效率低下,并逐漸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更加巧妙的科學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提升對閱讀的理解,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思維導圖這一全新的教育方法就受到了教師的青睞,閱讀時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一個直觀的形象,建立生動形象的畫面,從而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加深理解和感悟,這時教師只需要為學生適當地進行一些點撥,學生就能更加透徹,所以思維導圖的作用不言而喻。
一、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所帶來的重要意義
思維導圖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的內容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個個鮮活的畫面,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能強化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導圖能夠將比較復雜抽象的文字具象化、簡便化。思維導圖相比傳統的教學更加簡便科學,傳統的語文授課方式只是單純地教育學生不停地閱讀、不停地背誦,遵循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教育理念,雖說最終也可能會有所成效,但其中所浪費的時間不言而喻,更何況小學生的年紀較小,都比較貪玩,學生并不會真正靜下心來去閱讀,可能最多只讀個兩三遍便將課本拋之腦后,也不會記下多少東西,更不用說去理解其中的內涵,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下降,對于閱讀文章會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厭學,這種結果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所以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運用科學的方式對學生傳輸知識,思維導圖對于提高學生興趣、將教學內容簡化、降低文章的難度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國家一直提倡的給學生減負,不光是減少學生的作業量,還有要將復雜的教學簡單化讓學生能夠輕松無壓力地學習知識,所以,思維導圖的應用與推廣普及不光對小學語文甚至對其他學科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方式
在每次授課之前鼓勵學生提前預習,預習是快速了解新知識的有效途徑,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能粗略地掌握文章的重要內容,清楚地知道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明白文章是主要描寫人物還是描寫事物,在心里先有一個淺顯的認知,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更加認真地聽課,自然而然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不知道怎么為自己設立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這就需要教師主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時教師就可以應用思維導圖為學生在腦海中設立一個大的整體框架,讓學生有一個固定的學習方向和目標,更好地展開課前預習。例如,學習一篇描寫人物的課文時,以人物為中心,讓學生試著找出人物的主要特點,然后標注出來。例如,人物的樣貌、行為或者性格特點,如此一來學生對文章就會有一個大致的理解,這種框架式的學習能夠幫助培養學生的整理與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思維導圖也可以應用到學生的寫作過程中,不光是學生,對于成年人來說寫作也是一件比較煎熬的事。所以一直以來教師都在不斷地研究更有效的指導方法,能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寫作,不再是寫流水賬式的作文。其實學生寫作難、不會寫主要是由于找不到寫作內容的重點,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素材也較少。這些都是學生寫作難的原因。而思維導圖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還是以人物為例,學生可以以人物為中心擴散思維,在框架內以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分類,在寫作時可以將一系列特點逐條填入,如此一篇文章就能初步完成。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積累素材,在腦海中構建框架,做到下筆如有神。
三、結語
思維導圖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將學生所學內容簡單化和具象化,使學生更容易接受,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對于學生的記憶力、專注力和擴展思維有著很強的鍛煉性,思維導圖是對教育方式的一次創新,所以教師一定要深入了解思維導圖,使其成為教學中有效的教學工具。
參考文獻:
[1]蘇鴻玲.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智力,2021(12):65-66.
[2]黃麗鳳.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