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

摘 要:學生從小學開始培養數學運算能力,可以使他們在往后的數學學習及其他需要運算的學科中具有極大優勢。所以應該注重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小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師運用相關能力,讓學生感受運算的魅力,喜歡運算,提高數學運算能力。就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提出見解。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
小學生因為年紀較小,自我學習能力不強,因此,教師在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中具有重大作用。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講解數學知識,使學生了解運算,通過解題和數學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運算能力。小學生還沒有形成定性的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小學生的思維發散問題,在最終答案正確的情況下,不只是參考答案的做題方式正確,學生思維發散所形成的做題模式同樣正確,教師不可定性教學,讓學生有思維發散的空間,這樣也有利于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
一、運算結合題目,逐步加深難度
數學運算一般運用于解決具體的問題,而不是單單的數字之間的運算。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小學生的運算能力時,一定要注重對具體問題解題中用到的運算。學生出眾的運算能力不只是指可以快速地運算,還能夠從復雜的題目里面找到解題關鍵,再使用運算能力解決問題。數學題目有很多,但是代表性題目卻是不多的,而每一種運算都有其代表性題目,學習其代表性題目了解透徹就可以舉一反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注重對代表性題目的講解,使學生從中掌握運算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學生也可以從這些代表性題目中學到解題思路,從而輕松地提高運算能力。在代表性題目的學習中,要注意逐步提高題目難度,從而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提高運算能力。小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想象力豐富,求知欲強,比較活潑。因此小學教師在數學運算能力的教學中,不能只注重題目的難易程度,更要注重題目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慢慢引導學生學習。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最開始要教學生數字與數字之間的加減乘除,教完加減乘除應該注意運用到具體問題中。比如說,雞兔同籠問題便是一個代表性題目,教師講解完數字之間的加減乘除原理后,可以拿出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各有多少只?如果是四年級及以上學生,可能會運用方程直接解答,比較簡便,但是四年級以下學生,只能靠個人理解,運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由教師進行引導,從而得出20×2=40(條),54-40=14(條),如果20只動物全是雞的話,則會有40條腿,現在多出來的14條腿只能是兔子的,所以得出14÷2=7(只),20-7=13(只)算式,解出其中有13只兔子和13只雞。兔子和雞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動物,可以引起小學生的興趣。
二、錯題課后講解,糾正解題思路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一些題,這些題并不能做錯之后就擱置一旁,再也不看。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對這些錯題的講解,從而糾正學生對這類問題的解題思路,以便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教師一般在課堂教學中具有教學任務,規定了這節課需要講解多少知識,所以關于錯題的講解最好在課下解答,教師與學生商討好時間,以便統一解答學生的錯題。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作業中看到學生的錯題,因為小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很容易忽視自己在解題思維上的錯誤,從而使數學成績很難有所進步。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講解數學運算知識和數學解題方法,更要重視對小學生的錯題講解,從而糾正他們的解題思路。
例如,在找三角形的問題中,小學生很容易忽視組合三角形,比如說右圖中,有五個三角形,可是小學生一般會運用表面思維只找到三個。這時候便需要教師進行講解,讓學生知道,組合三角形也屬于三角形范疇,不能只找到表面的三角形。
三、注重時間把握,定時測驗必有
數學是考試的必考項目之一,而在考試過程中,時間的把握也很重要。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也要重視學生對做題時間的掌控,才能夠在提高運算能力的過程中拿到分數。這便要依靠定時的測驗,教師讓學生進行定時的測驗,可以在測驗中使學生產生緊張感,從而思維得到發散,更好地解題。這也是提高數學運算能力的一部分。
例如,可以在自習課學生做練習題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從一個時間點做某些題,以計算時間。讓學生重視對時間的把握,從而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不是僅僅為了做題而做題,而是要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優秀的數學運算能力,要注意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形成階段,教師在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時,要注意以上幾點,更要重視學生解題思維的形成,以免學生形成錯誤的解題思維,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胡運金.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探究[J].魅力中國,2021(5):332-333.
[2]雷文慧.聚焦數學核心素養下小學運算能力的提升策略[J].讀與寫,2021,18(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