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數學作為一門綜合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發展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以來都受到各教育階段的廣泛重視。初中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開展數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僅是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培養學生的考試技巧,最重要的還是要讓他們能夠將已學知識轉化為自身技能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但受到傳統藝術教育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方向上比較單一,再加上教師落后的教學模式,這樣就導致數學教學無法凸顯出它的價值。相關的教育學者針對這一情況提出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以及滲透美學教育這三個方面展開討論,然后又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提出了見解。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數學教育的目標可以分為顯性和隱性這兩個目標,核心素養就屬于后者。在新課程標準理念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對學生的概念、公式、法則以及規律等基礎知識點展開教學以外,更要對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以此來提高他們對數學學科的運用效率,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也就是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如果學生具有數學核心素養,他們在考慮數學問題的時候就能利用自身的邏輯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這不僅可以體現在學習有效性上,同時還能為其日后步入社會生活和參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因為數學這門學科當中所包含的核心素養比較廣泛,大致可以分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思維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這三個方向。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有相關的學者曾經提出學生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某種知識或者是解決某一個問題,這些都是通過他們自己都來的,相比于其他途徑而言知識都歸他們自己所有。從這里我們也能看出學生如果能夠樹立自主學習意識他們的學習效率將進一步提升,這比數學教師利用傳統教學模式一味地灌輸知識點給學生要強很多。因此,數學教師就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引導他們自主地對知識點進行探究和掌握,而教師則擔任引導者和組織者,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行為習慣。另外,教師應當將初學知識點和生活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通過一些生活規律為學生創設情境,這樣他們在進入學習以后就能從某種熟悉的環境中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地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這也就達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例如,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會學習到有關類似三角形的內容,教師可以將生活中一些相似的物體導入,比方說路標、金字塔以及各種建筑等,這些學生在生活中都有見到,所以在理解起來將更為容易,并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再讓學生找出一些生活中其他和三角形相關的物體,以此來激發他們的思維想象力,從而達到自主學習效果。
二、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思維的媒介就是數學,它也是數學的生命體征,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思維作為支撐的話,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就會非常困難,所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及發散性思維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有助于初中教師打造高效課堂[2]。例如,在學習到“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時,數學教師先引導學生對以前學過的三角形知識進行溫故,比方說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然后給學生發放教具,包括卡紙、剪刀以及膠帶,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制作出來,但是要保持內角和是180度,這樣一來就達到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效果。教師再給學生科學地進行分組并保證各方面的平衡,先給學生做出輔助線示范,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解決教師所布置的問題,這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在銜接新舊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創設他們所熟悉的情境,因為只有這樣初中生才會感興趣然后自主投入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并貫徹核心素養。
三、滲透美學教育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正確地分析問題,同時還能幫助他們在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作出客觀判斷。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系統。例如,在學習到“集合”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些相關的圖片或者是視頻讓學生觀看,然后思考圖片中的特點,有些學生就會大膽地和老師進行互動并提出各種問題,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給他們滲透一些有關審美的內容,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
四、總結
綜上所述,數學對初中生來說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就要尊重每一名學生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斷創新與完善教學內容和策略,致力于為他們提供輕松且愉快的學習環境,科學地貫徹核心素養內容,將其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機融合,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敏余.核心素養下如何有效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名師在線,2021(12):74-75.
[2]朱海霞.淺談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6):65-66.