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彬
摘 要:著重從口語交際的評價入手,探究從不同角度進行多元化評價的積極意義,努力通過口語交際中多元化評價這個“杠桿”,進一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更會開口說,也更樂于開口說。
關鍵詞:口語交際;多元化;評價
口語交際作為語文課程之一,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重要使命。如何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本人認為除了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口語交際情境之外,還要通過課堂評價這個“杠桿”,進一步撬動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讓學生更樂于開
口說。
當然,這里的評價不僅是指老師的評價,也不僅是指口頭的評價,更不僅是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的單一的評價,而是一種有學生參與的、有體態(tài)評價在內的、包含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多元化評價。
一、評價的主體要多元化
眾所周知,課堂評價的主體是教師,這是因為教師熟悉整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了解其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知道如何運用正確的評價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他們的評價有時難免會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評價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教師不應當忽視學生在課堂評價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因為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學生對自我狀況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有發(fā)言權。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學期口語交際“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時,當學生開始介紹訪談他家人的童年歲月前,教師要求其他學生要認真耐心地傾聽發(fā)言,聽完后相互評價,如“你覺得他說得有條理嗎?”“你對他說的哪些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通過這些前置問題的設置,使學生認真耐心地傾聽,同時進行積極的思考和評價。聽完后也可以讓發(fā)言的同學進行自評:“你認為自己的發(fā)言有條理嗎?”若學生回答“有條理”,則繼續(xù)追問:“哪些地方有條理?”若學生回答“沒有條理”或“不太有條理”,則教師可進行引導:“聽了同學的意見,你覺得自己的發(fā)言還可以作哪些調整?”總之,通過學生的互評與自評以及教師恰當的指導,讓學生在評價中進一步思考、進一步提升。
二、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口頭評價因其直接、快捷等特點成為老師課堂中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評價方式。而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頻繁的口頭評價方式不免會讓學生感到疲倦,課堂效率也難以進一步得到提升。
此時,教師可以在口頭評價的基礎上再輔以適當的體態(tài)語言進行評價,比如,在進行口頭評價的同時對他豎起大拇指,意思是在告訴他,你的答案真棒;或在學生答完問題后,和學生握一握手,表達與他的心靈相通之意;或用手輕輕摸一摸答錯問題學生的頭,告訴他,錯誤在所難免,敢于發(fā)言就是勇敢的象征。你會發(fā)現,老師的一次輕輕撫摸,一個會心的微笑,抑或是一個小小的“暗示”或眼神,都能夠溝通師生間彼此的心靈。信息交流的總效果由“7%的文字+38%的聲音以及語調語速+55%的表情動作”共
同構成,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體態(tài)語言在傳遞信息中的重要作用。行為科學也告訴我們,一切無聲的語言,即體態(tài)語言都可以用來作為人際溝通的手段,都可以用來為教學服務。
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學期口語交際“轉述”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口頭轉述的情境——請將“明天班級將集體參觀博物館,早上8點在學校北門集合,請同學們準時參加?!边@一消息打電話告訴今天請假的小麗同學。恰巧接電話的是小麗的爺爺,爺爺的耳朵有點背,打電話的同學不厭其煩地大聲說了一遍又一遍,才將通知的內容轉述清楚。結束對話后,看著他滿頭大汗的樣子,我除了稱贊他的“敬業(yè)”之外,還對他的表現豎起了大拇指,全班同學也情不自禁地為他的表現而鼓掌,相信此時此刻這位同學的內心一定是激動的、高興的。我想:他高興的不僅是老師的表揚,還有老師的大拇指稱贊,以及同學們發(fā)自內心的掌聲吧。
三、評價的維度要多元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立體地提出了語文課程的學習目標,這三個維度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是不可分割的一個
整體。
在進行口語交際的教學評價時,老師不僅要關注交際的內容是否流暢、是否正確,而且要關注同學們交際時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如與別人交流時,態(tài)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禮貌”,是否能“尊重和理解對方”,遇到不同的意見時,是否“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
見……因為,怎么說往往比說什么更重要,甚至它有可能決定著口語交際的成敗,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情感態(tài)度取向的忽視等于丟掉了口語交際教學的半壁江山。這就需要老師在備課前認真吃透課標中對應的學段要求,認真研讀教參中的教材解讀,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貫穿在整個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讓學生不斷增強口語交際的信心,使口語交際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總之,以上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的多元化評價嘗試,以達到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不斷增加自己口語交際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凝.教師非言語行為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內蒙古教育,2015(10):24-25.
[2]劉隴麗.蘭州市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