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榮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刻板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現階段教學中要滲透寓教于樂理念,將趣味教學與快樂教學相融合,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圍繞學生興趣點進行快樂教學,從而達到教師輕松教、學生快樂學習。現結合寓教于樂的教學價值,并提出新時期下的語文快樂教學策略。
關鍵詞:寓教于樂;小學語文;快樂教學;研究探討;教學策略
顧明遠教授指出:關于快樂教育,它的本質、目的就是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所以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其是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還具有思想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快樂教學法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研究新課標要求,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而且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格吸引力,要將枯燥的語文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挖掘教材中的隱含元素,延伸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外知識,將所學內容與課外知識相結合,抓住學生獵奇的心理,從而完成寓教于樂理念下的快樂語文課堂的構建。
一、寓教于樂的教學價值
寓教于樂是指課堂上通過教師與學生產生的情感共鳴來激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熱情。研究寓教于樂的教學價值,應先分析教師快樂教學法與學生快樂學習的內涵,兩者的核心內容均是將枯燥的語文知識借助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接受力。即便是知識的講解,教師也要運用自身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組織有趣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牢牢抓緊學生的好奇心理,以此建立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關注度。寓教于樂的教育價值就體現于此,讓學生在主觀意識上喜歡學語文、愉快地學語文,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二、寓教于樂理念下小學語文快樂教學方式
(一)借助互聯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階段小學生對互聯網內容的興趣大于對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將互聯網技術和網絡資源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利用移動互聯網信息獲取便捷、靈活、豐富的優勢,深度挖掘語文教材的內容,備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內容,利用互聯網資源創設適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并且能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此種方法的運用不僅能促進互聯網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還能豐富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都要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任何教學方式都不能脫離教材內容,教師在課下還應嚴謹備課,通過備課篩選視頻內容,確保視頻內容價值最大化。
例如,在教學《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時,借助互聯網中大量的教學資源,找到適用本文學習的視頻在課前播放,這可大大提升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興趣。同時,畫面相比于板書,在內容的展示上更為直觀,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師利用課件在課堂上為學生提出本節課的學習問題“多角度全方面思考本文中心思想”和“美好心靈與愛的重要意義”,可令學生在寓教于樂的課堂中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是創新語文課堂的具體表現,更是利用媒體教學完成德育的基本路線。
(二)豐富的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可豐富快樂教學方式,為促進寓教于樂教學舉措在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教師應注重情景構建,強化學生語文課堂體驗,這也是優化語文教學策略多樣化的必然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在語文課堂中為保證教學過程的合理性,教師應結合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活動內容的針對性設計,杜絕為情境而情境,創設的情境必須是服務于教學內容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進一步優化學生的課堂體驗,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相關內容的表演,將教材內容可進行表演的部分設置課堂表演環
節,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以此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在表演環節,教師可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分組,由教師充當裁判,最先完成任務的小組取勝,并給予獲勝的組別以物質和精神獎勵,這個過程中要多一些民主,少一點“紀律”,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才能感覺到尊嚴感、安全感和愉悅感。通過此類型的教學活動,教師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幫助教師檢驗課堂教學成果。而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處于和諧交互狀態,也能夠養成合作交流意識,進而可顯著提升學習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通過教育活動豐富快樂教學內容,將寓教于樂理念與學生學習問題融合分析,可有效解決目前小學語文快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快樂教學中要加大對學生的引導力度,讓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從而打造高效的語文活力課堂。
參考文獻:
[1]黃燕.小學語文課堂中快樂教學法的應用探究[J].科幻畫報,2020(11):250.
[2]劉虹.快樂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寓教于樂的實施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2020(18):46.
[3]歐陽寶明.基于寓教于樂理念的小學語文快樂教學方式分析[J].小學生(下旬刊),20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